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口才训练>

孩子多大适合学口才_家长们你都知道吗(2)

靖婷分享

  孩子学口才:营造口才学习氛围的8个建议

  父母是未来口才大师的缔造者,家庭就是打造口才大师的“梦工厂”。挖掘潜力和制订计划是锻炼孩子口才的前期准备,营造出浓浓的学习语言的家庭氛围则是实践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贯穿着口才锻炼过程的始终。父母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使孩子沉浸在“说话”氛围中,乐于说话,满怀好奇和热情地接受语言训练。

  建议一:给孩子爱的声音

  孩子学说话是从听说话开始的。随时提供听说话的环境,最简单的方法是父母随时说着自己正在做的事,在话语中满盈慈爱和关怀,用爱的声音开拓孩子的“听——说”系统。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选用较慢、重复的话语,好让孩子能充分理解和模仿父母的话语,在无形之中,扩大了孩子的词汇量,也提高了理解力。

  孙蕾的儿子旭旭一出生的时候,母亲就开始对他进行有意识的语言培养。一岁以内的孩子大部分的时间在睡觉,只要他醒来,孙蕾就会主动与他沟通,用标准的普通话对他讲很多正在发生的事情。母亲会带着愉快的心情,用轻快的语气给他讲与他有关的很多事情,边说边用鼓励的眼神看他,用爱抚的动作逗他。

  母亲看书的时候对孩子说:“妈妈在看书,宝宝长大了也要看书。”还可以说孩子正在做的事,如孩子在喝奶,爸爸说:“宝宝在喝奶,好喝吗?”三岁的时候,旭旭已经可以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要求。

  建议二:跟孩子说话一定要使用清晰、正确的语言

  父母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准确、清晰的发音和表达方式,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对孩子来说,学语言也是“十年树木”,一旦养成口齿不清、发音错误等习惯,想要改正比较困难。不要小看了规范化地使用语言,它才是口才大厦的基石。孩子6岁以后,父母不仅应该注意语言的准确,还应该讲究逻辑和条理,比如让孩子按照时间顺序讲述这一天在幼儿园或者学校发生的事情;与孩子一起分析探讨问题,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

  丛林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一天,妈妈带他到动物园。看到狮子,小孩子奶声奶气地问妈妈,这是识字卡片上的“西几”吗?妈妈听到以后,不但不纠正,反而觉得很好玩。从此,丛林一直把狮子称呼为“西几”,甚至无法掌握与这两个字相近字的发音。小学入学的时候,老师检查孩子识字水平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提了出来。

  不得已,妈妈只好开始纠正孩子的错误发音。孩子迷惑不解地问妈妈:“我不是一直就这样说吗?怎么错了呢?”

  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改掉坏习惯则更加困难。特别是孩子表现出的抵触情绪,让母亲束手无策。后来,他甚至觉得自己很多发音都是错误的,干脆闭口不言。

  建议三:营造多彩的生活环境

  在孩子的小房间挂上可爱的动画人物的壁画;床头用皱纹纸布置一个“亲情园地”,贴上孩子从小到大独自的、和父母一起拍摄的照片,父母用录音机录下和孩子一起说笑的磁带放给孩子听;在家里养一些花花草草或巴西龟这样的生物,给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既能感受到日常生活的温馨,又能体会到童趣。

  小朋友常常分不清左右脚的鞋子,若父母只是单纯地说这是左脚鞋子,那是右脚鞋子,说得再多孩子可能还是分不清。这时,父母可以编一个童趣味十足的小故事:“宝宝看看,两只鞋子背对着背,都生气了,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因为他们在说:‘把我们穿错了,我们要面对面说悄悄话’。”随后,父母帮孩子把穿错的两只鞋对换,再说:“瞧,两位好朋友正面对面地点头微笑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因为他们穿对了。”父母还可配上一幅人物化了的两只生气鞋子的卡通漫画和一幅正在微笑的两只鞋子的卡通漫画让孩子边看边说。这样,孩子不仅很快就能分清左右鞋子,而且以后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语言去和穿错鞋子的小伙伴说话。

