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图腾文化>

九头鸟图腾的基本介绍

邱惠分享

  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句曰九凤。”九凤本是楚人所崇拜的九头神鸟,人面鸟身有九首的九凤,是战国时代楚国先祖所崇拜的半人半鸟的图腾形象。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九头鸟图腾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九头的来历

  九头鸟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有九个头。但是关于这九个头,也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些人说它本来有十个头。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羽》:鬼车鸟,相传此鸟昔有十首,……一首为犬所噬。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九:鬼车,俗称九头鸟,……世传此鸟昔有十首,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为灾咎。……身圆如箕,十脰环簇,其九有头,其一独无而鲜血点滴,如世所传。 明杨慎《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条:《小说》: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馀九首。 又有些人说它原本只有九个头,其中一个头受伤滴血永不愈合。如前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九头皆鸣。 又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云:鬼车,……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常滴血。 以上传说中,以《齐东野语》所记的那个“十脰(脖子)九头”的模样最为吓人,试想九个鸟头之外,还有一个鸟脖子在那里流滴鲜血,那多么可怕?原名“鬼车”,长有十个脖子、九个头,据说它的第十个头是被周公旦命令猎师射掉的。那个没有头的脖子不断地滴出血,古人宣称如果九头鸟飞过,要吹灭灯火、放狗把它赶走。有些传说宣称九头鸟的每一个头拥有一对翅膀,结果18只翅膀互相挤兑、导致全都派不上用场。历史上,周、楚的确是死对头。周昭王率军亲征,竟死于汉水之中,成为异乡之鬼。周人对楚人之恨可想而知。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的神,在它的敌对民族那里必然会被说成妖。象埃及大神沙特(sat),在希伯来人《圣经》中就变成了撒旦(satan)。我国东夷部族之神蚩尤,在华夏族那里便成了能飞沙走石的妖怪,周人将楚人的九凤图腾说成妖怪,并编出天狗断其一首的故事,也符合这条比较神话学的基本规律,至于是周公本人确有此事,还是民间传说附会于周公身上,那倒是无关紧要的。

  九头鸟的外貌特征

  《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又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云:“鬼车,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外尤多。爱入人家烁人魂气。

  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即谓此鸟。《正字通》云:“鸧鹒,一名鬼车鸟。一名九头鸟,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见火光辄堕。”

  “色赤,似鸭。”(《三国典略》)

  “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正字通》)案:“鸺鹠”今名猫头鹰。晋张华《博物志》佚文:“鸺鹠鸟,一名鸱鸺,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

  “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妇人。”(《酉阳杂俎·羽篇》、《玄中记》)

  “身圆如箕,十脰环簇……每脰各生两翅。当飞时十八翼,霍霍竞进,不相为用,至有争拗折伤者。”(《齐东野语》)

  “其状如大蝴蝶。”(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

  “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古小说钩沈》引《玄中记》)

  “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酉阳杂俎·羽篇》)

  “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岭表录异》卷中)

  “血滴人家为灾咎。”(《齐东野语》卷十九)

  “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博物志》佚文)

  “正月夜多鬼鸟度。”(《荆楚岁时记》)

  “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表录异》卷中)

  “昼盲夜了。”(《正字通》)

  “夜飞昼隐。”(《酉阳杂俎·羽篇》)

  “秦中天阴,有时有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也。” (《酉阳杂俎·羽篇》)

  “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 (《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

  另外,九头鸟也被称为“姑获鸟”,这种鸟掠食人类儿童,喜好群居。

  “是鸟多落尘于儿衣中,则令儿病。”(《水经注·江水》)

  “毛落衣中,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酉阳杂俎·羽篇》)

  “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玄中记》)

  “见小儿衣,落毛其上,儿必病。”(《猗觉寮杂记》卷下)

  “爱入人家烁人魂气。”(《岭表录异》卷中)

  “见火光辄堕。”(《正字通》)

  关于九头鸟的特征,宋梅尧臣《古风》一诗说得比较详细,今录如下: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

