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古代春节习俗

芷若分享

  中国过春节历史渊源,相传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腊祭”,你知道古代春节习俗吗?今天学习啦小编特意准备了一些古代春节习俗资料,希望你能喜欢。

  古代春节习俗

  在我国历史上,新年开始的第一天一直是叫“元旦”的。民国以来实行公元纪年后,元旦一词专用于公历新年,而传统的元旦则称春节。然而,几千年的传统印痕再现了古代国人过春节的喜悦心情和当时的狂欢场面。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商代叫“祀”,周代才叫“年”。“年”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的寓意。至于互相拜年宴请,则起自汉初。

  按中国人的习惯,每年一到腊月(农历十二月)就准备年货过年了。除夕晚上,即使常年在外的人们此时也一定要赶回家团聚。古人(主要指汉族)团年,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九、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当代许多中国人已经习惯了在除夕晚看春节联欢晚会,其实古代也有春节联欢晚会,只不过没有电视直播。古代,在春节期间,大街上会出现游行的队伍,且各朝代各地区都不一样:有的会演社戏,有的会舞龙舞狮,当戏曲逐渐占据人们主要的娱乐领域后,春节看戏就成了那场松散的“春晚”最热闹最受人欢迎的地方。这种游行,有的地方称其为“演春”。至于古代有钱的人家,就不用出去看戏了,他们会在自己家里搭戏台、邀请戏班子开锣。

  古代春节食俗

  汤圆始于宋代

  春饼源于“五辛盘”

  国人过春节历史很悠久。虽然春节起源仍有待各路方家继续考察,但大致来说,早在远古时期,便传承着以立春日前后为时间坐标,以春耕为主题的农事节庆活动。一些学者认为,这一系列的节庆活动不仅构成了后世元旦(也即今天所称的春节,下同)节庆的雏形框架,春节的民俗功能也差不多是从这个时期就奠定了基础。

  汉唐时期是由立春节庆向现代的春节大年节的过渡时期。早期的“春节”是以立春为中心的,逐渐过渡到以正月初一为中心。同时,原来单纯的立春农事节庆,逐渐过渡到复合型态的信念节庆。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以除疫、延寿为目的的饮食习俗,其主要表现就是喝椒柏酒、屠苏酒、桃汤、吃五辛盘、胶牙饧等。

  年夜饭出现于汉代

  明代饺子已是春节必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的年夜饭,以目前所知的材料而论,大致在汉代就已经出现。按照学者姚伟钧的说法,这时元旦期间大吃大喝就成为了风气。汉制规定,元旦群臣要给皇帝朝贺,成为“正朝”,皇帝也要大摆宴席款待群臣,君臣共饮欢度佳节。此后,由魏晋至唐,元旦皇帝大宴群臣成为定制。晋代元旦朝贺皇帝时,皇帝还要给百官增禄、赐酒。而唐代由于雄强的国力和深广的影响,元旦朝会不仅有百官朝贺,还有远方少数民族和附属国的首领和使臣。

  西晋人周处记载四川的春节习俗时说:“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馈问,谓之馈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南粱的《荆楚岁时记》中写得更详细:“岁暮,家家具肴簌……以迎新年。相聚酣饮,留宿岁饭,至新年十二日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也就是说,新年饮宴的范围远不仅限于皇家,而是民间共有的民俗,并且逐渐定式化、仪式化,成为春节习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

  古代春节年夜饭介绍

  1、先秦时吃“麦饭”,唐朝以后米、面才普及

  无论年夜饭上有什么山珍海味,人们也少不了要吃主食。米饭、馒头、面条成为今天中国人最重要的主食,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先秦时期,中国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所谓“五谷”中的粟、黍、稷,第一个对应的是“小米”,后两个则是“黄米”。中国是小麦的原产地之一,但长期不被重视,吃的话,也只是用麦粒煮饭,制作“麦饭”。要到两汉时期,谷物制粉技术才逐步推广开来,出现了馒头、饼、面条等食品。这意味着,孔子、孟子们要是吃年夜饭的话,主食只有“粗粮”。

  中国人的粮食结构在唐代发生历史性改变,粟、大麦、小麦在北方,水稻在南方成为主要粮食作物。这个时候,在较少种植水稻的北方地区,大米的价格超过粟米和面粉很多,通常只有富人才吃得起,属于粮食中的奢侈品。①在南方,麦类种植范围则很小,直到金人南侵,大批北方人逃往江南,麦类需求大增的情况下,种植面积才逐渐扩大。临安城(杭州)中面食店随处可见,饮食上“无南北之分”了。

  2、饺子、汤圆都有美好寓意,因此成为过年必吃食品

  说起中国人过年必吃的东西,饺子在唐朝时已出现雏形,在宋朝称为“角子”,在元朝被叫做“扁食”(来自蒙古语或回回语,在一些地区沿用至今),后来也有“水点心”、“煮饽饽”等名字。因其形如元宝,被赋予“招财进宝”的含义,同时又便于人们把各种象征吉祥铜钱、糖果等包在馅里,久而久之,到了明朝,饺子成为北方人过年的必备食品。

  南方过年的“标配”汤圆起源略晚,前身是北宋上元节(元宵节)吃的“圆子鼓豉”,南宋已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金桔水团”等不同馅料的做法。明朝时,北方在正月初九后吃“元宵”,制作方法是“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这显然已经和今天没什么区别了。汤圆因其形状,被赋予“团团圆圆”的意思,过年时吃确实吉祥、应景。③因此理论上,如果我们回到明朝过年,我们在北方就能吃上饺子,在南方就可以享受汤圆了。

猜你喜欢:

1.关于春节的礼仪

2.春节传统文化习俗来历作文

3.春节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4.过春节有哪些民间习俗

5.春节习俗作文5篇

    367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