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民间故事>

辰溪本地民间故事

燕青分享

  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厚。那你知道辰溪本地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辰溪本地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辰溪本地民间故事篇【1】

  大酉山为周穆王陵的所在地相传,大酉山首开西周穆王在大酉山的二酉洞中藏书之先河。穆天子死后,葬于辰溪大酉山。《文渊阁钦定四库全书·湖广通志卷八十一之四十七》载:“周穆王陵在辰溪县钟鼓山。”钟鼓山,系大酉山主峰,俗称“羊牯垴”。状若大钟鼎立,故又名‘钟山’,昔穆王藏书于城南大酉洞内,山崖壁立万仞,临江鼎立如鼓,故而又名‘鼓山’(今龟山)。”此二山合称“钟鼓山”。山中有洞,名钟鼓洞。见《通志·卷十二》载:“钟鼓洞在县南,龟山石壁峭立,入数十步,二石悬焉,扣之作钟鼓声。”洞内有明代哲学家、礼部尚书王守仁(又名王阳明)的石刻题咏:“见说水南多异迹,岸头时有钟鼓声。” 在周穆王陵钟鼓山的四周,有大酉山九峰鼎立。九峰中世传有九**,**中藏有西周穆王的国史文书,古又称“九丘”。见《唐孔颖达疏引·尚书志》载:“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皆聚此书也。”又见《辰溪县志·卷之三十四·明太仆满朝荐·丙寅春遍游大酉洞》云:“纵横玉荀积三岛,宛委烟衢徹九丘。”文化名山,由此可见一斑。

  辰溪本地民间故事篇【2】

  龟山为张果炼丹修道的古遗址。张果又名张果老,唐龙标县(今黔阳县)人,出身于一个以放排撑船为生的贫寒家庭。其父死后,他随母寄住于龙标重阳溪村,是传说中的“八道仙之一。” 张果老心地善良,以孝著名,他做事执着,悟性极高。传说他遵循仙翁指点,潜心在辰阳龟山大酉洞内炼丹修道。由于痴迷与执着,历行数年寒来暑往,他终于修成正果。《辞海》载:“唐玄宗时,召张果至京师,演示种种法术,授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辰州府志》载:“丹山在南门外西,辰、沅交汇处,壁立万仞。上有庵,窗棂映水,山碧风清,顶有果老丹池。”《辰溪县志·山川卷五》云:“唐时,张果老隐大酉山曾炼丹药于此地,今炼丹池在丹山头,故又名丹山。” 大酉观位于大酉山麓,为我县著名的道教场所。大酉观始建年代不详。据《清嘉庆一统志》载:“大酉观在县南大酉山下,明万历三十六年,知县曹行健重建。”“国朝乾隆间邑人重修。”因历史悠久,建筑工艺精细、考究,历为过境官吏和文人墨客必游之地,于1983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辰溪古八景之一。

  辰溪居住习俗

  解放前,民间住房随地形而建,房屋坐落杂乱无序。一般坐北朝南,集镇住房临街而建,前店后房。农村住房多为三柱或五柱四扇三间木板瓦屋。中间为堂屋,已婚子女不得居住。两端是卧房,为父母、或已婚长子的住所。左右或后面多搭配偏厦作火房或厨房用。草棚茅舍亦多为同样造型。殷实户喜建“四合院”或砖木结构的“窨子屋”。解放后,城乡居住条件不断改善,草棚茅舍甚少,多为四扇三间的木板瓦房或砖木结构瓦房。近几年来,始建水泥平顶或二三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县城一般多建楼房,造型多样,结构新颖。

  行路习俗

  解放前,人们外出行走时,讲究长辈先行晚辈后行的礼节。妇女结婚,时兴乘轿。出远门时,有择月选日之俗。正月初外出,选择“双日”(即偶数日,取好事成双之意),还有“七不出,八不归”之忌。平时外出,每月忌三日(即初五、十四、二十三日)。外出若第一个遇到女人或送葬人,认为是不祥之兆,当日忌外出。船民年初第一次出航,在船头置雄鸡、鲤鱼、猪头,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祭祀,祈求一帆风顺,全年平安。解放后,新娘改为步行,或骑自行车。偏僻乡村过年时外出,少数人仍有“择日”之俗。80年代,交通运输除山区还有背负肩挑外,多数地方逐渐被自行车、摩托车、拖拉机汽车取代。

猜你感兴趣

1.本地的民间故事

2.比较神话的民间故事

3.本地民间故事

4.中国民间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