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婚嫁习俗
在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中,傣族是其中的一个。那么你知道傣族的婚嫁习俗是怎样的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傣族的婚嫁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傣族婚嫁习俗
傣族在思茅全区均有分布,以景谷、孟连、澜沧、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景谷、孟连的为傣那支系,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江城土卡河的为傣社毫支系。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结构,以茅草或瓦覆盖,进门为中厅,设煮饭、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铁三脚架,厅中铺床,供待客用,中厅左右两厢小房为主人寝室。房屋结构有落地式和干栏式两种,干栏式的掌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堆放柴禾和生产工具。干栏式房屋冬暖夏凉,以竹木为建筑材料,以杂木为主,多用红毛树、锥栗树、黑荆树当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顶盖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两层,上层用木板或竹笆围墙,楼后搭有晒台,孟连、澜沧、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干栏式屋。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鸡罩笼房。
景谷傣族的服饰,男子头缠白头巾,节日期间爱戴毡帽、身穿白布对襟衣,宽裆子。妇女穿统裙、上衣为宽袖敞领,领口上衬白布。多数人喜欢白、蓝、黑三色,老年多穿深色,少女喜穿浅色。老幼均喜戴银耳环、玉手镯男子有纹身习俗,从四肢到胸部、背部都可纹,纹身图案较多,有动物形态、花卉图案,更多的则是刺些祈愿祝福之类的傣文,或是佛经中一些有影响的名言。傣绷人服饰,妇女喜爱紧身短上衣,深色长统裙,系银扣腰带,耳坠小巧的银耳环,喜欢白包头,多数用自纺自织的横幅红花条纹包头。新中国建立初期,也有以此花纹布为裙的,故被他族称为“花腰傣”。傣绷男子服饰趋于汉化。老年人穿大摆裆土布裤子,对襟土布上衣,戴毡帽或包白布包头。妇女留长发,不编辫子,只是挽结在后脑上插上银发针,然后用花包头盖上,傣绷人普遍喜欢黑色服装。傣社毫男子不纹身,不镶牙,已流行时装,妇女上身穿紧身白布衣服,两襟对开,钉有12对银质双纽扣,下身穿青色统裙,坠耳环、头包头巾。
傣族青年谈情说爱称为“另卜少”、意为串姑娘。有邀伴进行的,有单独进行的,相爱后要互相送信物如花边带子、耳环、首饰等。结婚无须双方父母同意,但须按婚俗完成各项聘礼,方许成婚,婚龄一般在20岁以后。结婚聘礼较多,景谷江东傣族婚前下聘,男家须给女方家长酒2壶、肉5斤、面条4把、红糖20余斤,柴1500斤,吃奶钱100元。此外要送给媒人猪头一个、枕头一个,鞋子一双,还要送给头人若干斤米和肉。婚后回门要给女家2元4角钱,一丈布。傣绷人的婚姻较自由,只要双方相爱,即可告诉父母请媒提亲,用钱做聘礼,数量多少根据各自财力而定。由于受婚配条件限制、傣绷人普遍为近亲结婚,没有同姓不婚的限定,婚礼较简单,穷困的备办些芭蕉、甘蔗等果品和烟酒,请亲友来祝贺举行仪式即可,富裕家杀猪请客吃饭,不搭棚不抬轿,也不吹拉弹唱,举行婚礼时由长者拴魂线,教以做人的道理,祝福贺喜,夫从妻居较为普通,从居多少年,由双方商量决定。
傣族结婚风俗有哪些
