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故事大全>民间故事>

简短有趣的民间小故事300字

淑贤分享

  民间小故事都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当做内容题材,简短而有趣。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民间小故事3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民间小故事300字篇1:家教妙联劝人醒世

  清代有个姓潘的山东人在江南某地当县官,他上任之初,其父撰书一联相送:泪酸血成,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联语告诫儿子,做人应宽厚仁慈,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为非作歹,人间自有王法。否则到了那时,才醒悟到泪酸血咸、头有青天,悔之晚矣。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曾写过一副家教联语: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联句教育子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寄寓了殷殷期望。

  清代文人王之春也有一副家教联:少读书,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此联意思是:人没有天生的低天分,一个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为自己少读书的缘故,由此勉励儿孙要多读书。

  1924年,爱国将领冯玉祥送别儿子出国留学时。特撰一联:欲除烦恼须无我;历尽艰难好做人。联语要求儿子做一个好人,必须经过锻炼,要有信心。在艰难中把自己磨炼成一个忘我的人。

  郭沫若曾于1940年为其侄媳魏蓉芳题写一联:莫学芙蓉空有面;应效芬芳发自心。此联妙趣横生,用蜂腰格自然地嵌入侄媳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导她要诚实做人,表里如一,不失为家教的劝世箴言。

  民间小故事300字篇2:腊八

  腊八一大早,凤儿回了娘家。凤儿前脚刚进门,男人金柱后脚就撵了进来。两个人谁也不说话,绷着个脸,好像有谁欠了他们几斗米似的。凤儿的脸上还挂着泪痕。

  正在做腊八粥的六婶一看这架势,慌了:“大腊八的,你们……这是咋啦?”

  凤儿一屁股坐到炕沿上,抢先说:“金柱他……他打我……”

  六婶是村里出了名的厉害茬儿,一听这话,火“腾”地蹿上脑门,手里的锅铲差点戳到金柱的鼻尖上:“凤儿长这么大,我都不舍得动她一指头,你敢打她?说,你凭啥打人?今天你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你打凤儿一巴掌,我拍你三锅铲!”

  金柱往后挪了下身子,朝凤儿翻翻眼,嘟囔着说:“你问她。”

  六婶扭脸看着凤儿,凤儿不吭声。六婶不满地对金柱说:“你们结婚两年,你在城里打工,家里就撇下凤儿一个人,春种秋收,打鸡喂狗,还要伺候你那有病的老娘……”

  “她伺候我娘?算了吧,怕是我娘伺候她哩。”金柱嘴一撇,打断六婶的话,“听邻居花嫂子说,她饭不做,锅不洗,推了饭碗上牌桌,连我娘得了阑尾炎都不管,幸亏我昨天赶回来……”

  六婶一愣:“啥?你娘得了阑尾炎?哎哟,我的亲家母,可遭了大罪哩。”

  金柱说:“村卫生室的医生让到县医院做手术,说再迟了怕有生命危险。我回家拿钱,凤儿不给钥匙,还和我大吵大闹。一气之下,我才动手打了她一巴掌。”

  六婶瞪着凤儿,等着她说话,可凤儿的嘴像上了封条,就是不吭声。六婶明白了,又气又急地对金柱说:“她不给你钥匙,你就没辙啦?不就一把锁吗?你砸呀!亏你还是个大男人,撵着媳妇往我这里跑,瞧你那点出息!”

  金柱的一张脸臊成了腊八粥,窘迫地“嗯嗯”两声,转身便走。凤儿呆若木鸡。

  六婶丢了锅铲,狠狠地瞪一眼凤儿说:“丢人现眼的东西,还有脸回娘家?你娘要是有个三长两短,你就是罪人,还不快滚!”

  金柱和凤儿一前一后出了门。屋外,大片大片的雪花落下来。

  民间小故事300字篇3:嘉陵江古币沉船之谜

  “芝麻开门!芝麻开门!”机智聪明的阿里巴巴用这样的咒语打开了宝库的大门,发现了金光灿灿的一堆堆宝藏。

  这不仅仅是童话故事,2003年的一天,重庆合川就有人用一根撑船的蒿杆敲开了嘉陵江底宝藏的大门。

  说起那天的事情,合川市文管所所长刘智至今还有些激动:“当时我们接到电话,说有一条过江的船蒿杆落到江里,船工下去打捞,发现有好多铜钱。航运部门的打捞队来帮助打捞时,天啦,没料到竟有这么多的古钱!船已经完全腐烂了,但它装载的铜钱却完好保留着,铺满了那一段的嘉陵江底。有山样堆积的,有大竹篓装着的,有散落在岩石缝隙里的,我们好像看到了阿里巴巴的宝藏!”

  沉船装载的古钱重达5吨之多,这是迄今我国一次性发现最多的古钱,按沉船的年代来看属于宋朝时期,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古钱币并非仅仅属于宋代,从汉初的“半两”到西夏的“皇建元宝”,历朝历代的铜钱,都混杂其间,时间跨度达1400多年。这是一艘什么船?从哪里来?要开往何处?更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宋代的船运载了年代跨度如此之大的钱币?

  有人推测这是民间某位富商运钱币的私船。但宋代是一个商业迅速发展的年代,被视为现代汇兑制起源的“飞钱”,从唐朝后期开始于民间,在宋代有了很大发展。商人为避免长途贩运大量铜钱的麻烦,可以将钱存入一个地方的“柜坊”,再从另一处的“柜坊”凭票据支取现钱。尽管这样的方式并没有广泛普及于全国,但在北宋就已发明的纸币——“川交”,在南宋的四川地区早已广泛使用。因此,殷实人家和经营大宗买卖的商人大致也无须长途转运大量的铜钱。

  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后,我们发现要揭开这个谜团的思路,也许应当考虑宋代的商业与货币制度的发展。宋代是历史上有名的“冗兵弱国”时代。最多时,北宋全国养兵总数达到125万人。长年与辽、金、夏等国的战争,也使军费开支成为巨大的财政缺口。庞大的养兵和养官开支,直接刺激了货币铸造量的膨胀。宋朝的年财政收入,最高时曾达到1。6亿贯。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年财政收入也高达1亿贯。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需要大量的铜,用于铸造货币。为了弥补巨大的货币缺口,朝廷采取的一个办法就是,在收税的时候回收以前的旧钱熔化后铸成新钱。

  那么,这艘嘉陵江沉船里装载的汉初以来历代旧钱,在这条线索上似乎得到了合理解释。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民间小故事300字

  

3316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