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春节吃什么
众所周知中国是以个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也逐渐的出现了古代和现代的区别,你知道古代春节吃的食物吗?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告诉你古代春节吃的食物,一起看看吧!
古代春节吃的食物
鸡——古人眼里过年位居第一的吉祥菜肴
中国目前过年食俗,基本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形成或出现雏形的。如今人们过年时必吃鸡,便是受魏晋人过新年习俗的影响。一直到今天,人们都把鸡放在节日食品首位,年节供应品顺次称为“鸡鱼肉蛋”。
古人过年喜欢讨吉利,鸡正符合这种消费心理。鸡谐音“吉”,过新年时烧只鸡,图的就是这个“吉”字,而且最好烧一只全鸡--整个吉祥。广东人、香港人过年时则喜欢吃鸡翅,或许与人们将鸡说成凤凰有关,取“凤凰展翅”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大展鸿图。
“五辛盘”——古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道凉菜
到隋唐时代,魏晋时期形成的过年食俗被进一步强化。《荆楚岁时记》提到的南朝人过新年餐桌上的常见的“椒柏酒”、“屠苏酒”、“五辛盘”,均为隋唐人所接受,并发杨光大,特别是“五辛盘”这道菜,在中唐以前,时人过新年时必吃。
所谓“五辛盘”,就是将大蒜、小葱、韭菜、芸苔、胡荽等五种香辛蔬菜,装在一个盘里子食用,有点像今天过年餐桌上的素菜冷拼盘。这个拼盘的营养价值,全在于其保健作用。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食忌》中说,“正月之节,食五辛以辟疠气。”他在《养生诀》中也称,“元旦取五辛食之,令人开五脏,去伏热。”过年时,正值寒尽春来的时节,气温仍较低,人们极容易患感冒生病,而这五种蔬菜都有疏通脏气、发散表汗的功效,能起到预防时疫流感的作用。所以,正月初一吃五辛盘在隋唐时特别流行,是少不了的一道冷菜。
“屠苏”“椒柏”——古人过年最青睐的两种佳酿
宋代,人们的过年食俗与隋唐并无多大变化,但宋代城里人过年时的消费形式出现了新风尚。这种新风尚,就是现代流行的过年“下馆子”,喜欢在饭店吃年夜饭。
宋代过年的喝酒之风大概是历朝中最浓的,时人即使再穷,过新年也要有酒喝。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卷一)“正月”条有这样的文字: “家家饮宴,笑语喧哗”。宋代把酒当饮料来喝,故将喝酒称为“饮酒”,当然这种酒不会是高浓度的白酒,而是酒精含量较低的屠苏酒饮,“世俗皆饮屠苏酒,自幼及长”。
屠苏酒,是中国过年时喝的最多的一种酒,它实是一种药酒,可防治瘟疫。南朝梁人沈约《俗说》中称,“屠苏,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药一剂,令井中浸之,至元旦取水置于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有得其方者,亦不知其人姓名,但名屠苏而已。”正月初一喝屠苏酒风俗,就是在魏晋时期形成的。
现代春节吃的食物
1.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现在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 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 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2.馄饨: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劈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 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3.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
4.饺子: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 ,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春节吃年夜饭的风俗禁忌
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合家欢”,是一年中的最后一顿饭,全家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辞旧岁。年夜饭的菜肴繁简是以自家的经济条件而定的,但仍有较为固定的套子和路数,如按尊长老幼入座,不能说不吉利的话语,不准打骂孩子等等。
在菜肴上尽最大努力而使其丰富,宁可将其剩下,为的是取“顿顿有余”、“年年有余”的口彩,使人有充足感,预示全年丰衣足食,席间还要多说吉利话,以图皆大欢喜,值得一提的是,年夜饭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鱼,年年有“鱼”,一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
此外,在进餐的进程上、速度上也有些区别,向老人敬酒,全家共贺等。这顿饭是全年吃的时间最长的一顿饭,其目的在于减少守岁的枯燥等候,故而有意延长时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关爱。年夜饭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有希望之意,所以每年的年夜饭是很多家庭的重头戏。
猜你喜欢:
1.春节吃什么
4.上古先民都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