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史记故事>

关于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

燕青分享

  《史记》这本书中,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三千余年间发生的事情,书共一百三十篇。那你知道关于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史记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史记中的故事:坑杀方士

  秦始皇厉行暴政,引起了许多方士的不满,方士侯生、卢生曾一起商量说:“秦始皇天性粗暴凶狠,自以为是。他出身诸侯,把天下兼并了,所有的事都称心如意了,开始为所欲为,认为从古到今没有人比得上他。他专门任用治狱的官吏,狱吏们都受到亲近和宠幸。博士虽然也有七十人,但只不过是吃闲饭,根本得不到重视。丞相和各位大臣都只是接受已经决定命令,依仗皇上办事。皇上喜欢用重刑杀戮显示威严,官员们都怕获罪,都想保持住禄位,所以没有人敢真正竭诚尽忠。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因而一天更比一天骄横。秦法规定,一个方士不能兼会两种方术,如果方术不能应验,就要处死,哪里有处处灵验的方士啊。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他贪权亲势到如此地步,咱们不能再为他去找仙药。”于是二人就逃跑了。

  秦始皇听说之后十分恼怒地说:“我先前征召了大批方士和博学之士,想用他们炼造仙丹,来使天下获得太平。现在他们花了那么多钱,不但没有找到奇药,反而纷纷逃跑。并且有大量他们非法谋利、互相告发的消息传到我耳朵里。我对卢生等人赏赐优厚,如今他们竟然诽谤我。这些人在咸阳的,我派人去查问过,竟然有人妖言惑众,扰乱民心。”他派御史去一一审查,这些人辗转告发,一共找到四百六十多人。秦始皇将他们全部活埋在咸阳,用来惩戒后人。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因为此事进谏,也被秦始皇赶到北方戍守边地。

  关于史记中的故事:指鹿为马

  赵高掌握了秦朝许多大权,但是他仍然不满足。为了能够独自专权,铲除异己,就劝秦二世说:“先帝登位治理天下已经时间很久了,所以各位大臣不敢做违背皇上的事情,更不敢说那些歪理邪说。但是现在陛下您正年轻,而且刚登上皇位,怎么能跟公卿在朝廷上议决大事呢?事情如果出现错误,就很容易让群臣看出了自己的弱点,那样天子的威信就会受到影响。天子称‘朕’,朕是征兆的意思,既然这样,本来就不应让别人听到他的声音,因此,您不用跟那些大臣来商议国家大事。”秦二世觉得赵高说的很有道理,为了维护天子的威严,于是秦二世经常居住在深宫之内,不再跟大臣们交往,只跟赵高一个人决议国家大事。从此以后,大臣们很少有机会朝见皇上。此时,各地起义军力量日益壮大,关中军队一刻不停地被征发到关东去攻打起义军。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冯劫要求减轻刑罚、停修阿房宫,以平息各地的起义军。而赵高为了除掉他们,就向秦二世进谗言诬陷他们,结果他们一个个都被秦二世杀了。

  随着赵高权势日益扩大,便产生了谋反的念头,但又恐怕群臣不听从他,于是就先设下计谋进行了试验。一次,他带来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说:“陛下,您看这匹马是多么的健壮啊!”秦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这明明是一头鹿,你怎么把鹿说成是马呢?”赵高又说:“陛下,这确实是一匹马,不信您问问各位大臣啊!”于是秦二世就问左右大臣,大臣们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也有的坚持说是鹿。赵高派人全都记录下来。事后,他暗中陷害那些坚持说是鹿的人,把异己一一排除。从此以后,大臣们都很畏惧赵高,朝廷中再也没有人敢跟赵高对抗了。

  关于史记中的故事:重分天下

  几天之后,项羽率领军队西进并且屠戮了咸阳,杀死了秦降王子婴,烧毁了秦宫室,大火历经三个月而不灭。他收集了藏在宫中的宝货、妇女而东归。有人劝导项羽说:“关中地区有山河阻塞四方,土地富饶,您可以在这里建都而称霸天下。”项羽看见秦宫室已经被大火烧得残破不堪,又加上他以及广大楚军官兵心怀故土,不想留在这里,他便回答说:“人在富贵以后不回故乡,就如同穿着锦绣的衣裳在夜间行走一样。”那个进谏的人听了项羽这番话,背地里议论他说:“人们都说楚国人沐猴而冠,果真不错。”项羽听说了这件事情,非常气愤,就把那个人烹杀了。

  项羽派人向怀王报告大军入关破秦的情况。怀王说:“那就按照先前的盟约行事吧。”于是项羽尊怀王为义帝。项羽想要自立为王,便先立手下将相们为王。他对各位将相说:“天下刚开始起义时,人们借助拥立诸侯的后代来攻伐秦国,披坚执锐,冲锋陷阵,历经三年苦战而灭亡秦朝,那是靠诸位将相与我项羽的力量。义帝虽然没有功绩,但是分给他一片土地而让他做王,这也在情理之中。”各位将相都表示同意。

  项羽、范增担心刘邦会据有天下,但是双方已经通过鸿门相会说解讲和,项羽等人厌恶落个负约的坏名声,从而导致诸侯们的反叛。所以二人私下里商议说:“巴、蜀地区道路险阻,秦朝时候被贬的人都居住在那里,而那里也属于关中地区,那就把刘邦贬到那里去吧。”因此,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地区,定都南郑(今陕西省南郑县)。

  为了阻隔刘邦,项羽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封秦朝的三位降将为王,分别是章邯为雍王,统治咸阳以西地区,定都废丘(在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过去有恩于项梁的司马欣受封为塞王,统治咸阳以东到黄河地区,定都栎阳;力劝章邯投降项羽的董翳受封为翟王,统治上郡地区,定都高奴(在今陕西省延安市东北)。项羽又大力封王,封赵将司马印为殷王,统治河内地区,定都朝歌;迁徙原来的赵王歇为代王;封原来的赵相张耳为常山王,统治赵地,定都襄国(在今河北省邢台市西南);黥布受封为九江王,定都在六;吴芮受封为衡山王,定都邾城(在今湖北省黄冈市西北);共敖受封为临江王,定都江陵(在今湖北省荆沙市西);魏王豹为西魏王;立公申阳为河南王,定都洛阳;韩王不变,仍然定都阳翟;立赵将司马迁徙原来的燕王韩广为辽东王;封燕将臧荼为燕王,定都蓟城(在今北京市西南);迁徙原来的齐王田市为胶东王,封齐将田都为齐王,定都临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战国时的齐王建的孙子田安因为跟随项羽而受封为济北王,都博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田荣因为屡次违背项氏的意愿而没有受封;陈余也是仅仅依靠自己的名声而得到了南皮周围的三个县的封地。而项羽则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九个郡,定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

猜你感兴趣

1.关于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

2.出自史记的故事有哪些

3.史记中有哪些故事

4.关于史记中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