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家庭教育>

幼儿教育小学化 对幼儿的危害论文3篇

文娟分享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过早地开始对幼儿实施小学式的教育,这远远超过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对幼儿的危害论不容忽视!本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小学化 对幼儿的危害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小学化 对幼儿的危害论文篇一

  幼教专家认为,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原则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的特点出发,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了教育规律,是在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

  心理学教师认为,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强制性延长幼儿学习时限,会增加儿童神经系统的负担,长期下去,必然会伤害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严重危害健康,还可能诱发幼儿厌学,“重复型教育”还易使儿童形成不良学习态度

  其危害有四个方面:

  危害之一:过早的小学化教育,会使幼儿的智力发育被耽搁,综合能力不能得到很好开发。由于有些幼儿园的办学思想、育人环境、基础条件和教师水平的局限,只能教小学的语文、数学等学科,特别注重背诗、习字、拼音和算术,致使孩子的思维定式从这时就已形成,认为语文、数学才是出路。落后的育人做法,没能很好地发现和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特长因素和综合素质。这样的幼儿园和家长可以说,开始就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危害之二:长期的小学化教育,导致幼儿压力增大,健康的心理素质降低,造成心灵扭曲。因为教师的死板教学和违规要求,家长的极端查问和过高追求,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长期超负荷的心理负担,必将会给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或埋下厌学、甚至轻生的思念。所以,规范的幼儿园、聪明的家长一定要认识这一弊端,还给孩子活泼、愉快、健康的童年生活。

  危害之三:骄傲自满情绪产生,导致孩子到初中高学段成绩下滑,人生开始走向下坡路。如果幼儿园时,幼儿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学完了,表面上看是掌握一些知识。但到小学时,缺少自控力的孩子,由于成绩暂时优先,却沾沾自喜,该用80%的时间和功夫却用上50%,其余的时间就用来玩耍打闹。他们开始不听话或干一些不轨的事情,长此以往成绩就下降了,随之老师管不了,家长看不住,他们开始厌学、逃学,甚至潜入社会作恶多端或酿成严重后果。这与不正规的学前教育有直接关系,幼儿园该学的知识没学到也没学好,小学时该学的知识又不好好去学,这一扭曲的教育现象,导致孩子误入歧途,我们必须引以为戒。

  危害之四:幼小的身心长期接受不正规的、压迫性的教育,使孩子的身体受到伤害。一是长时间、端正座位或两手背后听课,给孩子的精神和身体都会带来伤害;二是对三、四岁的孩子,应在游戏中开发智力,而不应强迫写字。

  实践证明其坏处有四:1.幼儿时期肌肉发育不完善,握笔写字会影响手指肌肉的发育,对手腕尤其不利;2.幼儿控制能力差,写字时头很低,容易损害视力,有些上小学就戴近视镜,初中时近视率达到60%;3.很容易导致颈椎弯曲;4.幼儿神经系统在发育中,硬让幼儿一笔一划写字,会使他处在紧张受抑状态,影响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教育小学化 对幼儿的危害论文篇二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而我们身边的儿童,在幼儿园里却不能像大自然中的蝴蝶一样,无拘无束,自由成长,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了,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种痛苦的事,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就已经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样下去便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形成的原因

  原因一:家长问题。现在很多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认识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能做多少算术题等、家长这种望子成龙的心理,以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其基本的办园理念。

  原因二:园长问题。一些园长素质不高,办园理念不坚定,他们不是把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办园宗旨,而是受利益驱使,不顾幼儿身心发展状况,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开设一些不适合幼儿的课程,对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这种超负荷超年龄的学习内容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更会导致孩子反感和厌倦。

  原因三:教师问题。教师业务素质偏低也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因素。一些非幼儿专业毕业的老师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一方面低学历再加上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使他们难以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指导孩子进行学习。