傣家青年男女社交恋爱,傣语称为“约骚”。当地汉族称为“串姑娘”。傣历新年那一天,傣家竹楼里到处可闻一片杀鸡声,鸡烧好后,便见姑娘穿上盛装,把鸡肉拿到集市上去卖,等候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来买。兴高采烈的小伙子纷纷前来问价,如果姑娘说:“吃了再称。”吃后又加倍要钱,便是不喜欢了。若姑娘喜欢买鸡肉的小伙子,姑娘便会递给小伙子一个凳子,让他坐到自己身边。这时,小伙子说:“我们傣家有句俗话:‘一起吃才香,一起抬才轻’,来我俩一起吃,鸡肉才会更香。”姑娘对说:“我们傣家也有句俗话:‘放开来吃才香,放开来才利索’,这里人多嘴杂,干脆我俩抬到林子里去吃。”
男女青年相爱、定情之后,便由男方父母托媒人去女方家里提亲,女方父母一般是不会阻挠的。定婚之后,就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婚礼一般都在女方家里举行,主要仪式是拴线,傣语叫“树欢”意为“拴魂”,即把新郎新娘的魂拴在一起,把两颗心拴在一起。
结婚那天,人们把新郎(傣语叫“黑迈”)送新娘(傣语叫“摆迈”)家里,举行拴线仪式。在竹楼堂屋靠里的一端摆上一张小桌子,用芭蕉叶把桌面铺好,上面放上两个用芭蕉叶做成圆锥形的帽子(傣语称为“索累东”) 下面放着煮熟的雌雄雏鸡各一只, 桌上还放有红布、白布、芭蕉、盐巴、一杯酒以及盛着糯米饭和白线条的芭蕉叶盒子等。主婚人坐在果子的上首,亲友们靠近主婚人围桌而坐,新郎新娘男右女左地跪在主婚人的对面。拴线仪式开始时,先由主婚人致贺词,在座的人均伸出右手搭在桌子上,低头倾听贺词。主婚人致完贺词,新郎新娘每人从桌子上揪起一坨糯米饭,在酒里蘸一蘸,点祭鸡、盐等物,每人连续点三次,点完后放在桌子上。接着,主婚人从桌上拿起一根较长的白线,从左到右,绕过新郎新娘的肩,把线的两端搭在桌上,表示把两个人的“灵魂”拴在一起,让他们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然后,主婚人又拿起两根较短的白线,分别拴在新婚夫妇的手腕上。接着,在座的其他老人也纷纷拿起白线,分别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祝福他们婚后幸福,生出儿子会犁田、盖房,生出姑娘会织布、插秧……
关于拴线来历的传说很多。有的说,古时候,有个穷孩子在王宫里当仆人,一天公主问他:“以后我会嫁给谁呢?”穷孩子直言不讳地说:“你会嫁给我的。”公主认为穷孩子是她家的仆人,竟敢说出这样的话来侮辱她,真是胆大包天。一气之下,拿起一把小刀向小仆人砍去。几年之后,这个穷孩子经过许多周折,成了一个国家的国王。不久,两个国家联姻,那个国家的公主正好嫁给这个穷孩子。当公主发现夫君头上的伤疤时,悔恨万分,当即向丈夫道了歉。为了表达他们之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就请老人用洁白的棉线把他俩的手腕拴起来,表示他们已把灵魂拴在一起,永远不分离了。 有的说,古时候有个小和尚跟着大佛爷出游,遇到一个正在锄地的爱尼小姑娘,大佛爷告诉他:“她将来就是你的妻子”.一天,小和尚又看见那个爱尼小姑娘正在锄地,小和尚看不起爱尼人,就把她的锄头夺过来,向她头上猛砸过去,姑娘顿时倒在地上,鲜血直流。小和尚以为他死了,扬长而去。事后,姑娘被守菜园的傣族老夫妇救活,并收为养女。不久,那个和尚长大了,还俗了。一天,在赶集时他发现了穿着傣装的一个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倾心相爱,结为夫妻,并生下了孩子。一次,孩子问母亲头上的伤疤是怎样来的,母亲照实说了。在一边听着的丈夫悔恨不已,立即向妻子承认了错误,妻子也原谅了他。为了表示真挚的爱情,他们用白线把两人拴在一起,并相互在手腕上拴线,表示永不分离。为了纪念这对夫妻忠贞的爱情,后来人们举行婚礼时,就用芭蕉叶做两个圆锥形的帽子(代表当年爱尼姑娘戴的帽子),供在婚礼桌上,并为新郎新娘拴线。洁白的棉线象征着纯洁的爱情,拴线意味着白头偕老,永不分开。
