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关于农村家庭教育的论文(3)

文娟分享

  农村家庭教育的论文篇三: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研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民族的兴旺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我国家庭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通过亲情、民俗和家规年年相续,代代相传,源源流长五千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品德的形成、行为个性的发展,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针对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的研究,为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工作依据成为了我们当前迫切的任务。

  通过四年多的实验,我们找到了一些造成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也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课题的提出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后,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们倍感鼓舞,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动为新时期德育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民族的兴旺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我国家庭教育有着优良的传统,通过亲情、民俗和家规年年相续,代代相传,源源流长五千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对子女品德的形成、行为个性的发展,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针对农村小学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的研究,为农村小学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工作依据成为了我们当前迫切的任务。

  二、研究是意义

  基于对我国农村传统家庭教育的反思和我校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传统家庭教育和当前的家庭教育在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远大的理想抱负方面有着非常大的正面影响,即正面教育作用,但也有许多的无法回避的负面影响,其中家庭教育的功利化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最大的负面影响。家庭教育的功利化简而言之就是:家长替孩子设计人生,孩子们按照家长生存的经验和对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理解,为了物质上的生存而学习。家庭教育过分关注能实现个人物质愿望的学科成绩、考分,忽视孩子思想道德的教育。把学习的目标浅化为考上理想的学校,得到理想的文凭,得到赚钱的工作。个人理想、抱负倾向于自私自利、享乐主义、拜金主义。

  我校是一所大部分学生是农村学生的乡镇中心校,文化经济相对落后,“望子成龙”是家长的普遍心理期望,这种期望出于亲子之爱,“爱之深、望之殷”,无可厚非。如果你问今天的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重不重要”,大概很少有人不承认它们的作用?但在实际生活当中,正是由于家长那颗奔腾不息的功利之心,常常不自觉地跟孩子强调发展智力,抓好分数的重要,而把道德教育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思想道德建设客观上受到弱化,家庭、学校教育形成不了强大的合力,思想道德教育仍然是学校在“跳独舞”,德育工作“2>5”现象仍然严重;盲目的功利心导致了家庭教育手段的落后,导致了孩子品德修养的缺失,家庭教育往往体现出用物质刺激或简单粗暴的言行,这使得孩子学习的自主心理需求丧失,成为为家长学习的“奴隶”。孩子个人理想、学习动机、学习目标正确轨道的偏离,致使他们学习兴趣丧失,智育也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只有重视对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国家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担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做好准备,从而为孩子自主而快乐的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客观上成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瓶颈,成为了德育实效性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功利化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研究,寻找家庭、学校未形成强大教育合力的症结所在,探索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对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有着较大的实践意义和研究价值。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传统的文化精华,也有糟粕。自古以来,“学而仕则优”,读书都是当官,成为上流人士的途径,教育的功利化动因显露无遗。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上一穷二白促使人们更想通过读书找好工作来实现梦想,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好工作岗位有限,要想有好工作必须考上好的大学,促使人们把对孩子的教育目的理解为考出好的成绩,考上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对人的道德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功利化又成为了社会的主流。很早就有不少的专家发现并提出了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调查了上海“80一代”、“90一代”和“千年一代”(指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的近千户家庭,结果显示,“重知识轻德育”——家庭教育功利化趋势已蔓延至“千年一代”,令人担忧;《新民晚报》2005年05月29日15:09家庭教育功利化怪圈令人忧;《育儿周刊》警惕家庭教育功利化;教育时评:教育功利化是价值观错位的体现(2008年10月28日11:08大众网-生活日报)等都是很好的研究基础,给我们的研究增添了信心。

  四、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进行家庭教育功利化成因的访问、座谈、问卷调查、分析其具体产生的社会根源、主观原因。

  (2)结合问题产生根源,结合实际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形成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模式。重点着力于对家长主观思想的改变,引导正确认识育子目标,形成育子的科学方法。

  (3)形成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改变家长的功利化教育思想,寻找家庭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改变家庭教育中的错误思想影响、行为引导。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

  五、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主要采用访问、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通过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弄清功利化教育思想对家庭教育的负面影响。

  (2)行动研究法。主要采用访问、座谈、问卷调查、家教培训等行动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3)经验总结法。依据课题研究所提供的经验事实、分析概括事物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一般实践上升为理论概括,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成果。

  (4)文献法。利用文献法,检索与收集相关理论基础,加以继承与创新。形成新规律、新观点,创造出新理论。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1、准备阶段(2004、5——2005、2)

