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父母如何教育孩子珍惜生命

欣怡分享

  生命的价值首先基于生命的存在。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让孩子懂得生命的珍贵,远离伤害和危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珍爱生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父母教育孩子珍惜生命的做法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父母教育孩子珍惜生命的做法

  第一,教育孩子认识生命的价值,要十分珍惜自己的生命。家长要让孩子了解,人的生命是十分脆弱的,人的一生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在这短暂的生命中,我们有着太多的事情要做,我们要成长成才,要使自己不愧一生,要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要让自己的一生留下光彩的一笔,我们的一生要活得多姿多彩,活得有价值。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便不再来,如果因为我们的一时冲动,导致自己身体的伤害甚至生命的丧失,那将是毫无意义的,也是十分不值的。

  第二,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善待自己,学会安慰自己。珍惜生命,需要学会善待自己,假如遇到苦恼或难题,可以寻找合适的方法排解,寻死逃避是最愚蠢,且对自己和他人最不负责的做法。也可以给自己一点安慰,换个角度思考。有人说过:一个会安慰自己的人肯定是一个内心世界充满平静的人;一个会赞美自己的人肯定是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和乐观的人;一个会激励自己的人,肯定是一个内心充满智慧的人。我们都来做一个这样的人多好啊!

  第三,家长要告诉孩子,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幸福与痛苦、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的结合体,我们既不要指望人生的一帆风顺、常胜不败,也不要认为人生会永远失意。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充满了无数的沟沟坎坎,过了坎,就会是平坦之道,人生没有永远过不去的坎;天上会有乌云,但不会永远是阴天,乌云过去了,就会出现光明。要让孩子在痛苦中想到幸福,在挫折时想到克服困难后的顺利,在失败时想到努力后的成功。要让孩子懂得,时间会将痛苦的体验、挫折的失望、失败的懊丧淡化,当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跳过了沟坎、迎来了光明时,再回头去看,那沟坎、乌云又是多么的不足道之。而自己当初为此而寻死觅活、痛不欲生,又显得何等幼稚。

  第四,家长要教育孩子敢于在挫折面前选择坚强,要有永不言败、永不怕输的精神。在挫折面前痛不欲生甚至放弃生命的人只是要强而不是坚强。“要强”与“坚强”一字之差,实质却不一样。要强只是一种输不起的心态,而坚强则是一种不服输而且敢于以奋斗来抗争的心态。我们要的就是这种心态。有了这种心态,我们就能战胜一切挫折,勇对一切挫折,排除一切痛苦,使自己活得有价值、有成就。

  第五,家长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当发现孩子情绪反常,对生活表现出痛苦、失望甚至绝望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给孩子以及时的指导:

  1.教孩子找人倾诉,不要让孩子把郁闷压在心中,通过指导孩子与人倾诉,转移心中的痛苦。家长也可以为孩子找他信得过的、有较深感情的亲朋好友或老师与同学,引导孩子在他们面前说出心中的话,释放心中的精神苦闷与压力。

  2.让孩子情感发泄,例如鼓励孩子哭一场,给孩子吼叫的机会,让孩子发发怒,使孩子心中的痛苦、郁闷情绪得以宣泄。

  3.引导孩子听点轻松的或者干脆听点摇滚乐、交响乐,让孩子的郁闷情绪在舒缓优美的音乐声中逐渐释放,或者在震撼的音乐冲击波中强烈释放。

  4.要让孩子听听相声、看看喜剧小品,或看看电影、戏剧,读读书,让他在不知不觉中用笑声驱赶走压抑的心情,转移他沉闷的心理压力。

  5.带孩子到乡野山村散散心,去风景如画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清醒一下大脑,让孩子接触一下大自然,勾起孩子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以消融他头脑中原先的灰色情绪。

  6.要求孩子来点阿Q精神,用点精神胜利法来武装自己,那么就会把一切烦恼抛至脑后。

  7.要孩子学会悦纳与宽容,即悦纳别人、悦纳自己,宽容别人、宽容自己。悦纳,即愉快地接受,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愉快地接受别人,包括别人的优点、缺点,包括别人对自己的批评;也要愉快地接受自己,即接受自己的优点、弱点(弱点在接受过程中逐步克服)。

  同时也要宽容别人的缺点、失误,宽容自己的弱点与失误,只要做到这点,就可以使自己永远保持平衡的心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沟沟坎坎。

  父母教育孩子珍惜生命的建议

  一、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是最强的支持力量。首先,要及时与孩子沟通,告诉孩子挫折是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避开挫折,永远一帆风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是人生的常态。只要能坦然面对,勇敢正视挫折,就能把挫折作为进步的台阶、成功的起点。其次,要教育孩子懂得,挫折与其他事物一样也有两重性。它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获益。“自古雄才多磨难”,让孩子懂得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是一种人生财富。如果将挫折当做垫脚砖,会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另外,还要教育孩子善于忘记那些不愉快的事,放眼未来,努力摆脱痛苦,吸取教训,迎接新的生活。

