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
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成功的沟通能使既双方获得信息,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又能得到患者的信任与支持,有利于手术的顺利成功。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手术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与病人的沟通技巧一、术前访视的沟通技巧
1、注意语言的礼貌性
护理人员必须尊重患者,使用礼貌性的语言。这样才能得到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同时访视谈话前一定熟悉患者情况,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让患者知道你对他的重视和关心,以便信息更好的传递,得到患者的协作与配合。
2、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由于病人来自四面八方,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环境背景等不同,不了解手术的相关知识是显而易见的。手术室人员在向患者介绍手术室护理工作和相关知识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以免产生误会,引起患者不必要的情绪变化。此时,就要求护理人员对本专业的知识有良好的掌握,以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3、注意语言的通俗性
沟通双方不仅要有共同的词汇和语法体系,而且要对语义有共同的理解,要有共同的概念。否则沟通就会发生困难。因此护理人员在向患者讲解时一定要注意对方的认知度,不断变换自己的语言,耐心地向患者讲解一些患者能够接受的医学知识,尽量少使用一些医学术语,使患者一听就懂,消除心中的疑虑。
4、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及安慰性
患者害怕手术的疼痛和死亡;担心是否会出现意外,是否残疾或毁容。心理的恐惧和焦虑,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如出血量大,术后愈合缓慢等。术前的心理工作一定要做好。生动、幽默的语言不仅能良好的传递信息,而且也能改善患者的情绪。马克思说:“一种良好的心情,比10剂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热情温暖的语言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对他的关怀、体贴与同情,心里感到莫大的慰籍,同时也能消除了陌生感,松弛缓解紧张的情绪。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一切护理活动都会得到有效的实施。
与病人的沟通技巧二、术中的沟通技巧
1、语言的规范和情绪的调整
患者由病房到手术室,由于在转移过程中身体的疼痛和某些功能的暂失,在配合麻醉和手术护理上,拖延了手术时间,护理人员的语言不能过于生冷、强硬。急症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由于生理上的伤痛造成心理失衡,情绪过激,甚至会对护理人员出言不逊,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做好自己的情绪调整,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的情绪对待患者,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患者。
2、注意肢体语言的表达
患者在手术中,护理人员的每一个善意举动都会给病人带来安慰和支持。在他清醒时适当的握握他的手、轻轻抚摸他的身体,都将起到分散患者注意力的效果。
3、注意话题的转换
术中对于清醒的患者来说,每一个细节和谈话都是他所关注的,手术人员任何的话题也可引起患者的怀疑,因此就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在术中交谈时,要把握好每一个话题的转换,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
与病人的沟通技巧三、术后回访中的沟通技巧
手术完成后。患者对自己手术的过程是否顺利,结果是否良好,都存在疑虑。这时的护理人员一定要以最大的耐心去倾听患者的所有问题,面对不同的手术病人,给予巧妙的回答,以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使患者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恢复。
四、讨论
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式的护理服务理念早已替代了传统护理观念,也要求护士在护理观念上适时的转变。护理中与患者的沟通对护士来说是一种艺术,是整体护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后以至手术中与病人密切的接触过程中,由于患者受病情、环境、年龄文化程度的限制,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欠缺,造成沟通效果的不佳。达不到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和最佳心身状态的需要,不能促进护患之间的理解与支持、提高治疗护理的效果。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是意见、情感、观点、思考等方面的交换过程,护理人员与患者有效的沟通所建立的良好护患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作用,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增强患者自信心。患者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增强,提高了治疗、护理的效果⑵。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掌握好沟通技巧,如:表达技巧、倾听技巧、移情技巧等。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促进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从而得到患者的理解与支持。使护理工作高效、快捷、高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达到良好康复的治疗目的,使患者早日康复。
手术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