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教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

欣怡分享

  很多教师有这样的困惑,有时为了培养孩子“分享”行为,往往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把手里的玩具给周围小朋友玩,但是往往适得其反。那么教师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教师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师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的方法

  1、平等游戏

  要确立分享意识,游戏中的平等和信任是前提。当孩子因为某物品或食物发生争执时,轮流游戏是一个很有效的解决方式。父母从公平的角度出发,请孩子轮流进行游戏,你一次我一次,让孩子了解规则,尝试通过轮流来做些事情,慢慢感受其中的快乐。

  2、准备两个玩具

  面对孩子游戏中对物品的争执,父母最好事先准备好两样玩具,这样孩子才有分享的可能。而不要让孩子觉得分享就是一种“损失”。当孩子们在交涉的时候,父母可以静静地做个局外人,随时防止发生意外就可以了。父母置之度外的行为,可以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尊重和平等,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不得不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进而发现分享的好处和乐趣。

  3、榜样的作用

  人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连和最亲密的人都不能分享,他是不可能与他人建立愉快的分享关系的。因此,在家庭中,有意识地带孩子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和妈妈一起摆碗、玩具和衣物等。父母的这种以身作则的榜样行为,会让孩子在亲密、信任的氛围中,体会分享、合作的乐趣。

  4、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孩子因为喜欢别人的玩具,经常会出现不打招呼,直接夺取的行为。这时,我们的父母不能因为孩子间暂时没有发生冲突而听之任之。而是要及时提醒和说服孩子去征求玩具主人的意见。用这样的方式来告诉孩子,要分享其他人的东西,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达成,这样才不会造成孩子间的矛盾、影响孩子未来品格的形成。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培养孩子分享的快乐时,最好先用吃的东西来分享,因为他也吃到了,别的小朋友也吃到了,这才叫分享。不像玩具,我给了别人玩,我自己就暂时“没有”了。孩子体会不到这种“暂时”借给别人玩和永远失去的区别。

  教师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的技巧

  1、温柔的强迫

  一提到分享,我们父母最常说的是“和弟弟一块玩”,“分给小朋友一起吃”,孩子听到这类言语,第一个感觉往往是威胁和强迫。自己的东西必须要分给别人,这怎么可以!因此,父母好说好商量的行为,常常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觉得父母不在意自己,当然就没办法达成分享了。

  2、大让小的误区

  要让着年龄小的孩子,是一种常见的惯性思维。但在分享过程中,大让小势必造成不平等的出现,让心智和思维都不成熟的孩子很难理解和接受,更无从谈及感受分享的快乐,让孩子学会分享了。

  3、分享物品的比较

  双方所持物品的“优劣”也会影响分享的达成。大家相互分享玩具时,由于对方的玩具不够吸引人,所以拒绝交换分享;或者是孩子太喜欢珍惜自己的玩具,怕别人不够爱惜,也会拒绝跟其他人分享。

  孩子分享的特点

  分享的早期特点之一:言行不一

  有研究发现,4岁以前儿童就能判断分享行为是好的、对的,但是在行为上却倾向于自利和以自我为中心。这一点家长和老师都深有感触,孩子可能会骂别人小气或一本正经地教训同伴“好东西要大家分享”,但轮到让出自己东西的时候,却往往犹豫不决。

  分享的早期特点之二:分享随年龄而增长

  早在20世纪50年代,Ugurel-Semin就研究了4~16岁儿童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的发展状况,发现291名被试儿童在与对方分享5~15颗坚果时,“吝啬”倾向在4~6岁达到高峰,之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慷慨”倾向到5~6岁时出现飞跃并逐年增加至7~8岁。“公平分享”倾向缓缓渐进,8岁以后占居主导地位,11~12岁达到高峰。

  分享的早期特点之三:分享动机日趋成熟

  20世纪70年代W.Damon研究了儿童在童年早期和中期分享观念的发展变化。发现4岁儿童就能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意义,但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经常是相互矛盾的:“我分给她,是因为如果我不这样做,她就不和我玩”或“我给她一些,但大部分是我的,因为我年龄大些”。进入儿童中期后,逐渐形成更成熟的、公正的分享观念。Damon概括出了4~8岁儿童分享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1)平等分配水平(5~6岁)。这时的儿童懂得,当资源较少时,每个人都应该得到数量相同的资源,例如钱、玩游戏的次数或好吃的东西。

  (2)按劳分配水平(6~7岁)。在这个水平的儿童认为,应该对那些工作特别努力的人,给予额外的奖赏。

  (3)仁爱观水平(约8岁以后)。到这个水平的儿童认为,应该对那些条件不好的人给予特别的关注——例如对那些积攒零钱不多或手里没有零钱的孩子,应该多给一些零钱。但这种观点只适用于跟朋友的交往。而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则更多地遵循平等分配原则。

  分享的早期特点之四:分享随分享物不同而不同

  有研究对比了儿童对偶得物和拥有物分享倾向的差异。结果发现,对于在实验室情境中偶然得到的、自己喜欢的物品,24%的4岁儿童、50%的5岁儿童和71%的6岁儿童能够将其与未得到该物品的同伴分享,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关键转折年龄在5岁以后。而对于通过竞赛得到的奖品,大多数4岁儿童还不能区别其和偶得物品间的不同,5岁和6岁儿童则大多视之为“自己拥有的”东西,尽管原因有所不同,但80%的4~6岁儿童都不能将其让给在竞赛中失败、未获得该物品的同伴。

猜你喜欢:

1.学会分享育儿随笔

2.教育孩子心得体会范文

3.分享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

4.家长分享教育孩子心得

5.分享式教学心得体会3篇

    377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