  (1)学习理论、收集文献资料,申报课题。

  学习相关文章: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调查近千户家庭显示家庭教育功利化蔓延至“千年一代”;《新民晚报》家庭教育功利化怪圈令人忧;《育儿周刊》警惕家庭教育功利化等,增强对课题的认识,明确研究方向。

  (2)建立课题实验管理制度,实验分工。为了更好地的开展好实验工作,学校有专门的领导分管本课题工作,对实验教师的工作进行了细致地分工,做到了高度重视,认真管理。

  (3)为了弄清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确定研究内容,进行了前期调查。

  2、实验阶段(2005、3——2006、5)

  (1)进行家庭教育功利化成因的访问、座谈、问卷调查、分析其具体产生的社会根源、主观原因。

  我们采用了两人一组,到进行问卷调查、家访,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进行访谈后,进行了汇总分析,了解了家长的普遍认识,找到了产生家庭教育功利化的主要原因:

  A、过分注重孩子的学识,忽视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

  我国正处于全面转型期间,新旧各种价值观念体系不断碰撞,实用主义的思想在中国很深蒂固。在新旧道德体系、思想体系重构的过程中。在转型社会巨大的压力及机遇面前,我们的家长们也极易选择一种实用的教育方法,即使在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也不例外。而正是这种倾向在短期内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在此背景下,极易形成一种家庭教育的误区。

  为准确地摸清我校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课题组于2005年对家长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从问卷调查的96人中,认为孩子成才,最重要的因素是“孩子的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的仅有14人,占14.43%,认为“孩子的学识水平”是最重要的因素的60人,占62.5%。家庭忽视人格养成和道德发展的程度可见一斑。

  B.忽视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和潜力,按照大人的主观愿望去规划孩子的未来

  在本次的调查问卷中,涉及到这样一个题目,你孩子的成长道路,人生选择是由()决定的。96位被问卷的家长中,有35人选择了完全由家长决定,占36.4%,55人是家长建议,孩子选择,占57.2%,仅有6人是孩子自己选择。前两种回答,都有家长的参与成分而竟有36.4%的孩子的命运、前途和未来则完全是被家长所操纵,仿佛他们是家长们的私有财产,这是不尊重生命,不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的表现,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日渐公平的竞争中,开始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浅薄,后劲不足,同时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家庭经济状沉的改善,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叹话为殷切的期待和深切的感情倾注于下一代身上,父母们培养孩子的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行为预期或多少都带有在下一代身上重塑自我的色彩。

  C、家庭教育过分关注个人物质愿望的实现,把学习的目标淡化为考上理想的学校,找到好的工作

  不少父母总跟孩子做这样的想象推理:你在班上要考不了前三名、就考不上重点中学,考不上重点中学,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得不到高收入,得不到高收入,就过不上幸福生活,家庭教育的功利性昭然若揭。在这种功利性教育目标的驱使下,特别是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家长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心情大都十分迫切,大部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甚至比学校还要苛刻,攀比心理往往使他们心态失去平衡,对子女的教育更是求全责备,学科学习(特别是所谓的主课)的成绩被相当多的家长作为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参照,学生的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一种奢求‘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衡量孩子是否获得进步,主要应该看(),其中回答“学业成绩的变化”的家长有44人,占被调查者的45.8%,数量之大,可见一斑‘问卷6:你如果与孩子的老师交谈,你最喜欢的话题是()。回答:孩子的考试分数的有24人,占25%;问卷7:期末考试快到了,你怎样对孩子进行考前教育()。回答:考试一定要考好,成绩考好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有33人,占34.7%。一个个数据,铁一般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为数不少的家长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考分,把学习目标彻底地物质化,这样的思想潜移默化贯穿于家庭教育的整个过程,从而导致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淡化了孩子的品德教育,盲目的功利心使家庭教育的手段落后,孩子品德修养缺失,家庭教育往往表现出物质刺激式的简单粗暴的言行,这使孩子的学习自主心理需求丧失,成为为家长学习的“奴隶”。孩子的个人理想、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偏离正确的轨道,于是家长们大都根据自己的直觉和传统经验对子女进行教育,在教育手段上,具体体现出:

  a、以知识教育代替智力开发。形成“智育至上”、“考分至上”的思想,重视学识,忽视能力的发展。

  b、智力开发代替素质教育。把智力开发作为孩子受教育的全部内容,轻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进退十分敏感,对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却不以为然,忽视孩子心理情绪的发展变化,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不注意孩子在各个时期中思维、情绪、心理活动的特点与变化,教育方法死板、生硬,仅靠外部指令式的他律,而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内在的动机和主动的自律精神。

  c、轻视劳动教育。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因此,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还不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成好逸恶劳、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缺乏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责任感,最终影响到学习本身,还导致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缺乏竞争力。

