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陵的传说故事(3)
“18座唐陵埋在一条龙上”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东方称,皇家陵寝的风水当时被认为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运。
泾阳县安吴镇安吴村60岁李余志说,唐崇陵埋到这风水宝地,就是为了唐朝能长久。
在民间传说中,不乏直接表述这种观点的故事。
蒲城县上王镇分水岭村68岁秦银生告诉记者,传说袁天罡、李淳风两人奉命分别到不同地方为唐肃宗李亨选陵地,最后都选中了蒲城县椿林镇姬家沟东边石沟坝。如果李亨埋到这里,唐朝就万代不灭。然而天帝知道后,认为这是欺天,令雷神摧毁了此穴。李亨被迫将建陵改到了西边的礼泉凉马山上。
王印孝听到一个传说,18座唐陵埋在一条龙上,按此风水,本来唐朝要出无数个皇帝。但风水大师因皇帝不重用他,设计斩断了龙腰,结果李家只出了20个皇上。
韩养民说,汉晋时期,风水吸收了福祸感应观念,认为葬地环境决定着活人的命运。至于民间称某个唐陵是凤凰穴、莲花穴、龙穴,不是风水上的说法。当地的群众都希望当地的风水好,认为风水好了,对他们自己及其后代都好。而龙、凤凰在中国自古为吉祥之物,莲花又是佛教中的名花。因此,他们就用这些来美化当地风水。
“为防盗开创了依山为陵”
唐朝选陵址时,是否考虑到风水对其后世的影响?
《旧唐书·太宗》记载,贞观十一年,即公元637年,唐太宗诏曰:“犹恐身后之日,子子孙孙,习于流俗,犹循常礼,加四重之榇,伐百祀之木,劳扰百姓,崇厚园陵。今预为此制,务从俭约,于九嵕之山,足容棺而已。”
从上文看,当初唐太宗选中九嵕山,是为了节俭。
根据《旧唐书·玄宗》《唐会要·陵议》,开元十七年,即公元729年,唐玄宗李隆基祭其父唐睿宗李旦桥陵时,到了金粟山一带,“见金粟山岗有龙盘凤翥之势,复近先茔,谓侍臣曰:‘吾千秋后宜葬此地,得奉先陵,不忘孝敬矣。’”。
从此记载看,唐玄宗选泰陵,是因为距桥陵近,便于尽孝。
如果当时认为风水宝地可以保李唐江山,他们一定不会忘了提这一重要的择陵址理由。
岳起认为,那些认为当初选陵址是为了给后代带来福分的说法,找不到根据,是后人的附会。
陕西省文物局文物处原副处长陈安利所着《唐十八陵》一书称,我国古代皇帝陵,在确定陵址时,有以下共同之点:一是历朝都有自己的陵区,如无特殊情况,本朝皇帝去世后,都埋在陵区之内;二是为了便于保护、管理、供奉以及朝拜祭祀,陵区往往都修建在离京城不远的地方;三是陵区的位置大都选择在很少发生水灾、地势比较高峻之处。唐朝只是鉴于堆土式陵墓每每被盗的教训,开创了依山为陵的先河罢了。
韩养民认为,群众关注当地的风水,认为唐陵是当地风水的象征。这种心态,有利文物保护。
唯一图形凌烟阁的皇上
为表彰有功之臣,自唐太宗起在皇宫内凌烟阁专门展示功臣画像。唐德宗李适(音kuò)做皇帝之前,因在平定安史之乱余军中立功,图形于凌烟阁,是凌烟阁画像中唯一后来做了皇上者。作为唐代宗的长子,李适于公元769年即位时37岁。做皇帝初期,他很想有所作为,励精治道,思政若渴,视民如伤,去无名之费,罢不急之官;出永巷之嫔嫱,放文单之驯象;减太官之膳,诫服玩之奢;解鹰犬而放伶伦。然而由于削藩失策,加之管理混乱,导致藩镇联手抗衡,削藩部队兵变,被迫下着名的罪己诏认错。此后执政观念改变,重用宦官,增加杂税,姑息藩镇,搞得危机不断,直至805年病故。
九瓣莲花穴
位于泾阳县和三原县交界的嵯峨山的唐德宗崇陵,不像前边的定陵、桥陵、泰陵、元陵,从其正南的神道正北走,一直向上就可登上地宫所在的山头,而要翻多个山沟。经当地文保员指路,记者绕道东侧西行。这里虽然步行路程短一些,但也要翻一道梁,过一条沟。地宫所在山头,非嵯峨山主峰,为嵯峨山脉东部余脉,而且所在山峰不是周围最高的,同时也不像其他一些唐陵在此山峰的大梁上,而是在山峰南侧一小支梁上。站山顶俯视崇陵地宫四周,其他山梁,像高大的卫兵,俯身向前,拱卫着地宫所在的小山梁,把它包裹在中心。听当地老人讲,从陵西北的嵯峨山主峰上能看出崇陵的“九瓣莲花穴”形状,记者为了能拍到“九瓣莲花”山形,头一次先绕道几十公里,到陵西北山上,但没有拍到这样的照片。第二次,记者在多个角度观察,均看不出莲花形状,但来到陵东南侧,莲花形状陡然显现,那一道道椭圆形山梁,就像莲花瓣,而崇陵地宫恰似在中央的花托上。
德宗寻母
在唐崇陵地宫南神道南头,有两尊相对站立的石翼马。它们南侧的面部和脖子都有红色水痕。关于这一现象,当地有个传说。
泾阳县安吴镇安吴村82岁卢金川、安吴镇蒙家沟村81岁张宗孝、安吴镇沙沟村77岁雒余林等告诉记者,传说唐德宗李适母亲沈珍珠,在安史之乱中失踪。唐德宗继位后,不仅派官员四处寻找,而且布告天下。一位曾陪同沈珍珠的女官,见到一位老太太相貌酷似沈珍珠,年龄也相仿,而且和沈珍珠一样,左手指有伤痕,说起朝廷里的事头头是道。女官就问这位老太太是否是沈珍珠,老太太不予否认。于是,这位老太太就被当作沈珍珠接到宫中。唐德宗非常高兴,大臣们也纷纷前来庆贺。唐太宗时期的宦官高力士的养子认识这位老太太,是高力士的养女。由于她过去曾陪伴沈珍珠,所以知道宫中的事。高力士养子说出了实情。大臣们非常气愤,要严惩此老人。但是唐德宗拒绝了,说“如果治罪这个老太太,谁还敢来提供太后的信息。为了找到太后,受再多的骗也无所谓。”此后,又有多人自称是沈珍珠,但经验证、询问,都排除了。这样,直到唐德宗去世,也没有找到自己的母亲。他不甘心,发誓即使母亲离开人世,在阴间也要找到。唐德宗崇陵前的两尊石翼马经受日月精华,变成了神马。它们为唐德宗思母之情所感动,决定驮着唐德宗在阴间寻找沈珍珠。由于每天四处寻找很辛苦,山上的草不够两匹翼马吃,它们就下山吃农民的庄稼。农民发现大片的庄稼被牲口吃了,但又没有留下脚印,很是奇怪,晚上就拿着长矛蹲守。结果半夜时分,看到两匹马进了庄稼地,它们端起长矛就刺,两匹马不仅面部受伤,而且肚子也被戳破,肠子流了出来,仙气散尽,又恢复成石马,立在原来的位置。它们脸和脖子上的红色水痕,就是流的血,肚子下的云气纹雕饰,就是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