  自从狗啮一首落,断头至今清血流。

  迩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鹠。

  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辄惊堕。

  有时馀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九头鸟的历史来源

  九头鸟的传说起源甚早,传播极广,在久远的传播之中,各时代各地区差异很多,要追溯其最初的起源十分困难。从现存古籍文献中,我们找到几个起源。

  1、“九尾鸟”

  《广韵》:“鸧鸹,《韩诗》云:孔子渡江,见之异,众莫能名。孔子尝闻河上人歌曰:‘鸹兮鸧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长兮。’”这种“一身九尾”的鸟,曾经被孔子看到过,当时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只觉得它非常怪异。后来有人将它叫做“鸧鸹”,也就是猫头鹰一类的鸟类。九头鸟也许就是从九尾鸟演变而成的一种传说凶鸟。

  2、“天帝游女”

  《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 姑获鸟夜飞昼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隐飞。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为多。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匍匐往,先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去就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儿得衣亦飞去。今谓之鬼车。

  这是最早的关于仙女下凡的传说故事。仙女下凡之后,穿着毛衣是鸟,脱下毛衣是女。她在与豫章男子结婚生女后,回到天上,后来又把三个女儿都接走了。所谓“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指她飞回天上未接女儿时,再到凡间来寻找女儿。为了防止她把别人家的小儿当成自己的女儿接走,于是民间形成了这种对它的禁忌。这个传说一直延续下来,各个时代有各自不同的版本。

  如: 《搜神记》卷十四:豫章新豫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云,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 《水经注·江水》:阳新县地多女鸟。《玄中记》曰,阳新男子,于水次得之,遂与共居,生二女,悉衣羽而去。豫章间养儿,不露其衣,言是鸟多落尘于儿衣中,则令儿病。故亦谓之夜飞游女矣。 《敦煌变文集·句道兴〈搜神记〉》略云:昔有田昆仑者,家贫未娶。禾熟时见三女于池洗浴,其二抱天衣飞去,昆仑攫得小者天衣,遂挟以为妻,携回见母。经年产子,名曰田章。昆仑被点兵西行,三年不返。女乃向母索看天衣,屡经恳求,母不忍拂其意,即发藏畀之。女著衣便腾空上天而去,虽母哀号,不之顾也。然终念儿子,乃与二姊复下凡游戏,冀见其儿。其时田章五岁,受董仲先生教来觅母。三女遂将天衣共乘小儿上天。天公怜悯外甥,遂教其方术伎能。经四五日,儿年已十五矣。天公即与以文书八卷,令其下凡。儿三才俱晓,天子闻知,即召为宰相。后犯事,遂流配西荒之地。……

  3、“女岐”

  《楚辞·天问》:“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注:“女岐,神女,无夫而生九子也。”丁晏笺:“女岐,或称九子母。” 这是古代楚国关于神女女岐的传说。从女岐无合(无夫)而生了九个儿子,那么她九个儿子是怎么来的呢?当然是“取之于人”,于是民间就有对她的禁忌,认为她会时常下凡来取人之子。又由“九子”演变成“九头”之说,后又与“天帝游女”或姑获鸟等传说糅和流传,形成九头鸟的传说。《本草纲目》《庆长见闻集》《本草启蒙》《本草记闻》等书中有记载,一种多栖息于荆州的怪鸟姑获鸟,脱却羽毛变成女人,夜晚时常前来加害小孩。产妇久不分娩,胎中婴儿生命残存,母亲由此心生妄念,变为怪物,抱子夜行。婴儿啼哭声谓之姑获鸟啼。

  4、厉鬼

  传说产妇所化的厉鬼形象是一只有九个头的鸟。

九头鸟图腾的基本介绍相关文章:

1.以蛇字开头有什么成语

2.颛顼的后代有谁

3.武汉铁路是中国最大的交通枢纽

4.2017年中国最大的黑帮排名

5.2017年武汉免费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