  二、告诉孩子生命来之不易,让孩子懂得珍惜生命

  首先,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家长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相关的生命历程教育片、阅读相关的资料,或由妈妈给孩子谈生育的体验展示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事件、事故材料,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把孩子从胎儿到出生以及成长的过程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下来(可以是录像、拍照、写成长日志等)。这样会使孩子真正了解生命的珍贵,树立起强烈的生命保护意识。

  其次,家长要教育孩子爱家人。可在孩子过生日时进行感恩教育,告诉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很不容易的,是妈妈冒着生命危险生下来的,从诞生之日起,他的生命就不完全只属于他自己,他的生命是爸爸妈妈给予他的最珍贵的礼物,寄托着爸爸妈妈最深的爱和希望。所以不能够糟蹋它,也不能浪费它,更没有任何权利结束它。要让孩子懂得,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坚强地保护自己的生命,不

  三、正确解答有关生死的问题,让孩子有正确的生死观

  家长要科学认真地和孩子一起谈论和解答生死问题,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这是家长的义务,更是家长的责任。以下家长的做法是错误的:对死亡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即使偶尔说到死亡也闪烁其词;用童话和寓言来说明死亡,给孩子传达一些关于死亡的不正确的信息,使他们觉得死是一件很轻松的事,特别是一些死而复生的童话故事容易让人对死亡产生好奇感,在精神抑郁的时候,就有可能去做死亡游戏;对死亡给予错误解释,如奶奶去世了,却告诉孩子,奶奶“睡着了”,或者亲友突遭变故死亡,却说他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很美……这些“美丽的谎言”是对“死”的最大误导。

  四、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1、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通工具剧增,交通事故成为小学生被伤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孩子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十分必要。家长不仅要教会孩子懂得交通法规并自觉遵守,还要教会他们在骑车、步行时如何避让他人,如何防备他人碰撞自己。例如,骑车时速度不可过快,不可多人并骑,发现刹车失灵时要及时修理,始终保持车况良好,以减少交通事故。

  2、开展险情求生教育

  小学生幼稚、纯真又缺乏避险经验,碰到险情往往束手无策,求生能力较差。这方面的教训很多,也很深刻。因此,必须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相应的训练。例如,让孩子学会游泳,掌握火灾、洪灾、煤气泄露、食物中毒、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以防不测事件对孩子生命的伤害。

  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注意的事项

  一是不要过分溺爱和惯养孩子。当孩子们的欲望过分地被满足时,使孩子不知珍贵,就不再珍惜。孩子只知道要,只知道索取,不知道要来的这一切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要让孩子懂得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的道理。这是在培养孩子生存能力的意识。

  二是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和时期,都有孩子应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说,孩子学习是孩子的事,家长就不必日夜陪读,应重点培养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再大一点的孩子谈对象那是孩子的事,家长就不必挑三拣四,横挑鼻子竖挑眼。许多需要通过社会关系办的事情,家长也不要包办太多,尽量让孩子自己去交往解决,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这是考察和检验孩子生存能力的重要方面。

  三是不要单纯以父母老子的认知和意愿去对待孩子、逼迫孩子。家长的确是走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都多,社会经验丰富。但是,孩子生活在当代,当代有当代的生存方式。尽管当代有许多社会弊端和不良社会现象,这是现实。如果家长对这些社会现实都不敢面对,都难以承受,又怎样去教育孩子面对和承受呢?家长应当教育和引导孩子适应当代的生存环境,规避生存风险。要正视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多变性,把那些为人处事的经验和生存的方法传授给孩子,让孩子既对现实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知,又有面对现实的生存能力。

  四是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遇到事与愿违的情况、遇到突发的变故时,应教育孩子有正视变化、承认变化和应对变化的心理准备,让孩子尝尝失败和挫折的滋味,要培养孩子的胆量和勇气。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在孩子遭遇挫折时,家长表现的情绪比孩子还难受。家长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犹如家长带领孩子走夜路,家长疑神疑鬼,担惊受怕,孩子肯定会畏缩不前,更加胆小。

  五是不要事事充当孩子的替身和安全保护伞。应该教育孩子珍爱生命,学会自身保护,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就像乘坐飞机遇到紧急情况时,家长应首先自己戴好氧气罩,然后再给孩子戴。

  总之,家长不可能跟孩子一辈子。培养教育孩子增强生存意识和提高生存能力是家长的一种责任。作为学校理所当然地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知识教育和行为培养。作为孩子也要勇于感受、勇于磨炼,勇于坚强地生存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之中。

猜你喜欢:

1.父母平时怎么教育孩子的

2.关于父母教育孩子的名言

3.父母应该怎样去教育孩子

4.父母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有哪些

5.父母请这样教育孩子

    370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