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饮食注意事项有什么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指“风、寒、暑、湿、燥、火”)中的暑邪。也有的地方叫“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三伏天饮食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伏天饮食注意事项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2.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其中,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且鸭属水禽,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有热者食用。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三伏前吃什么好
1、三伏前吃姜,全年安康
“早上三片姜,胜过饮参汤”、“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是民间流传已久的防病保健谚语。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
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三伏天吃姜是治病的关键,姜能去除体内的寒、风、湿、暑、燥、火,吃姜后再吃其他食物进行冬病夏治就会变得很简单!
那么三伏天具体要怎么吃姜才能让它发挥效用呢?这里给大家推荐最有效的两种吃法。
2、生姜两种吃法。祛湿邪,治病更容易
1、含姜片
1、将生姜刮去皮(姜皮属凉性),每天切四五片生姜(切得像厚纸一样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内。
2、每天早上起来,先饮一杯开水,再用开水冲到盛有姜片的碗中消毒处理,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含10~30分钟。
3、将姜片咬烂,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2、醋泡姜
1、生姜切片。
2、把切好的姜片放到一个罐子里,倒入米醋或陈醋。
3、醋倒满,醋一定要没过姜片,不能让姜片露出来。
4、取一小块保鲜膜,折叠成一小块。
5、把叠好的保鲜膜包裹在罐子口上。
6、盖上盖子,密封结实。放到冰箱里一个星期后就可以吃了。
食用方法:每天2~4片,早晨吃最好,长期食用效果最好,不仅能祛湿邪,还能抗衰老、延年益寿。
三伏天艾灸的好处
伏灸
伏灸,是“三伏天灸”的简称,即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具体做法是,根据所要预防的疾病,在对应的穴位部位贴上中药,以达到灸治效果的。天灸包括范围较广泛,包括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是在特定时间下进行的天灸法,三伏天灸一般灸三次,之后可以再进行加强灸,其时间有严格规定,即初伏、中伏、末伏。
1、冬病夏治疗效好
三伏天灸疗法是天灸疗法中的一种,因其选在每年的三伏天进行治疗,所以称为三伏天灸,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疗法,属于“冬病夏治”的一种疗法。“冬病夏治”是中医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反向思维的运用,即在夏天治疗冬天易患、易发作的疾病。根据中医理论,夏季万物生长繁茂,阳气盛,阳气在表,夏季养生宜以养阳为主,此时毛孔开泄,运用针刺(俗称“打伏针”)或艾灸(俗称“施伏灸”)、敷贴,可使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是内病外治、治病求本的方法。
2、治疗慢性病效果最佳
据了解,三伏天指的是夏至过后第三、四个庚日及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此时为和煦阳气,是祛散寒气的最佳时机。一些慢性病如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经常性感冒、慢性颈、肩、腰、腿痛、慢性胃炎、结肠炎等,如能在此时进行天灸治疗,对于预防这些病在冬季的复发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为什么三伏天灸能够治病呢?它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起作用:一是局部的刺激作用,局部的药物刺激通过神经反射,激发机体的调节作用,使机体某些抗体形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起防治作用;二是经络的调节作用,温热性能的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有类似灸法的效应,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袪湿散寒的效果,而且通过经脉的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防病保健的作用;三是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至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同时通过药物对局部穴位的刺激,以激发全身经气,通过微小血管的吸收输送,发挥最大的药理效应;四是利用“三伏天”这全年最热的时段,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刺激人体穴位,并通过药物的作用,起一个良性的,有利于机体增强抵抗力的,扶正袪邪的作用。
猜你感兴趣:
5.三伏天怎么去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