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的吃法大全
黄连,是我们最常见的清热类中药,很多人上火了都会吃黄连中成药,那么黄连怎么吃效果最好呢?接下来请跟着学习啦小编了解黄连的吃法吧。
黄连的吃法一
黄连绿茶的做法
材料:黄连8克、绿茶3克、红茶1克、蜂蜜适量。
做法:
1、将黄连用清水冲洗干净,绿茶、红茶分别浸泡去渣。
2、将黄连和绿茶、红茶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取汁液,然后将汁液倒入杯中调入适量蜂蜜拌匀即可。
黄连阿胶汤的做法
材料: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二枚。
做法:
1、取阿胶砸碎后放入大瓷碗中,大约加入四小匙水和少量黄酒(红葡萄酒和桂花陈酒更好)。
2、黄连、黄芩、白芍水煎2次,阿胶烊入。
3、盖好盖子入锅蒸至阿胶全部化开,加入少量红糖,用生鸡子黄(即鸡蛋黄)调入药汁,分2次温服。
黄连姜汁茶的做法
材料:黄连6克、绿茶10克、姜汁3克。
做法:
1、将黄连、绿茶用沸水冲泡,盖闷5分钟后倒入姜汁。
2、每日2次。
黄连白头翁粥的做法
材料:白头翁50克、黄连10克、粳米30克。
做法:
1、将黄连、白头翁入沙锅,水煎,去渣取汁。
2、将锅中加清水400毫升,煮至米开花,加入药汁,煮成粥,待食。
3、每日3次,温热服食。
黄连膏的做法
材料:黄连9克、当归尾15克、生地30克、黄柏9克、姜黄9克。
做法:
1、用香油360克,将药煠枯,捞去滓;下黄蜡120克溶化尽,用夏布将油滤净,倾入瓷碗内,以柳枝不时搅之,候凝为度。
2、涂抹患处。治疗清火解毒。治肺经壅热,上攻鼻窍,聚而不散,致生鼻疮,干燥肿疼,皮肤湿疹,红肿热疮,水火烫伤,乳头碎痛。
黄连的吃法二
酒黄连:取黄连片用黄酒拌匀,稍闷,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每100千克黄连,用黄酒12.5千克。酒黄连长于清泻上焦火热,对心火亢盛、心火上炎之心烦失眠、口舌生疮和肝火上炎之目赤肿痛、烦躁易怒,耳道流脓疗效较好。这时,常与黄芩、生地黄、生甘草、竹叶、木通、龙胆草、败酱草、蒲公英、栀子等药配合使用。
姜黄连:用鲜生姜打汁,加适量之开水,均匀地喷入黄连片内,待吸收后,用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每100千克黄连,用生姜12.5千克。姜黄连长于清热和胃止呕,对湿热中阻之胸闷脘痞效果明显。这时,常与吴茱萸、薏苡仁、白蔻仁、杏仁、苍术、黄柏、乌贼骨等药配合使用。
萸黄连:取吴茱萸加适量水煎煮,煎液与净黄连拌匀,待液吸尽,炒干。每100千克黄连,用吴茱萸10千克。萸黄连长于舒肝和胃止呕,对肝胃不和、胃热炽盛之呕吐吞酸、消谷善饥效果较好。这时,常与石膏、知母、煅瓦楞子、浙贝母、乌贼骨等药配合使用。
黄连的服用方法
中医认为,中药黄连药性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最擅长的就是清胃热、泻胃火。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火牙痛的清胃散,就是以黄连为主药的代表方之一。
情绪紧张急躁,睡眠质量差,饮食油腻、口味太重等都是引起胃火的常见原因。胃热炽盛化火可导致牙龈肿痛或出血、口干、口渴、喜欢喝冷水冷饮、口苦、口臭等不适,以及面红、大便干硬、舌质红、舌苔黄等热象。黄连用于清胃火时,即可单独研末冲服,也可与其他中药一起煎服。
胃热炽盛的人可以服用中成药清胃黄连丸,或者取3克黄连加水煎汤服用。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可将黄连研成细末备用,然后取50克大米或小米,加适量水煮熟,取1.5克黄连末放入杯中,加入约100毫升米汤,盖盖闷3分钟即成。空腹饮用,早晚各1次。用米汤冲泡黄连末优于用水直接煎服,这是因为米汤可顾护胃气,防止黄连苦寒伤胃。
经常胃热的人,在不良情绪的刺激下,会出现肝气不舒,进一步伤及脾胃,表现为泛酸、胃中嘈杂、恶心等。可取黄连5克,吴茱萸3克,柴胡10克,加水煎煮后服用,以清肝胃之热。
黄连的药方选录
《局方》三黄丸: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黄连(去须、芦)、黄芩(去芦)、大黄(煨)各十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熟水吞。如脏腑壅实加服丸数。小儿积热亦宜服之。
《伤寒论》黄连汤: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150克,甘草150克(炙),干姜150克,桂枝150克(去皮)人参100克,半夏250克(洗)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直指方》黄连安神丸:治心烦懊依反复,心乱,怔仲,上热胸中气乱。心下痞闷。食入反出:朱砂20克,黄连25克生甘草12.5克。为细末,汤浸,蒸饼丸如黍米大。每服一十九食后时时津唾咽下。
《局方》泻心汤:治心经实热:黄连35克。水一盏半煎一盏食远温服小儿减之。
《本草经集注》:恶菊花、芜花、玄参、白鲜;畏款冬。
《蜀本草》:畏牛膝。
《纲目》:黄连大苦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
《本草正》:黄连善泻心脾实火,虚热妄用,必致格阳,故寇宗荧日:虚而冷者,慎勿轻用;王海藏日:夏月久血痢不用黄连,阴在内也。
《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睁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