  建议四:用适合孩子年龄的语言对话

  孩子慢慢地长大,父母和孩子说话时使用的语言也要随之“长大”,也就是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表达方法和谈话方式。如果孩子的语言水平长期停留在幼稚的低水平阶段,他该如何以学生的身份走向校园,如何以一个成年人的角色走向社会?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F.R施莱伯说:“要想知道你孩子将来的语言如何就必须先研究你本人现在的言语。”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粗话、脏话随便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语言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年轻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电视里热播的动画片《蜡笔小新》,小勇可是每集必看。不仅看,他还颇有模仿天赋,常常学着电视里小新的样子说话动作,有时把家人逗得开怀大笑。有时,爸爸还和小勇一起模仿,用幼稚的语气跟儿子讲话。

  一晃,小勇也是个小学五年级学生,是大人眼中的“小小男子汉”了。可他说话仍然奶声奶气,甚至有点呆头呆脑。同学们还故意逗他说话,听到他说话还像个三四岁的孩子,更是大笑不止。

  一天,两个同学在走廊边走边讲话,小勇走在他们后面却没被发现。一个孩子说:“小勇讲话像个傻瓜一样呵,而且我们逗他他就讲,看见我们笑还以为是夸他呢!”“是啊,都不知道我们是拿他找乐,真够笨的,你说他是不是大脑不发育?”“哈哈,可能是吧。”同学的话深深地刺伤了小勇的心。从此,他一直闷闷不乐。这天放学,爸爸从房间里跑出来,高声说:“我是拯救地球的咸蛋超人!!小家伙,崇拜我吗?”看着爸爸嬉笑的脸,小勇厌恶地大喊:“你是个傻瓜!笨蛋!”然后哭着跑回了房间。只剩爸爸在原地摸不着头脑。

  建议五:做“阳光型”父母

  开朗的父母培养的孩子多半也有着和父母一样明朗的个性。即使和陌生人相处,性格开朗的孩子也能迅速地攀谈起来,而且滔滔不绝,令人钦佩;而天性比较内向的父母往往不善言语交际,孩子受到影响也逐渐形成内向寡言的性格,缺少与他人交流,口语训练则成为“纸上谈兵”;有些家庭民主意识浓,父母给予孩子很大的言语空间,愿意倾听孩子的心里话,和孩子聊天;而有的家庭对孩子约束较多,父母忙于事业,疏于与孩子交流,如何能提高孩子的口才呢?

  做“阳光型”的父母,每天清晨给孩子一个灿烂的微笑,用阳光般的语言照亮孩子的心。在温暖的感召下,孩子的语言也会感染上清新的阳光味道。

  在儿童交往技能训练班上,心理辅导老师发现小山和其他同学很不一样。其他同学都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一会儿是角色的扮演,一会儿是情绪竞猜……大家边做各种游戏边体会、讨论应该如何与他人交往,热情可高了。唯有小山沉默不语,茫然地看着大家。当小山被邀请提一个自己的愿望时,他不知所措地询问身边的同学:“什么愿望?我……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在和小山爸爸的交谈中,了解到小山的妈妈是个女强人,事业有成。小山妈妈在家里喜欢发号施令,一切都要由她来安排和做决定。在家中,小山发表意见的时候,妈妈总是说:“小孩子家,懂得什么。”甚至连小山的爸爸都没有“话语权”。孩子总是处于被动,没有表达自己愿望和想法的机会,时间长了,他连如何表达都不会了。

  建议六:简化家庭语言环境

  父母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讲普通话的环境,用规范的语言来教孩子。如果家庭成员使用方言,对正处在锻炼口才黄金时期的孩子来说,把声音符号和周围实物联系起来就会比较困难,就会推迟孩子开口讲话的时间。而且,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兴趣等等,都会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成员如果说话粗俗、词汇贫乏,模仿力相当强的孩子也会感染到这些“语言病毒”。

