春秋战国的历史人物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被誉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那你知道春秋战国的历史人物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春秋战国的历史人物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春秋战国的历史人物故事:吴起的故事
在西周初年,卫国也曾经强过一段时间,它地跨今冀豫鲁交界处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但春秋以降国规则每况愈下,到战国前期,已经沦为三流的小国,在齐、楚、 赵、魏等大国的夹缝中苟延残喘。吴起的家庭出身史无记载,不过,从“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的情况看,他家极有可能是因经营工商业致富的平民,这也 就说明,吴起出生在一个很富有的家庭。
吴起从小聪颖好学,深受家人的喜爱,父母视其为掌上明珠。在吴起童年时,他的父亲就去逝了,他就在母亲的教抚下习文练武。吴母是一位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开明、豁达的贵族夫人,对吴起的成长有较为深刻的影响。
青年时代的吴起就有远大的抱负,他尤为喜好军事,天天弄枪使棒,常常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统率千军万马,驰骋疆场,杀敌立功。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他 不惜花费千金,破家游历,奔走列国,希望得到诸侯的重用,以便施展其才能,做一番事业。然而,他却处处碰壁,弄得家道破落。这时,家乡的一些游手好闲的人 都嘲笑他是没有本事的人。他可没有韩信的好脾气,一怒之下杀了三十几个嘲笑过他的人,准备逃出卫国。在与母亲诀别时,他咬下自己手臂上一大块肉发誓说:我 吴起不做卿相之类的大官,决不再回到卫国。
于是,他逃到曾子门下学习儒术。此时,鲁国“三桓”的势力已大大的削弱,公仪休、孔仅等儒 者主政,鲁国作为一个三流的小国艰难地维持着。吴起入鲁一年有余,他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他的老师曾子以为他会赶回家奔丧,谁知第二天吴起若无其事照常来 上课,曾子惊讶地询问吴起,吴起满不在乎的回答:“母亲既然已经死去,赶回去也无济于事,还不如继续追求学问。”照例说,母亲去逝了,作为儿子的吴起要回 去守孝才对。古代最重视的就是孝道,但吴起深感一事无成,愧对自己的承诺,最终没有回家奔丧。可见此人,是条汉子,敢说敢为!虽说吴起这种精神可嘉,可他 的老师曾子是个大儒,一看自己的学生这么没有孝心,真是有失自己的面子,就把吴起赶出去了。吴起被曾子赶走后,来到了鲁国改学兵法。从儒家跳到兵家,一个 主张仁爱,一个要打仗,两者的思想是完全相反的。这也说明了吴起是一个脑子灵活的人,还懂得及时改行。
吴起在曾子门下一段时间的学 习,使得他对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他后来的政治实践活动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不过,在儒家门下的学习,也使吴起意识到儒家学 说“迂阔而远于事情”的一面,感到这种学说难以适应时势的需要,所以他转而攻读兵书,并最终投身于兵家之中。中华大地上从此少了一名儒者,却多了一位日后 名闻天下,威震四方的名将。
春秋战国的历史人物故事:名将乐毅的故事
战国晚期,燕国在七雄中还比较弱 小,无法参与逐鹿中原的争斗。燕易王去世后,王位并没有传给太子升,而由另一个王子叫姬哙的继承了王位,史称燕王哙。太子升因争王未果则弃姬为鞠避奔辽东 襄平(燕国辽东郡治所,今辽阳市),历史上有名的太子丹的太傅鞠武就是太子升的曾孙。
公元前315年,燕王哙听信他人蛊惑,贪图虚 名,稀里糊涂地把王位让给了宰相子之。子之本来就武断专横,大权到手更加不可一世,把个好端端的燕国搞得乱七八糟,老百姓非常不满意。燕王哙三年,太子平 和市被举兵想要夺回王权,结果失败,燕国大乱。南方大国齐国乘机发兵攻燕,只用了50天就攻入燕都蓟城(今北京附近),燕王哙和子之在混乱中被杀死。 齐国攻占燕国后大肆掠夺财宝,残害平民,引起燕国百姓的不满,其它列强也纷纷谴责并跃跃欲试;于是齐国不得已而撤军。燕国贵族共同拥戴太子平即王位,就是 历史上有名的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后始终对齐国杀父之仇耿耿于怀。他礼贤下士,节衣缩食,推行了一系列与民生息的政策,使燕国日益强盛。同时他招贤纳士,使各国人才源源不断投奔而来,乐毅就是其中一个。
