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艺术与社交
社交口才是一种技能、一种艺术。他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口语表达能力的表现。大凡具有社交口才的人,说话时能闪烁出真知灼见,并由此能给人以精明、睿智、风趣之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关于口才艺术与社交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 用抱怨吸引注意力
我们每个人都难免和朋友倾诉,抱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不满,有时候产生共鸣的抱怨可能还会拉近自己和陌生人的距离。但是一两句足以,每个人都已经要不断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谈话时再不停的抱怨,只会让交流变的沉闷,让你变的无趣。
我们应该不管遇见谁都能迅速找到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然后天南海北掏心掏肺,让你觉得跟他们聊天的感受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倍儿爽!在这里,我们请来名人代言,亲自示范在不同场合下如何做到“会聊天”。
2. 只想表达自己,忽略眼前对话
当别人表达观点时,你只管构思自己的想法,不听别人的观点,最后可能导致观点重复,话题偏移,浪费双方时间。而当别人询问你的意见时,不假思索就给出答案,发表一大通感慨,没有实质性内容,不如先仔细思考,告诉对方:“嗯,请给我点时间,让我仔细想想。”这样也能表现出你认真的对待你们的交流,而不是随便应付。
3. 一心多用的交流
即使你是个一心多用的高手,也别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浏览网页、看电视、刷微博、聊微信、在印象笔记里更新待办事项清单,更别在打电话的时候吃东西,无论对方是否说出来,这都是非常惹人讨厌的行为,尊重是交流的最基本要素。如果真的没时间,不如诚恳的告诉对方,另约时间或者简而言之。
4. 米歇尔·奥巴马:让对方感觉特殊
今年3月米歇尔访华时到北京大学做演讲,一上来便给了“挑剔”的北大人一付暖心剂。她说:“我今天来到这里是因为我知道,未来取决于全世界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之间的联系。我们相信,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只是政府或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它更是人民——特别是年轻人之间的关系。”简单几句话把北大师生捧到了特殊高度不说,也暗合了年轻人渴望改变的心理,很快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5. 虚伪谦虚,换取称赞
看到一位同事今天盛装打扮,TA自己却说:“我今天是不是看起来很糟糕?”当你如实称赞她后,她却说:“我只不过在最后一分钟随便穿了件衣服。”你此时是否又一种很厌恶的感觉呢?因此,千万别虚伪的谦虚,以此换取别人同情的称赞。
6. 过分谦虚,不好意思接受称赞
当受到别人称赞和表扬时,大方的说一句“谢谢”,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受到表扬后,你一直谦虚的托辞,反而会让对方绞尽脑汁说更多表扬你的话,陷入尴尬境地。作为前任外交部长,李肇星的风趣早已是名声在外。有一年两会期间,发布会上有记者问道:“有人提出,我们的代表在哪里?认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不够畅通。对此您有何评论?”李肇星回答:“越是简单的问题越重要。全国人大代表在哪里?现在都在北京开会嘛。”
7. 话说一半打断别人
除非是在头脑风暴,不说出来就忘了,否则不要在别人话说到一半时打断,这样往往会错过谈话中最精彩的部分,而且你也需要告诉对方你尊重TA。
8. 态度消极
和别人的交流中,最好的鼓励就是相信对方,并让他们知道你的关心。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美德时,毫不吝啬的表达你的欣赏;听到不幸和痛苦,也别忘了向对方传达希望。
9. 费尽心思取悦别人
自己的想法有时可能暂时不受欢迎,于是去迎合别人。这并不会真的改变你的想法,别人依然不是你,反而会让自己更没有自信。只要你的想法和做法不伤害任何人,就坚持下去,只要自己能找到乐趣,就坚持做自己。生活是自己的,不是用来取悦别人的,而你,也是独一无二的。因《爸爸去哪儿》走红之后,张亮跟很多明星一样被“耍大牌”的传闻困扰,甚至在录制节目的间隙,因为拒绝拍照而惹恼了媒体!本以为这位新晋男神会跟其他人的反应一样,要么一本正经地拒绝到底,要么放下身段讨好媒体。然而没想到的是,他却用一句熟络而热情的“等回到北京后,请记者们吃麻辣烫”,将一场口诛笔伐消弭于无形之中。说到底,谁好意思跟自己的“铁哥们儿”计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