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兴趣爱好>学化妆>美容知识>美容养生>

足部反射疗法养生

保燕分享

  反射区既是疾病的反应部位,也是治疗的刺激部位。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足部反射疗法养生,希望对你有用!

  足部反射疗法的起源

  足部反射疗法起源于古代,发展于近代,盛行于现代。是中国中医的宝贵遗产,最古老的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中就有涌泉穴的记载,它与人体保健密切相关。《史记》中有上古黄帝时代名医摸脚治病的记录。古埃及也有按摩足部的记载,东汉华佗的《五禽戏》中也很重视足部导引术。

  日本学者考证,汉唐时代的《华佗和籍》中就有“足心道”这门研究脚部按摩的学问,此术在日本至今不衰。两千多年前释加人留下了佛都的“佛足石”,在这个足印上就有人体与足部相关联的图,瑜伽术就保留和发展了脚部按摩的养生特点。

  宋代文豪苏东坡先生对养生颇有研究,对坚持摩擦足底涌泉穴对身体的益处就大加赞赏,称 “ 其效不甚觉, 但积累至百余日,功用不可量 ……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 ” 说明中国人很早就对足部按摩有益于健康有很深的了解。

  中医疗法 ( 包括足部按摩 ) 在唐代即传人日本、朝鲜。元朝以后又传人欧洲。

  后因封建礼教、女子裹脚等轻视足部健康的 “ 政策 ” 、民风,大大影响了该疗法的健康发展。特别是到了清末年间,这一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更是遭到了外国列强的残酷掠夺,一度在国内 “ 销声匿迹 ” ,几乎失传。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印古哈姆《足的故事》专门介绍了 “ 足部按摩疗法 ” 。 一九七五年,瑞士玛鲁卡多《足反射疗法》,从学术上总结了人类关于足部反射区的自然疗法。 — 九八五年,英国现代医学协会正式将足部按摩方法定为 “ 现代医学健康法 ” ,明确了更高的医学地位。 一九八九年,美国加州召开了 “ 足反射疗法大会 ”

  二十世纪末, 足部反射疗法又在国内 “ 重现江湖 ” ,并以更高的水准流行起来。

  20世纪80年代在台湾传教的瑞士神父吴若石先生用“足部按摩术”治好了他多年的风湿关节炎,他在《若石健康法――足部反射自学手册》一书序中说:“8年前,源自中国古代的足部按摩术治好了困扰我多年的风湿性关节炎,于是我发愿要将这中国的遗产归还给每一个中国人。”

  一九九一年, “ 中国足部反射区健康法研究会 ” 于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春季足部反射养生法

  从节气上看,尽管立春是春天的开始,但还是非常寒冷。因此,应该结合地区和气候实际进行养生保健。

  从往年的气候变化来看,立春后的一段时间里,天气乍暖还寒,气候变化仍较大。此时人体随着春季的到来也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初春时节不宜过早减少棉衣物,年老体弱者换装尤应谨慎,不可骤减。“春捂秋冻”是民间一条保健谚语,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容易损阳气,稍受风寒,易发宿疾。而这时候如果出汗,应及时擦去,切勿敞开胸怀让风劲吹。春天适当捂一捂,可减少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生。

  另外,立春养生还应当注意保健防病。由于立春后的气候特征是以风气为主令,而风邪既可单独作为致病因素,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特别是初春,天气由寒转暖,在人体阳气初生时,温热毒邪也开始活跃,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如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另外,由于病变范围广,风邪善行数变,变化无定,上下窜扰,逆上可直达额顶,犯下可侵腰膝,加之“风胜则动”,凡见肢体运行异常,如抽搐、痉挛、颤抖、角弓反张、颈项强直等往往责之于风邪致病。

  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上,首先要顺应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注意休息和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此外,注意口鼻保健。在起居方面也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适当增加室外活动,使身体的冬藏状态开始适应春天的到来,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精力充沛。

  所以立春应该泡脚,立春是自然之气上升的开始,所以立春泡脚要勤,而且泡脚后应该到通过足部按摩调整身体各脏腑功能。

    63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