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教育孩子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欣怡分享

  在现代的家庭中,因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父母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那么教育孩子的具体做法是什么?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具体做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的具体做法

  一、不过分宠爱。对孩子的过分亲昵和爱抚,会导致孩子的依赖性增强,甚至会滋长孩子的自私心理。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去做。做不好,不要批评,要引导,告诉他应该怎样去做,如何才能把事情做好。

  二、不过分谦让。在家庭中,父母惟恐孩子不顺心,对孩子就经常无原则地让步。其实,对孩子,可以惯吃喝,但不能惯脾气。孩子有错误,就要指出来,让他能分辨是非。如果你迁就他的错误,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孩子的任性、叼蛮和奢望,所导致的后果就不堪设想。在学校、在社会谁能容忍这种任性和叼蛮,无止境的奢望更会导致人的犯罪。一个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这样就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三、不要收买。家长有时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就许诺给孩子奖金做为奖励,来收买孩子,这会导致孩子惟利是图的思想的滋生,也是不可取的。其实,对孩子取得了成绩,可以口头表扬,给予鞭策,还可以给孩子买书或者本子做为奖励。我还记得我儿子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参加了市里的数学竞赛,成绩很好,我就给他买了一套<<少儿百科全书>>作为对他的成绩的肯定,孩子既高兴,又通过读书学到了知识。

  四、夸奖适度。孩子是夸出来的,这是事实,但是不能过度来夸奖,炫耀孩子,那样会导致孩子产生优越感,会产生自负的心理,所以,对孩子的成绩要肯定,还要以鞭策为主,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永远对知识有一种不满足的心理。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

  五、不要过分压抑。有的家庭,孩子有了错误,就粗暴地打、骂,甚至实施家长的专制,只准孩子俯首听命。这样很容易戳伤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成为无自尊心的人或者容易引起孩子的懦弱的心理。应该实事求是地估价孩子的能力和成绩,不要对孩子期望值太高,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我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女生),他的父亲对她的期望值特高,她学习成绩本来都是名列学年的前茅,仍然经常因为成绩而遭受父亲的打骂,有一次,她吃了安眠药,几乎丧失了生命。后来她考上了哈工大,在临近毕业的时候,终究还是因为受到了挫折而自杀身亡。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她父亲不正当的教育所带来的一种心理疾病而导致的后果。

  六、说教要适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伴着父母的唠叨和抚爱而长大的。我们现在做家长了,要注意对孩子不要唠叨过度,这样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逆返心理,产生厌烦感。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更要把握好.注意引导,不要伤孩子的自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身体力行对孩子都起着示范作用。"其身正,不令则行"家长的威信自然在孩子面前树立起来。

  其次,父母应该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广泛的兴趣,使子女对父母产生敬佩感,特别是作为家长,应该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在想什么,用恰当的方式对子女进行说服教育,使孩子的个性得以正确地发展.有个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品德。

  再次,家长对子女要有爱心,大家都知道,刚刚出生的婴儿,不要让他直接放到床上,要让大人把他抱在怀中,让他感到来到人间的温暖。但是不要溺爱,对孩子要严格要求。这就是说"爱其深,求其严",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先教孩子学会做人,再教孩子学会知识。这样,他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才能博学济世。

  教育孩子的建议

  1、养育子女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曾仕强先生在《教养》一书开篇中说:没有子女,想要子女;有了子女,担心子女。担心的时间,长达一辈子;只要活着,就得不停地提心吊胆。担心的事情,范围大得很;只要管得到的,没有不尽心尽力的。如果我们把“父母”看做一种职业,那么这个职业一旦从事,就终生不能辞职,且要24小时全天候在岗。而且还要像从事其他任何职业一样,“上岗”前,就要进行充分的学习培训,以努力争取做个合格的父母。

  2、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早期教育、家庭教育研究发现:家庭是影响子女智力、性格以至整个人生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把子女的教育、成才希望寄托在学校教育,这样的想法是十分危险的。有很多父母一直都非常专注自己的事业,却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当孩子到了青春期,却猛然间发现:孩子不努力,且与父母关系不好、甚至还有很多坏习惯!在这个时候,纵是事业再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子女的失败。

  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完美的,都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不管他长相如何,都是我们眼中的宝贝。我们恨不得把我们所有的爱都给孩子,然而有时候却适得其反。譬如孩子会犯错误,6-10岁,可以允许他们犯错误。如果不犯错,他就失去了通过犯错的经验去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但是犯错要及时指出、纠正。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如果你认为孩子有问题,请先在你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不管你是否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你的情绪心态,你的价值理念,你的说话语气,你的工作与生活态度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3、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子女的根本目的,在于自立。因此,父母应首先培养子女的生活技能,切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生活是人生的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孩子综合素质的体现。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实际生活中有些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没时间管孩子,就交给长辈带。一般情况下,爷爷奶奶非常溺爱孩子,什么事情都包办,生怕累着孩子了。殊不知这样,孩子会慢慢变得漠然、懒惰。我的一个朋友家儿子,与我家女儿同龄,到现在擦屁股还是爷爷奶奶代劳。让人觉得很好笑,但更多的是酸楚。

  家长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有意识的从小锻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比如儿女在四、五岁时,可以让她帮忙摆碗筷、扫地。大一点可以让她刷碗、整理卧室和书桌,甚至洗洗袜子、内衣等等力所能及的事。要孩子做家务的目的,并非仅是要把繁琐的工作做好,或教孩子“如何去做”。当孩子在生活中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养成主动做一些家务劳动的生活习惯时,他们的独力意识与自我责任感就会增强了很多。

  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项

  (一)表扬过多

  太多的表扬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束缚与负担,当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孩子很容易产生挫折、内疚感。如父母总夸孩子“太聪明了”,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就会产生深深的自责与沮丧,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击。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体的事情表扬孩子,如“你今天的作业写得很好!”

  (二)提问过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许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学就问个不停,“今天老师有没有提问你?”“数学考得怎么样?”“都和谁一起玩儿了?”……太多的问题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与抵触,落个“讨厌鬼”的名声。

  有效的做法是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们一起游戏、聊天,在不经意中,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许多秘密。

  (三)命令过多

  “写作业去!”“把电视关了!”……过于频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闻”,当孩子经常对这样的命令无动于衷时,父母就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誉了。

  (四)否认感觉

  这是许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当孩子说“妈妈,我怕,打针很疼”时,父母经常会安慰说:“宝贝,没关系,不疼的。”这样只会使孩子感到委屈与恐惧。较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宝贝,妈妈知道,打针是疼,可是打完针后病才能好。”意识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觉会好些。

  (五)呵斥和嘲笑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某些家长[微博]会大声呵斥,“笨蛋!木脑瓜!”这种做法会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伤害。正确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评。

猜你喜欢:

1.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有哪些

2.家庭教育孩子成长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3.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有哪些

4.家庭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有哪些

5.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哪些

    37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