  D、在儿女身上重塑自我形象的意识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功利化

  社会的进步,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使许多家长深感知识浅薄,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叹都化为殷切的期望倾注在下一代身上。改革开放以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逐渐形成。人们在日渐公平的竞争中大显身手。优胜劣汰,时代的进步向人们提出了挑战。许多人开始感到知识不足,力不从心。随着大量国营企业的解体,大量企业工人的下岗,更使人们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一种生不逢时,壮志未酬的感叹油然而生,随着下一代的成长,家长们便把自身的感叹都化为殷切的期望倾注在下一代身上。这时候父母们培养孩子的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都带有在下一代身上重塑自我形象的色彩。于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使传统的家庭教育带上了功利化的色彩。因而出现了以“神童”教育替代儿童早期教育的倾向。智力超常的天才儿童的培养一度成为教育热点。这种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教育,导致了儿童学习的厌倦,摧残了儿童的身体,影响了儿童智力的开发。出现10岁神童,20岁凡人的尴尬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F、传统的旧观念导致了家庭教育的功利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文明思想已使封建时代许多陈腐的观念得以改变。人们不再有父母之命的婚姻,不再有男尊女卑的歧视。然而,“光耀门庭”“光宗耀祖”的思想在人们的意识中还是根深蒂固的。特别现在的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一切。在“光耀门庭”“光宗耀祖”的思想驱使下,家长们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第一,分数至上。他们坚定的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将来的状元,是学术界的精英。因此,不管子女的爱好,不管子女的特长更不管子女的智力一味的以高分、高能、高标来要求儿童。大有不把孩子培养成天才誓不罢休之能示。调查访谈中,有这样一道题:小刚过去一直是学校科技组的积极分子。读六年级后,他妈妈禁止他参加学校的一切活动,说是要保证他考起重点大学。在交谈中70%的家长说小刚妈妈是正确的。因为孩子读书是大事,只有读了重点中学,读重点大学的希望才更大。文凭越硬工作越好。将来孩子过得好,家长才光彩。这种只顾眼前利益,而忽略孩子今后发展的做法正是我们农村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具体表现。这种家庭功利化教育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型人才的健康成长。阻碍了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实施。

  G、特殊的家庭结构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现在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相当大的。父母因爱好、性格、意识的不同而离异,孩子归属一方管理。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倾其所爱,来弥补对孩子的愧疚。望子成龙的心情愈发迫切,把自己的希望寄于孩子一身,在学习上施加重压,兴趣上培养特长。什么美术班,英语班,电子琴,让孩子整天忙于学习,疲于奔命。孩子们有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孩子样样学,结果样样都不想学。科科考,结果科科都考不好。家长急于求成,脱离孩子实际的承受能力,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过度的疲劳也使大脑记忆力减退。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哪里还有学习热情?玩耍成了他们最大的愿望。发泄是他们最大的快乐。试想这样的儿童怎能拥有坚强的意志?怎能有为祖国而发奋学习的动力?又怎能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H、家长的文化素质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学生的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95%以上没读过大学。很多家长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水平。由于素质的关系,导致在教育和辅导孩子时方式单一,态度粗暴;看问题缺乏全面性。认为孩子要跳出“农门”,要过好日子就必须考出高分。学习是唯一的成才方式;分数是唯一的追求载体;挣大钱,当大官是唯一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家长很少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很少关注孩子的品行、修养;很少关注孩子的为人、作风。为了分数,家长可拿电脑、游戏机、自行车、随身听等东西作奖品。这导致了儿童的心理发展以“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准绳。只为自己,不为他人。严重地影响了儿童世界观的塑造。

  I、家长对“小皇帝”“小公主”爱的错位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孩子们成了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据调查我们新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的重视程度是历史上没有过的,在孩子培养上所下的功夫也可谓史无前例。然而,在如何教育子女上却存在认识上的偏颇。许多家长一谈到孩子的培养就想到智力开发,一讲到家庭教育就认为只要盯住孩子的学习,辅导孩子学习,保证孩子学习就可以了。家长们热衷于“0岁方案”热衷于种种特长培训。其目的就是要叫孩子读一流的学校,将来干最好的工作,住最好的房子。

