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有趣的民间小故事300字(2)
民间小故事300字篇4:悲伤的李白
公元762年,年过花甲的李白已百病缠身,他已忘记了人世的悲欢,只图一醉方休。他一生醉过太多次,但这是最后一次了。他恍恍惚惚去邀水中之月,不幸溺水,抱月长眠。
李白一生豪放浪漫,连死都如同一首诗。可谁又知道这光鲜的外表下,淤积了多少难以言状的愤懑和悲伤?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游侠,写下不少游侠诗,并且胸中也怀有远大的抱负,曾自称“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他25岁便辞亲远游,“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游历名山无数,纵情山水之间,提笔写下无数好诗,春风得意,名噪一时,但他志向却不在此。他秉承儒家教诲,是个积极的入世者,立志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他一直在等,等长安天子的召唤。他终究是等到了, 42岁那年,由一个道士引荐,他应召入京。
那时,他感觉自己化为一个任情恣意的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就是他那时最好的写照。他作文曾让杨贵妃捧砚,高力士脱靴。但好景不长,在长安的第三年,他因为不能放弃自己的个性,受权贵排挤,被流放出京。
亲眼见到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和宫廷生活的糜烂,李白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全化为泡影,“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总是受挫,在幻想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中,他也只能承受这巨大的落差了。
这一次,李白是真的悲伤了。
悲伤的李白也只能“举杯消愁”,却得到了“愁更愁”的结果。他终日与酒为伴,尽情释放内心的悲伤。“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他终究是不能放下心中的理想,然而朝廷耽于声色犬马,奸相李林甫、杨国忠当道,官场一片黑暗,他永远也回不去了。时光飞逝,自己却功业无成,他,也只能写下“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等悲愤填膺的诗句了。
李白幸运,生于盛唐;李白不幸,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历史的不可测之处也就在于,他们造就了李白的悲伤,却也让一个不老的诗仙——悲伤的李白成就了一段浪漫的传奇。
民间小故事300字篇5:大唐才子踏歌来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
在《世说新语》的字里行间,魏晋名士对浙东山水赞羡不已。流风所及,有唐三百年,无数文人骚客踏歌而来,其中不乏如卢照邻、骆宾王、宋之问、贺知章、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诗坛翘楚。他们自钱塘江,经浙东运河过绍兴、上虞,再溯剡溪,经嵊州、新昌,至石梁而登天台山,徜徉山水,击节高歌,为后世留下了近两千首唐诗,形成了一条史无前例的唐诗之路。
江山无处不风流,为什么唐代诗人独独钟情于浙东山水呢?除却峰隆峻、潭壑镜彻,物产丰厚、足食足兵,佛国香城、仙源道踪诸因素之外,真正吸引唐代诗人流连忘返的是对魏晋名士的追慕情怀。
“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魏晋是士族统治的时代。东晋以后,王、谢、何、庾等侨姓士族争相到浙东一带抢置田业,经营山居,隐逸于斯,待时而出。尤其是王、谢家族位居士族之冠,书法艺术以琅邪王家为优,诗歌文学以陈郡谢家为先。他们纵意丘壑,优游林泉,探究玄理,率性自适,此时,山水不再是纯粹的客观存在,而成为思想和情感的寄托。王羲之修兰亭,诗书俱在,名垂青史;谢灵运伐山开径,行吟泽畔,传颂千古……所有这些,足以让大唐才俊接踵而至,寻幽访古,以开拓新的诗歌题材和文学境界。
在杜甫晚年的《壮游》诗中写道:“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唐代诗人之于浙东,不仅是佳山胜水的游赏,而且是对魏晋风度与名士风尚的敬拜与追慕之旅。不管是仕途的失意,还是精神的彷徨,都会在对前人足迹的踏寻和凭吊中,使心灵得到暂时的解脱、丰富和浸润。因此,我们说这是一条承载着诗意和精神求索的文化之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