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古代文化知识>古代习俗>

彩礼习俗的来源是什么

邱惠分享

  彩礼,是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又称财礼、聘礼、聘财等。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彩礼习俗的来源是什么,希望你喜欢。

  彩礼习俗的来源

  古籍《礼记.昏礼》上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另《仪礼》上说:“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就是创于西周而后为历朝所沿袭的“婚姻六礼”传统习俗。也是“彩礼”习俗的来源。

  彩礼习俗的各地民俗

  有些地方习俗称为纳征,征是成功的意思,即送彩礼之后,婚约正式缔结,一般不得反悔。若有反悔时,若女方反悔,彩礼要退还男方的;若男方反悔,则彩礼一般不退。

  在买卖婚姻中,彩礼表示女子的身价,有的地区和民族直称为身价礼。

  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礼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经济状况而定。

  彩礼习俗的社会因素

  农村天价彩礼也有内在的心理动因,一方面表现为同乡间的攀比,为了“面子”,彩礼标准在邻里间比拼中水涨船高。另一方面表现为城乡间的攀比,农村深受消费文化的影响,不断向城市“看齐”,导致彩礼价格超越实际,成为农村家庭沉重的负担,多少年都缓不过劲。

  天价彩礼不仅是人口结构问题,更折射出淳朴民风的缺失。农民是农村精神文化的主体,从根上补齐精神文化“短板”要依靠农民,特别是青年一代。与父辈相比,他们多数受过教育,见过世面,拥有属于自己的婚姻观、致富观,内心对不合理的彩礼现象深恶痛绝。如果年轻人鼓起勇气,对天价彩礼说“不”,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改变现有不合理的现象。

  彩礼习俗的法律规定

  “彩礼”的表述并非一个规范的法律用语,人民法院审理的彩礼纠纷案件的案由按照有关规定被定为“婚约财产纠纷”。婚前给付彩礼的现象在我国还相当盛行,已经形成了当地的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这种婚姻形式直到中华民国都有延续,但当时在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已有了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均未对婚约和聘礼作出规定,且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订婚的彩礼也在不断提高,小到金银首饰,大到上万元的现金、汽车、住房等。一旦双方最终不能缔结婚姻,则彩礼的处置问题往往引发纠纷,诉诸法院的案件也逐渐增多。

  2004年4月1日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适用前款第(二)、(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此条件的规定,标志着人民法院正式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于彩礼纠纷问题如何处理作出明确规定。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条还规定了离婚彩礼返还的条件,其中第(三)项规定“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是返还彩礼的一个条件。那么如何理解“生活困难”呢?《解释(一)》第二十七条对“生活困难”的含义作出了这样的解释:“婚姻法第四十二条所称‘生活困难’,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据此,“生活困难”应当是指绝对困难,而不是相对困难。《解释(二)》第十条中的“生活困难”的理解也应当与上述解释一致。即所谓绝对困难是实实在在的困难,是因为给付彩礼后,造成其生活靠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维持当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而不是与给付彩礼之前相比,财产受到损失,相对于原来的生活条件比较困难了。

彩礼习俗的来源是什么相关文章:

1.结婚彩礼一般多少钱

2.彩礼钱是什么时候给

3.彩礼钱什么时候给女方

4.彩礼有哪些吉利的数字

5.彩礼的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