  J、家长对新时期新型人才认识的偏差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

  21世纪是科技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时期。大量私人企业应运而生,社会文化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的家长茫然不知所措。错误地认为“人才”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单一的文凭。因此从小学开始孩子就得为获得文凭而拼命学习。他们忽略孩子能力的培养,人格的塑造。我校一名女学生,成绩很好,可她从不愿为班集体服务。理由是妈妈不许她当小干部,为了学习,家长要她“自己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其实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高超的专业水平,良好的道德素养,很强的综合能力,顽强的战斗意志的人。而这些都需要孩子在与人交往和集体活动的参与中获得。家长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对“人才”的误解。

  K、家长的思想意识低下也是导致家庭教育功利化的原因

  农村小学的家长多年生活在农村,小农经济意识强。由于学习少,思想落后,目光短浅。在教育子女上,他们只注重孩子当前的利益。忽视孩子今后的发展;只重视个人的利益,忽略孩子作为社会人的价值。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孩子拿了别人的钱回家,是不会受到责骂的。他们的家长说:“只要学习好,这些是小事。”至于孩子在家不尊重老人,在校不尊重老师,家长看见只一笑了之。他们从不把孩子没有热心助人的品质,没有尊老敬老的品质,当成是自己教育的失败。为了孩子的学习,他们可以请家教,送去参加培训。功利化的教育,让儿童人格不健全,心灵不纯洁,道德不高尚,人生观、价值观得不到很好的塑造。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的矫正。

  (2)探索改变现状的对策,形成操作模式

  在调查了解清楚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后,我们开始了矫正策略的研究。课题组设计了家长指导的案例,实际的开展了家长培训,在现实家长培训工作中推广实验成果,形成了初步的指导模式。

  1、选择好培训内容,切实开展好家长培训

  对于存在于家长中的共同认识要通过集中培训来予以转变。课题组在实验班级建立了家长培训机构,由课题组成员担任培训主讲,定期开展了针对性的培训。

  精心选择培训的内容。针对我校家庭教育功利化的成因我们着重选择以下几个主题进行培训:

  a、家庭教育应该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b、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影响;c、怎样正确处理“智和德”两者之间的关系;d、如何对孩子进行品德习惯教育;e、如何调节家庭中的亲子关系;f、如何加强自身修养,优化家庭环境。

  按照培训序列安排进行认真的家长培训活动,切实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改变错误的观念,促进家庭教育的改变。

  2、开展好家长的个体辅导

  针对家长的个别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访谈、书信访谈活动,深入学生家长家里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子观念。

  3、及时开展家长间的交流活动,相互提高、相互促进

  除了系统的培训活动外,我们还结合培训预期目标开展培训学习心得交流活动,让家长们交流心得体会,共同提高家庭教育的方法,达到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效果。

  (3)修正实验成果

  3、结题阶段(2006、6——2008、8)

  (1)、整理总结课题各种资料,做好结题准备

  (2)、申请结题

  4、实验成果推广

  六、研究主要成果

  通过四年多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计划进行了研究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果,实验效果是十分明显。

  (一)调查了家庭教育功利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分析出对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

  课题组对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和书面问卷调查,广泛收集了家庭教育功利化产生的社会、家庭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的论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和《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负面影响》调查报告

  (二)形成了论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矫正对策》

  在充分调查了解清楚家庭教育功利化产生的社会、家庭的原因及具体的表现后,课题组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寻找矫正策略,通过反复的实验,形成了论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功利化矫正对策》。

  (三)探索改变现状的对策,形成操作模式

  课题组设计了家长指导的案例,实际的开展了家长培训,在现实家长培训工作中实验推广成果,形成了初步的指导模式。

  七、思考

  通过本实验,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的工作还很多,实验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教育教学思想不断转变的过程。因此明天的路还更长,课题研究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参考文献:

  上海社科院青少所调查报告——《“重知识轻德育”家庭教育功利化趋势已蔓延至“千年一代”,令人担忧》

  《新民晚报》2005年05月29日——《家庭教育功利化怪圈令人忧》

  《育儿周刊》——《警惕家庭教育功利化》

  教育时评——大众网-生活日报《教育功利化是价值观错位的体现》


猜你喜欢:

1.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范文3篇精选

2.家庭教育感悟范文

3.学习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

4.浅谈家庭教育论文范文

5.关于家庭教育论文

6.关于家庭教育的议论文4篇

1855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