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著名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记载了许多著名历史的故事。那你知道上下五千年的著名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上下五千年的著名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上下五千年的著名故事:寇准坚决抗辽
十一世纪初,辽国大举入侵,北宋人心惶惶,有些大臣主张迁都逃跑.这时,一位大臣竭力主张抵抗,并竭力劝说宋真宗御驾亲征.这位大臣就是宰相寇准.
寇准从小聪明好学.十九岁那年,他考上了进士,先后在地方上和朝廷里做官.他耿直刚强,办事果断,但也得罪了不少人.
公元1004年8月,宋真宗任命毕士安为副宰相.毕士安向宋真宗谢恩,宋真宗说:“不用谢恩了,我还要任命你为宰相呢.”宋真宗又说:“我还要任命一个人跟你一道担任宰相,你看谁最合适?”
毕士安说:“寇准为人忠义,能处理大事,我不及他.”
宋真宗说:“听说他刚强任性.”
当时,辽国正不断出兵侵扰北方边境.毕士安就说:“寇准忘记自己,一心为国,坚持正道,反对奸邪,所以不少人讨厌他.如今辽国不断入侵,百姓不得安宁,正应该重用像寇准这样的人.”
宋真宗认为毕士安讲得很有道理,就同时任命毕士安和寇准两人为宰相.
寇准担任宰相才一个月,辽国萧太后和辽圣宗率领二十万大军,入侵宋朝.这年十一月,辽军很快打到澶(chán)州(今河南濮阳),威胁宋朝的都城汴京.
边境的告急文书,一天中向东京发来五次.这些告急文书到了寇准手中,都被扣了下来.寇准谈笑自如,好像没有这回事.
第二天,人们把这事报告宋真宗.宋真宗又惊又怕,就把寇准召来,问他处理办法.寇准说:“陛下要辽国退兵,不过花几天时间.”
于是,寇准乘机提出,要宋真宗御驾亲征,前往澶州.宋真宗不敢前去,立起身来,想退回内宫.寇准说:“陛下一进去,群臣不得见,大事就完了.陛下不能入内.”
宋真宗只得留下来,陆续召见一些大臣,商议对策.副宰相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另一个大臣陈尧叟是四川人,主张迁都成都.这两个人都想逃跑,暗地里劝宋真宗迁都,躲避敌人的锋芒.
宋真宗问寇准说:“有人劝我迁都金陵,有人又劝我迁都成都,你看该怎么办?”
寇准知道这是王钦若和陈尧叟出的鬼点子,就假装不知道,大声说:“谁给陛下提出迁都的主意,罪该杀头!现在上下齐心,要和敌人决一胜负.陛下御驾亲征,定能打败敌人.要是迁都逃跑,京城一失,人心崩溃,敌人长驱直入,天下还能保得住吗?”
在寇准的劝说下,宋真宗决定亲征.这年十一月,北宋军队从东京出发,来到韦城(今河南滑县).
守卫澶州的宋军听说皇上亲征,士气高涨,打退了辽军的进攻,还打死了辽国大将萧达兰.萧达兰一死,辽军的锐气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不料就在这时候,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的主和派又提出迁都金陵.宋真宗胆小怕事,又想后退了.寇准劝告他说:“陛下只能前进一尺,不能后退一寸.如果这时候撤军后退,百姓失望,军心涣散,势必瓦解,敌人乘机杀来,恐怕连金陵也保不住了.”
宋真宗还是拿不定主意.寇准又和殿前都指挥使高琼一道去劝说宋真宗,宋真宗这才勉强同意前进.
宋真宗只得下令进军,渡过黄河,进入澶州城.他在北城门楼上,召见众将.远近将士望见宋真宗的御盖、龙旗,齐声高呼“万岁”,宋军的士气高极了.
宋真宗把军事大权交给了寇准.这时候,几千名辽军骑兵前来攻城,寇准下令开城出击.宋军奋勇冲杀,一下子消灭了一大半敌人.
宋军得胜以后,宋真宗命寇准留在北城,自己回行宫去了.他回到行宫,还不放心,又派人去看寇准在干什么.只见寇准正跟官员在饮酒,有说有笑,根本不把辽军当一回事.宋真宗这才放下心来,高兴地说:“寇准这样从容不迫,我还担心什么呢?”
宋真宗本来就没有决心抗辽,早在出征前,就派一个叫曹利用的官员,跟辽国谈判.辽军因为不断受到挫折,处境越不利,就同意跟宋朝议和.
寇准坚决反对议和,主张乘胜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些主和派就放出谣言,说寇准想利用军队,夺取权势.在这种情况下,寇准没有办法再坚持自己的意见,只好同意议和.
这时,辽国派使者跟曹利用一道来澶州,请求议和.为了议和,宋真宗打算每年给辽国一些银绢.他对曹利用说:“如果不得已,即使每年给一百万,也可以答应下来.”
曹利用动身去辽营订立和约,寇准把他召去,说:“虽然皇上答应百万银绢,可是,你答应的数目不得超过三十万.如超过这数目,我就杀你的头!”
曹利用不敢违抗寇准的命令,到了辽营,终于按照三十万这个数字谈定下来了.