  2岁的毛毛出生时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两样,夫妻俩把他当作宝贝呵护,也没有生过什么大病。到了2岁时,毛毛连爸爸、妈妈都叫不清楚。看到别人同样大小的孩子都能够清楚地说话,语言流利,夫妇俩着了急,以为孩子语言有问题。经过听力、智力等各个方面的详细检查,并没有发现异常。

  医生经过检查后,确认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经过仔细追究,原来这和毛毛的父母、保姆和老人等家庭语言环境有关。毛毛的父母、双方老人的方言比较重,一个持江浙口音,一个说四川话。而且,夫妻俩在教孩子说话的时候也用当地方言;同时,请来照顾孩子的保姆更是说另外一种方言。

  家庭语言环境太复杂、夫妻口音相差过大,都会导致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有关儿童语言教育专家指出:在教孩子说话的最初期,应该尽可能用标准的普通话,减少方言、外语等复杂混乱的语言环境。

  建议七:给孩子愉快的谈话经验

  愉快的谈话经验会让孩子爱上说话。对于孩子而言,语言是用嘴做魔法的魔杖。在他蹒跚学步的时候,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孩子会马上告诉最亲近的人,“爸爸,疼”、“妈妈,破了”就是简单的信号弹,父母一听到,马上会焦急地跑到孩子面前;他说“饿了,渴了”,父母就会端出美味的饭菜或者甜甜的饮料,于是,孩子从这“魔法”中尝到了“甜头”,带来了愉快的体验,他便会产生继续使用、探索、研究和驾驭这种魔法的兴趣。

  与父母聊聊天,和爷爷奶奶说笑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更多的技巧、实践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于愉快的事情和经历,人们总是记忆深刻并且希望能够重温当时的幸福感受,孩子也不例外。

  现在,8岁的马克忽然有一种特别的期待——星期五快一些到来。上星期五晚上,很少回家吃晚饭的爸爸不到7点钟就进了家门。晚餐后,爸爸拍了拍马克的肩膀,轻松地说:“小老虎,我想我们应该谈谈,顺便帮你妈妈收拾残局,你认为呢?”

  于是,父子俩开始了“忙碌”。

  “噢,马克,我没想到你能把盘子清理得这么干净,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比较喜欢用泥巴当抺布。”

  “是的爸爸,在学校我们需要自己清理餐具,每个孩子都这么干。”

  “是吗,年轻人?我想我已经快要脱离时代了。”父亲自嘲地说。

  半个小时之后,厨房被收拾得整齐干净,他们的交谈却没有结束。父子俩在客厅里讨论关于赛马的问题——马克非常喜欢马,他认为马是既聪明又能干的动物,并且约好下周五父亲会带一些赛马的照片回家。

  这次愉快的交谈,让马克开始逐渐了解平时忙于工作的父亲是多么的爱自己,而他——作为一个“年轻人”,更想把自己的新奇见闻讲给父亲听。

  建议八:别过分满足孩子的愿望

  孩子用手指着桌上的闹钟,大声地说:“我要那个!”这个时候,父母该怎么做?是不假思索地拿给孩子,还是蹲下来,微笑地对他说:“你想要什么?把名称说出来好吗?”如果孩子还不知道“那个”叫闹钟的话,告诉他并让他记下这个单词。

  即使已经理解了孩子的意图,也别在他还没说出来的时候就给予满足。让孩子对父母说出自己想要什么,才能锻炼他站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贝琪是一位全职太太。她的时间几乎都花在清洁房间和两个孩子身上。作为一个善解人意的母亲,贝琪能通过孩子的眼神知道他想要的是小甜饼而不是牛奶,所以,孩子们几乎可以不费只言片语就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7月,贝琪回故乡探望父母,把孩子交给了丈夫。4天后,她回到家,丈夫在门口接过她的皮箱。

