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用药知识>

脾胃虚寒验方指南

立文分享

  脾胃虚寒,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下面小编准备了脾胃虚寒验方指南,希望对您有帮助!

  脾胃虚寒验方指南

  1、厚朴生姜甘草人参汤(温里剂-温中祛寒) 出自《伤寒论》

  厚朴12克(炙,去皮) 生姜9克(切) 半夏6克(洗) 甘草6克(炙) 人参3克

  原方:厚朴半斤(炙,去皮) 生姜半斤(切) 半夏半斤(洗) 甘草3两(炙) 人参1两

  治: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脾满便难,脾实虚也;今腹满而不便难,脾虚病也。主虚寒。亦用之治“发汗后腹满者”[1]。

  2、附子粳米汤(温里剂-温中祛寒) 出自《伤寒论》

  制附子15克,半夏、甘草各10克,大枣10枚,粳米15克

  原方:附子一枚,半夏半斤,甘草2两,大枣10枚,粳米半斤。

  治:腹中切痛,寒也,腹中雷鸣,气也。

  3、小建中汤(温里剂-温中祛寒)出自《伤寒论》

  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大枣(6枚)炙甘草(6克)。

  治: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

  4、理中汤(温里剂-温中祛寒)出自《伤寒论》

  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日三次。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治:本方功效类同小建中汤。方原出自《伤寒论》,同名类方又有29首。主治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现用于急、慢性胃炎,胃窦炎、溃疡病、胃下垂、慢性肝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5、理中丸(温里剂-温中祛寒)出自《伤寒论》

  人参(15克) 干姜(15克) 白术(15克)甘草(15克) {原方丸剂各用90克}

  【异名】人参汤(《金匮要略》卷上)、治中汤(《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理中煎(《鸡峰普济方》卷十二)、人参理中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二十)。

  治:本方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扩张、慢性结肠炎等属脾胃虚寒者。)

  用法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作丸剂,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一丸,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6、厚朴温中汤(温里剂-温中祛寒)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肺之脾胃虚方》

  方1:厚朴(姜制) 陈皮去白,各一两(各9g) 甘草炙 茯苓去皮 草豆蔻仁 木香各五钱(各5g)干姜七分(2g)

  方2:厚朴、陈皮各30g 甘草炙 茯苓去皮 草豆蔻仁 木香各15g 干姜2g生姜3片(本方为研末为散,如作汤剂则用方1剂量)

  治:脾胃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沉弦。

  【方解】本方证因脾胃伤于寒湿所致。寒性凝滞,湿性粘腻,易阻气机,若寒湿着而不行,困于脾胃,则致脾胃气机阻滞,升降失常,遂成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等症。寒不温不去,湿不燥不除,气不行不畅,故当行其气、温其中、祛其寒、燥其湿。方中厚朴辛苦温燥;行气消胀,燥湿除满为君药。草豆蔻辛温芳香,温中散寒,燥湿运脾为臣药。陈皮、木香行气宽中,助厚朴消胀除满;干姜、生姜温脾暖胃,助草豆蔻散寒止痛;茯苓渗湿健脾,均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功兼佐使。诸药合用,共成行气除满,温中燥湿之功,使寒湿得除,气机调畅,脾胃复健,则痛胀自解。

  【运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脾胃寒湿气滞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脘腹胀痛,舌苔白腻为辨证要点。本方重点在于温中,对于客寒犯胃致脘痛呕吐者,亦可用之。

  2.加减变化 若痛甚者,可加肉桂、良姜以温中散寒止痛;兼身重肢肿者,可加大腹皮以下气利水消肿。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肠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妇女白带等属寒湿气滞者。

  7、四逆汤 出自《伤寒论》(温里剂-温中祛寒)

  炙甘草(君,二两,约6克) 干姜(臣,一两半,约9克)附子(使,一枚,生用,破八片,约12克)

  治:病危。本方乃温中祛寒,回阳救逆之方。主治伤寒太阳病误汗伤阳,及阳明、太阴、少阴、厥阴病、霍乱病等症见四肢厥逆,恶寒踡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欲绝者,以及瘟疫、疟疾、厥证、脱证、痛证见有上述症状,属阴证者。现常用于心肌梗塞、心衰、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各种高热大汗所致之虚脱,各种因素所致的休克等属于阳衰阴盛者。

  本方具有抗休克、强心、升血压之作用,用治危症病人之少阴大寒者,少阴者,肾脉也。《南雅堂医案》云:少阴为病,内寒外热,腹痛下利清谷,四肢厥冷,恶寒不渴,拟用四逆汤主治。附子1枚(生用)、干姜1钱5分、炙甘草3钱。《伤寒论汇要分析》:苏某妻,30余岁。月经期间不慎冲水,夜间或发寒战,继即沉沉而睡,人事不省,脉微细欲绝,手足厥逆。此乃阴寒太盛,阳气大衰,气血凝滞之故,拟大剂四逆汤:炮附子25g,北干姜12g,炙甘草12g,水煎,分4次温服,每半小时灌服1次,此为重药缓服办法,如1剂顿服,恐有“脉暴击”之变。服全剂未完,四肢转温,脉回,清醒如初。此大剂量使用者,须辨证施治。

  判断自己是否脾胃虚寒的方法

  (1)嘴唇

  因为嘴唇对应脾——“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如果你的嘴唇是鲜红鲜红的,一定是体内有热。

  (2)舌头

  怎么看?如果你的舌苔很薄、舌头很红,一定是脾阴虚。

  (3)眼袋

  眼袋在中医里叫“肉轮”,对应的是脾胃。所以脾虚的人,下眼袋会大,脾阴虚就会眼袋发红,甚至发紫,颜色发深。

  (4)印堂

  印堂,位于前额部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是人体几条重大经络的汇集之处。

  印堂正处足阳明胃经上,与胃关系密切。健康人的印堂应该是饱满发红、有光泽的,如果印堂颜色暗沉、凹陷、有青筋,则说明脾胃虚寒,需要调理。

  简单来讲,脾阴虚可以根据嘴唇颜色、舌头颜色和眼袋颜色来判断,学会看这几点,就能基本判断是不是脾阴虚,因为脾的虚损一定会在这三个部位反映。

  脾胃虚寒喝什么茶

  1.红茶

  红茶性温,暖脾止泻,非常适合脾胃虚寒的人群。

  2.玫瑰花茶

  玫瑰花性温,常饮对于改善脾胃虚寒有帮助。特别适合女性,可疏肝理气,活血美容,每天5~8瓣,经期女性不宜喝。

  3.陈皮茶

  陈皮性温,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用5~10克泡水,长期坚持饮用,对改善脾胃虚寒有帮助。


看过“脾胃虚寒验方指南”的人还看了:

1.适合脾胃虚寒的人吃的食谱

2.脾胃虚寒症状及吃什么调理

3.治脾胃虚寒的相关偏方

4.中医养生调理脾胃

5.脾虚的调理方法

    130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