乐毅,出生于一个富有武学渊源的贵族家庭,其先祖是战国初期魏国的名将乐羊。魏文侯四十年(公元前406年),乐羊曾统帅魏国大军攻灭中山国,因军功卓 著而被封于灵寿。其后,灵寿被纳入赵国的版图,乐毅家族便成了赵国的臣民。这样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乐毅从小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他品行端正,聪颖好学,嗜 好兵法,这就为其日后走上戎马倥偬的征战道路,笃行其建功立业的抱负,铺下了坚固的道路。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在这种特定环境之下, 上阶层的地位迅速提高,出现了“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局面。有才华的士人怀着建功立业的夙愿,纷纷投靠明主,以求在历史舞台上大显身手。身在这个时期的 乐毅走的也是这条道路。他开始时因其才能出众和善于用兵而被拔擢为赵国官吏。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99年),赵国发生了沙丘之乱,政局动荡,乐毅失 望之余做出决定,辞离赵国。前赴魏邦,并在那里担任大夫的官职。不久,乐毅的人生道路又遇上一次重大的转机,这就是他在出使燕国的过程中,知遇于一代明主 ――燕昭王,于是乐毅放弃了魏国所给予的优厚待遇,毅然留在燕国,担任“亚卿”要职(仅次于上卿的高宫),主持军国大事,辅助燕昭王上演了一出“克齐兴 燕”的历史话剧。
从此之后,乐毅一面训练燕军,一面辅佐燕昭王进行政治改革。经过20余年的努力,燕国民众殷富,国库充盈,士卒乐战,为进攻齐国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乐毅本人也在这一过程中际会风云,成为了一颗脱颖而出的璀璨将星。
春秋战国的历史人物故事:老将廉颇的故事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去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了。等到再被重用当,门客们又都聚拢上来。廉颇很是感慨,要他们退去,门客告诉他:这没什么 奇怪。现在是以市场上的买卖方式交朋友,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我们就离开,这本是买卖常理。又有什么好埋怨的呢?
秦始皇2年(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他的儿子悼襄王继位。
赵国又一次重复了那个怪圈,只因为奸臣郭开的一句谗言,廉颇就又被罢免了官职,被乐乘所代替。廉颇本来脾气不好,谁惹他,他就要杀人,乐乘只好逃走。在 这种情况下,廉颇也离开赵国投奔魏国。魏王收留了他,可是却不信任他,更对他不加重用。脾气不好的廉颇终于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失意、失落与失望。
廉颇离开赵国后,秦军又来攻赵;秦军一来,赵国又想廉颇。
失意的廉颇听说后,心里非常激动,因为他想回去,他想念自己几乎一生都为之服务、为之奋斗、为之贡献、为之牺牲的赵国。
不久后,赵王就派遣了使者宦官唐玖,带奇兽之皮缝制的盔甲一副和良马四匹,到魏都大梁去慰问看望廉颇,看老还是否可用。
见了使者唐玖,读完赵王热情洋溢的邀请信函,廉颇激动不已地已按捺不住。在与唐玖一起进餐的时候,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一顿吃了一斗米饭,十斤肉食!饭后又将赵王所赐盔甲披挂在身,一跃骑上赵王赐的良马,一抖缰绳,飞驰而去,一路舞动长戟,再逞当年威风。
廉颇在唐玖面前的这一番抖擞精神、努力表演,让唐玖看得是眼花缭乱。他哪里知道,唐玖来时,奸臣郭开就暗中用重金把唐玖贿赂收买了。所以唐玖回去后对赵王说,廉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不过和我坐在一起,不一会就去茅厕拉了三次。
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就暗中派人迎接他入楚。廉颇担任楚将后,没有建立什么功劳。他说:“我思用赵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流露出对祖国乡亲 的眷恋之情。但赵国终究未能重新启用他,致使这位为赵国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一代名将,抑郁不乐,最终死在楚国的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十几年后,赵国被秦国 灭亡。
廉颇的陵墓在今安徽省寿县城北7公里的八公山之放牛山西南坡上,墓面西,周长300米,西临倩河,南北东三面环山,一代风流领山川之胜,英风浩气激荡千秋。
廉颇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其征战数十年,攻城无数而未尝败绩。为人亦襟怀担白,敢于知错就改。他的一生,正如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 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这一结论,既概括了廉颇一生荣辱经历的史实,又揭示了人才与国家盛袁兴亡的重要关系,确实值得后人深 思。
猜你感兴趣:
3.春秋战国历史名人
上一篇:春秋战国的英雄人物故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