  “怎么样?乔,和孩子们相处得还好吗?我想你从未如此和他们独处。”贝琪微笑着问。

  “确实如此,亲爱的。不过我希望你能教会他们自己说自己想干什么,而不是让我猜。”

  父母花一些时间和心思,把孩子的小天地装点得像个语言天堂;和孩子聊聊自己小时候的事,听听他们的意见;耐心教给他那些对他来说陌生又实用的单词,精心营造出学习语言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喜欢语言表达之前,先爱上交谈的气氛、沟通的环境吧,那是支持他继续寻找语言表达趣味的重要经验。

  孩子学口才:用心倾听孩子的话

  晚饭后,孩子小小的身体依偎在母亲柔软的怀抱中,亲昵地和妈妈聊着什么。只见他一会皱起眉头,一会又咯咯地笑起来。母亲认真听着孩子的话,被孩子的情绪所感染,露出舒缓愉悦的表情,眼神中闪烁着爱的光芒。

  在宽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中,父母用心倾听孩子的话,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孩子敢于在大人面前说话,喜欢与父母交流的感觉,与家人分享语言的魅力。对孩子的口才教育来说,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每个人都要倾诉,孩子也不例外。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最希望父母耐心地听听自己的心声。

  小南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母亲在外企,平时工作非常忙,因此,把刚刚两岁的小南送进幼儿园全托,每周只接一次。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总是说:“妈妈,咱们谈谈话。”有一次,竟然哭着向妈妈请求:“妈妈,我知道你很忙,没时间陪我在家,可你能不能把我转到每天都能回家的幼儿园?”

  父母没有满足孩子的愿望,忙碌的工作使他们无暇照顾孩子。

  每次孩子回家,总是兴致勃勃不厌其烦地给爸爸妈妈讲幼儿园里的事,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忠实的听众,而父母是最合适的人选。遗憾的是,开始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觉得听孩子说话,浪费了他们搜集资料或写计划书的时间。所以,每次孩子和父母讲话,总是做出很忙的样子,眼睛左顾右盼,要么就是在电脑跟前纹丝不动。

  然而父母的“忙碌”给孩子的语言表达带来了障碍。小南是个思维能力很强的孩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话说完,他就讲得很快,慢慢地变得讲起话来结结巴巴的。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父母倾听孩子的话,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这种交流,是心灵的沟通,它让一个孩子从小体味到自己是被父母重视的。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一点时间耐心地听听孩子说话,不要像小南的父母那样,等到孩子的语言表达出现了问题才后悔。

  男孩子需要父母倾听。父母的倾听,培养了男孩子讲话的幽默,而幽默是男人的魅力;女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倾听,父母的倾听,会使女孩子成为有素养的女性。父母要善于倾听,有倾听的耐心,有倾听的激情,更懂得倾听的艺术。

  方法一:做出听的姿势

  ①父母的视线与孩子齐平。如果父母站着听孩子说话,孩子需要仰视父母,这种身高的距离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平等是沟通的基本前提,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能够帮助孩子自然地说出心事。家长蹲下来听孩子说话,用微笑、轻松的神情鼓励他。如果是绷着脸,虽然没有了身高的距离,心灵的距离还在,还是无法让孩子畅所欲言。