曹利用回来后,还没有来得及向宋真宗汇报,宫廷内误传为三百万.宋真宗大惊,说:“太多了!”过了一会,又说:“姑且了事,这样也可以.”
没有多久,宋真宗就知道了确切数字,不由得喜出望外,不住口地称赞曹利用能干.
公元1005年1月,宋辽双方正式达成协议,规定北宋每年给辽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不用说,北宋百姓的负担又加重了.不过,这还是由于寇准坚持抗辽,北宋才没有遭受更大的失败.因为这次和约是在澶州订立的,所以历史上称为“澶渊(就是澶州)之盟”.
上下五千年的著名故事:郑成功收复台湾
隆武帝在福州建立政权之后,他手下大臣黄道周是个真心抗清的人,一心想帮助隆武帝出师北伐。但是掌握兵权的郑芝龙,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不愿出兵。过了一年,清军进军福建的时候,派人向他劝降。郑芝龙贪图富贵,就抛弃了隆武帝,向清朝投降,隆武政权也灭亡了。
郑芝龙有个儿子叫郑成功(福建南安人),当时是个才二十二岁的青年将领。郑芝龙投降清朝的时候,郑成功苦苦劝阻他父亲。后来,他眼见父亲执迷不悟,气愤之下,就单独跑到南澳岛,召募了几千人马,坚决抗清。清王朝知道郑成功是个能干的将材,几次三番派人诱降,都被郑成功拒绝。清将又派他弟弟带了郑芝龙的信劝他投降。他弟弟说:“你如果再不投降,只怕父亲的性命难保。”
郑成功坚决不动摇,写了一封回信,跟郑芝龙决绝。
郑成功兵力渐渐强大起来,在厦门建立了一支水师。他跟抗清将领张煌言联合起来,乘海船率领水军十七万人开进长江,分水陆两路进攻南京,一直打到南京城下。但是清军用假投降的手段欺骗他。郑成功中了清军的计,最后打了败仗,又退回厦门。
郑成功回到厦门,清军已经占领福建大部分地方,他们用封锁的办法,要福建、广东沿海百姓后撤四十里,断绝对郑军的供应,想困死郑成功。郑成功在那里招兵筹饷,都遇到困难,就决定向台湾发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明朝末年,欧洲的荷兰人趁明王朝腐败无能,霸占了台湾的海岸,修建城堡,向台湾人民勒索苛捐杂税。台湾人民不断反抗,遭到了荷兰侵略军的镇压。
郑成功少年时期就跟随他父亲到过台湾,亲眼看到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早就想收复台湾。这一回,他下决心赶走侵略军,就下命令要他的将士修造船只,收集粮草,准备渡海。
恰好在这时候,有一个在荷兰军队里当过翻译的何廷斌,赶到厦门见郑成功,劝郑成功收复台湾。他说,台湾人民受侵略军欺侮压迫,早就想反抗了。只要大军一到,一定能够把敌人赶走。何廷斌还送给郑成功一张台湾地图,把荷兰侵略军的军事布置都告诉了郑成功。郑成功有了这个可靠的情报,进攻台湾的信心就更足了。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要他儿子郑经带领一部分军队留守厦门,自己亲率二万五千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这时候,有些将士听说西洋人的大炮厉害,有点害怕。郑成功把自己乘坐的战船排在前面,鼓励将士说:“荷兰人的红毛火炮没什么可怕,你们只要跟着我的船前进就是。”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军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慌。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在今台湾东平地区)和赤嵌(在今台南地区)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了好多破船,想阻挡郑成功的船队登岸。
郑成功叫何延斌领航,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了鹿耳门,登上台湾岛。
台湾人民听到郑军来到,成群结队推着小车,提水端茶,迎接亲人。躲在城堡里的荷兰侵略军头目气色败坏地派了一百多个兵士冲来,郑成功一声号令,把敌军紧紧围住,杀了一个敌将,敌兵也溃散了。
侵略军又调动一艘最大的军舰“赫克托”号,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阻止郑军的船只继续登岸。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他的六十艘战船把赫克托号围住。郑军的战船小,行动灵活。郑成功号令一下,六十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打中起了火。大火熊熊燃烧,把海面照得通红。赫克托号渐渐沉没下去,还有三艘荷兰船一看形势不妙,吓得掉头就逃。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龟缩在两座城里不敢应战。他们一面偷偷派人到巴达维亚(今爪哇)去搬救兵,一面派使者到郑军大营求和,说只要郑军肯退出台湾,他们宁愿献上十万两白银慰劳。
郑成功扬起眉毛,威严地说:“台湾本来是我国的领土,我们收回这地方,是理所当然的事,你们如果赖着不走,就把你们赶出去!”
郑成功喝退荷兰使者,派兵猛攻赤嵌。赤嵌的敌军还想顽抗,一时攻不下来。有个当地人给郑军出个主意说,赤嵌城的水都是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只要切断水源,敌人就不战自乱。郑成功照这个办法做了,不出三天,赤嵌的荷兰人果然乖乖地投降。
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顽抗,等待救兵。郑成功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逼他们投降。在围困八个月之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荷兰侵略军走投无路,只好扯起白旗投降。公元1662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
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台湾,成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猜你感兴趣:
上一篇: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
下一篇:林汉达上下五千年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