  原因四:社会问题。幼儿教材市场混乱,不能规范其标准与范围,忽视幼儿教学研究、管理、监督、表彰等问题与现象,都是导致这一倾向的重要原因。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特征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过早地开始对幼儿实施小学式的教育,这远远超过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而且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进行学习的做法完全违背了幼儿的认识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进行强制性的学习。幼儿"玩"的时间被剥夺了,失去了孩子应有的自由,这一做法大大地打击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的创造性完全不能发挥,孩子变得像个小大人,变得呆头呆脑。幼儿过早地背上了沉重的学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声中进行强制的学习,幼儿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和摧残,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导致他们难以形成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遏制了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使幼儿错过了教育的关键期。

  学前教育"小学化"只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却忽视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儿童能力的发展,例如语言能力、数学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在正确的幼儿教育中,教师每设计一个活动要注意使幼儿能够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就会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这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书的孩子在上学以后更有学习潜力。孩子在幼儿园教育也是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的,孩子的童年就是游戏的、快乐的。在游戏中,孩子潜移默化的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那些在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教育下出来的孩子,由于时间的"灌输"学习,智力没有全面开发而受到抑制,头脑僵化,反应不灵活,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非常不利。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坐下来像小学生一样进行学习,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幼儿大脑容易疲劳,而且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会使孩子变得呆板。过早过多地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等身体的不良疾病的产生,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伤害。这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里健康。

  幼儿的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但是作为教育者的家长和老师们,却像要求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这正如还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却非要他吃坚硬的食物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的年龄大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他们写不好,就会面临家长的呵斥,打骂,老师的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种痛苦的事,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经产生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这样便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教育小学化 对幼儿的危害论文篇三

  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正日趋严重,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做法正深深的伤害着我们可爱的孩子,实在令人担忧!所谓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生动的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有的甚至从小班就要求孩子会写字,学习拼音,做算术,给孩子留作业,幼儿园做不完,回家还要做,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1. 孩子还未上学,就已厌学

  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其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发育还不完善,决定了他们还不能像小学生那样坐下来正规的学习。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家长和老师,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要求他们 ,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龄有多小一律要求他们写字、算数,如果写不好(这是必然的,因为他们还没有到能写好的年龄),家长呵斥、打骂,老师批评,孩子在这种小学化的教育过程中,得不到快乐,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极的情绪体验,自然会认为学习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恶的心理,结果使孩子还未正式开始学习的过程,就已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

  幼儿天性是爱游戏的,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更应该顺应幼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否则,就是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的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3.不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决定了他们还不是“坐下来学习”意义上的学生,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经系统的伤害,使孩子变得表情呆板;过早过多的进行规范性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会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上的不良症状的产生, 给幼儿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4.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过早的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按照小学生的标准要求幼儿学习、完成作业的做法违背了幼儿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让幼儿写、算,进行强制性的学习,他们“玩”的时间被剥夺了,没有一点自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发挥,孩子变得像“小大人”,呆头呆脑。幼儿过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课业负担,在成人的责备甚至打骂声中强制学习,活泼好动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灵受到创伤,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的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儿智力的全面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忽视了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开发。而正规的幼儿教育,教师每设计一个游戏活动往往使幼儿得到多种能力的训练,孩子在这种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健康、活泼、聪明,比那些会写多少字、会算多少数的孩子在正式上学以后更有潜力。

  6.忽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影响孩子学业成绩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孩子是不是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否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否引发了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否帮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否培养了孩子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否帮助孩子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否教孩子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键期在学前,这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所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会使孩子终生受益。从孩子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讲,培养孩子学会认识、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长基础,这些远比教给孩子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7.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许多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学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有的孩子即使勉强学了,但入小学后成绩也未必好。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

  总之,学前教育“小学化”对我们的孩子百害而无一利。务必引起各级领导,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家长的关注。

  看过" 幼儿教育小学化 对幼儿的危害论文"的还看了:

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弊端及对策探讨论文

2.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3.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与改革探索论文

    166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