  ②身体稍稍向前倾,这是表示有兴趣的姿势。父母感兴趣的表现会给孩子说下去的勇气。

  ③不要制造“墙壁”。如用手捂着嘴巴,两手抱着胳膊,或翻看着书,这些举动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④用眼睛“听”。与孩子进行目光交流,很自然地用眼睛来表达你的兴趣和愉悦。在孩子说话的时候,你要用目光去接触孩子的眼睛,而不要游离;或者一边手里做事,一边听孩子说话。这些做法效果都不好,因为你不仅会给孩子一种心不在焉的感觉,还会让孩子感到你不重视他,会影响孩子说话的欲望。所以,学会倾听就需要家长与孩子进行目光的接触,专注地看着孩子的眼睛,要注意力集中,倾听孩子的心声。你注视孩子时的目光一定要温柔,充满鼓励,充满肯定。这样孩子才会不恐惧,才会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⑤不要打断孩子。别轻易打断孩子说话,更不要总是指出孩子发音有错误。因为这样会使孩子的思路被打断,有时孩子会因为紧张而忘记自己要说的话。于是他倾诉的欲望就会被削弱,受到干扰。当倾诉者不能畅所欲言时,倾听也就不能顺利地进行。父母耐心倾听的时候,一边温和地点头,一边用鼓励的眼光示意孩子继续说下去,有时候可以说:“嗯,对!”有时可以说:“噢?是吗?再给我讲一下好吗?”启发孩子一步步把他想说的话全部说完。

  方法二:表现出听的兴趣

  ①假装无知。讲话中最扫兴的是听到对方说:“我早就知道了。”父母在听孩子讲话的时候,即使这件事、这个笑话已经听过,也要假装一无所知。在孩子说的过程中,流露出惊讶、难以置信的神情,安慰一下他的小小虚荣心,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他表达的欲望。如果孩子才说两句,大人就不耐烦了:“知道了,早知道了。别烦我!”于是,孩子十分扫兴,以后也不乐意和父母交流了。其实,父母也并非知道一切的事情,耐心地听听孩子的话,说不定能从中找到灵感,解决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呢。

  ②强迫自己产生兴趣。也许你会发现,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想要表现出有兴趣的姿态,那么兴趣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父母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就会令孩子十分失望。慢慢地,他也会养成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的毛病。那些在课堂上发呆、不爱发言的孩子,幼年时可能就缺少好的听众。孩子从小没有感受过自己语言的魅力,必定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失去应有的信心。作为父母,关心孩子不应只是关心他的冷暖、吃住,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对孩子关心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你同孩子谈话的兴趣便也具备了。

  方法三:让孩子看到你的专注

  让孩子看到你的专注,是让他知道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听到了。

  ①使用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最爱吃惊,用大人的话是“大惊小怪”,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能把大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

  ②语言表达。在倾听孩子谈话的过程中,用简单的诸如“太好了!”“真是这样吗?”“我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趣。

  ③即使没有时间,也不要敷衍孩子。如果孩子想对父母说什么,而父母很忙没有时间,最好先问问孩子这件事情是否非常紧急,跟孩子解释爸爸妈妈现在非常忙,并跟他约定谈话的时间和地点。在孩子说话的过程中,要不时地做出反应,比如说“嗯”、“然后呢”等等,让孩子知道父母在很用心地听他讲话。

  这些都是帮助父母用心倾听孩子讲话的良策,试试看,效果很快就会显现在面前。当孩子长大成人,像山一样站在父母的面前,需要仰视他时,他仍然会习惯地俯下身来,像小时候爸爸妈妈对他那样,听父母说话。那时,年迈的双亲,会从内心里感到做父母的宽慰和满足。

  年幼的孩子都有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他们能够从父母慈爱的笑容中得到鼓励和安慰,也会从父母冷漠或者不屑一顾的语气中受到伤害。用心的沟通与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法则,对于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孩子不爱说话,或者一说话就紧张,听别人讲话时漫不经心,父母应该想想,是不是自己的不耐心倾听让孩子丧失了表达的兴趣和信心,甚至养成不良习惯。

  谁的话有人听,谁有人关心,谁就能长智慧,谁的口才就能更进一步。被倾听,意味着被接纳、被了解。今天,通过语言,孩子把自己的心情和思想交给父母;明天,通过口才,他能把心情和思想交给世界,感动这个世界。


孩子多大适合学口才相关文章

1.孩子多大适合学口才

2.孩子多大练习口才

3.孩子几岁学口才比较好

4.孩子多大学口才合适

5.口才多大孩子学好

6.孩子最大几岁学口才

7.孩子几岁学口才

8.孩子有必要学习口才吗

4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