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中考频道>中考科目>中考物理>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2)

思晴分享

  中考物理知识点(四):平面镜成像

  1. 探究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设计实验】如图2-4,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实验现象和结论】(1)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3)物点和像点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注意】

  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因为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便于观察找到像的位置。

  刻度尺的作用: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的关系。

  两根蜡烛大小必须完全相同的原因: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验证所成的像是虚像的方法: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如果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那么平面镜成虚像。

  在选择玻璃板时,要选择比较薄的一个。目的:防止烛焰在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反射成像。

  重做实验的目的:防止误差(最好是3~5次)。

  在实验中找不到像的原因: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玻璃板位置放置不当)

  2. 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3. 平面镜的作用:① 成像; ②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物点到对应像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且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是对称的。

  5.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

  如图2-5,光源S向四处发光,一些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视觉。由于我们认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我们感到好像光是从图中S'处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像。

  但是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哪里,所以把S'叫做虚像。

  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而实像能。

  6. 凸面镜和凹面镜(见下图2-6)

  凸面镜:用球面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凸面镜。

  凸面镜对光的作用:凸面镜使平行光束发散。

  凸面镜的应用: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角的反光镜。

  凹面镜:用球面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凹面镜。

  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凹面镜使平行光束会聚。

  凹面镜的应用:手电筒的反光装置、太阳灶、反射式望远镜。

  凸面镜

  凹面镜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7.

  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

  (1)如图2-7,过M点作平面镜的垂线,交平面镜于O点;

  (2)在另一侧截取M'O=OM,M'点即为M的像点;

  (3)仿照前两步,完成N点的像点,然后用虚线连接M'N'。

  绘图之后要注意垂直、等距标记,还要注意虚像要画成虚线。

  已知光源、平面镜和反射光线经过的点,作光路图的方法:

  (1)如图2-8,先用上面提到的方法作出光源S的像点S'点;

  (2)连接S'A,交平面镜于P,则PA为反射光线;

  (3)连接SP,SP为入射光线。

  绘图之后要注意垂直、等距标记和表示光路的箭头,还要注意哪一段画成实线,哪一段画成虚线。

  该作法的原理: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

  中考物理知识点(五):光的折射

  1.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 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 光的折射规律:

  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介质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与法线形成的角越大。

  3. 折射的现象:

  ① 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

  ② 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

  ③ 海市蜃楼

  ④ 彩虹

  从岸边看水中鱼N的光路图(图2-10): 图中的N点是鱼所在的真正位置,N'点是我们看到的鱼,从图中可以得知,我们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高。

  像点就是两条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在完成折射的光路图时可画一条垂直于介质交界面的光线,便于绘制。

  中考物理知识点(六):光的传播

  1. 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如,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

  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其光路图见图2-1)、井底之蛙、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射击、激光准直等。

  在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小孔成像的特点:在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4. 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5. 显示光路的方法:

  ① 让光线通过烟雾。

  ② 让光线通过加牛奶的水。

  ③ 让光线沿着某一物体的表面射出。

  6. 光速:

  真空中的光速通常取c=3×108m/s=3×105km/s。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间最快的速度。

  空气中的光速略小于真空中的光速。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2/3。

  介质的密度越大,光速越小。

  7. 光年:光年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


猜你感兴趣:

1.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2.初三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3.初三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4.初三物理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5.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6.物理中考必考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