傣族婚嫁习俗 傣族大婚
在德宏芒市,我们曾亲身经历了一场傣族婚礼,主角是芒市松树寨的傣族青年银哲和风平镇芒里村芒弄寨的新娘朗小妹。
由于特殊社会文化的牵制和影响,德宏傣族婚姻习俗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傣族婚姻习俗的特点,其婚姻过程、仪式与佛教和本土宗教内容相关联。
首先表现为天命观和占卜术的干预。在古代,傣族相信天命,相信占卜术,相信“晖莫”(巫婆)和“莫古拉”(算命先生)能预卜未来,能为人消灾造福。这种观念直接作用于他们的婚姻习俗。
结婚前是要准备的,银哲的母亲也是先在寨子里给他找了两个伴妈和两个伴爹(类似于汉族的“媒婆”,傣族喜欢成双成对,求个圆满之意,伴妈的老公即为伴爹)。这次成亲的一个月前,伴妈已去朗小妹的家里正式提亲。
傣族学者岳小保说,一般在傣族村寨,以男方看的日子为准。如果相爱的两人,出生的日子相冲不能结婚,还可以纠正。比如可以通过搭桥、拜佛这些形式纠正,两人就能和和美美地生活在一起了。
一般提亲之后,小伙子和姑娘就不能见面了,除非有什么比较重要的事需要一起商量,两人才碰面。岳小保说,至今保持的传统还有,结婚当天很早的清晨,新郎家要请和尚去念经、念咒。如果是没有和尚的村寨就免了,请得到的都要请。
?婚前第一天,傣语叫“过勒”。 这一天寨子上部分村民,还有一些亲戚朋友都来帮忙了,银哲不时地要出场去招呼。赶来的长辈祝福银哲,告诉他一些人情事理,婚姻里该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在以前,新郎家需要为新娘家准备360多载(音译)肉,也要为自个儿家准备差不多的肉,一载相当于一公斤半重。
婚礼第二天,叫晚夏(过大礼)。去接“新姑娘”时,伴妈会带着“新姑爷”一起去。
银哲必须早早起床,穿上了特别定做的傣族盛装,还准备了一个箩筐,里面放着孝敬长辈的烟、酒、糖、肉等东西,和伴妈伴爹、两个伴郎、两个伴娘等一起向小妹家出发。
去见长辈是不能迟到的,一定要在10点前就到。超过了10点,新郎就会被罚,罚去买烟、酒什么的。
抵达寨子时,寨子里“上奘房”的老人都聚集到堂屋(客厅)里了。银哲把箩筐取下,把那些东西恭恭敬敬地摆到堂屋中间,接受老人们的祝辞。
接走新娘之前,银哲还得在下午摆个“长桌饭”招待新娘的朋友,也是一个必须的告别仪式。新郎官得端着碗在后面伺候,也是表达新郎对新娘和她闺密的尊重。
新郎新娘离开前,还得双双跪在竹席上,给堂屋里早已等候的长辈叩头。这也是一个祭拜祖先,告别父母、长辈的仪式。此时要由一位男性长者在旁边念诵祭词,敬告祖先亡灵,新娘即将嫁到夫家,请求给予保佑。同时,要念祝福语给新人。
新娘上轿车前,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像汉族给了红包,新郎就可以接走新娘。他们的红包没有包装,可明码讨价。小妹家的亲友团可是和银哲家的伴妈们讨价还价了一番,才将新娘子的嫁妆给伴妈。
在婚礼仪式中,除了祭拜祖先亡灵以外,还有祭祀天神、祭祀寨神等。下午5点多钟,来到银哲家,新娘还要先拜寨神,然后才和新郎一起继续跪拜坐在客厅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们,并接受他们的祝福。
婚礼第三天,叫金因(收拾场面)。新娘要在凌晨4点就得起床。起床做什么呢?自然是新媳妇要忙的,诸如扫地、煮一锅米饭(供祖先),烧一锅开水等等。然后,要喊公婆起床。
天亮之前,朗小妹要在新郎的陪同下,赶回到娘家。到娘家后,新郎可以先回自己的家。晚上7点多,寨子里两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负责去接新娘回银哲家,银哲自己是不能去的。
这一天,银哲的妈妈和亲戚朋友在做泼水粑粑,这是要给客人和自家人吃的。同时,将借来的碗筷还回去,打扫好卫生,并继续留下来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