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相关优秀论文(2)

坤杰分享

  哲学与生活的相关论文篇三

  哲学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运用

  摘要 本文从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入手,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历史和哲学的发展,以及如何学习哲学,用哲学指导工作,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现实生活实践,在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关键词 生活 哲学 工作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一、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这是我们首先要搞清的一个理论问题,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也可以说是哲学永恒的话题。从哲学诞生的那一天起,哲学家们就在不停的追问,给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答案。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为大家公认的哲学定义。因为哲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的研究对象,它应当包括的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的。可以说,每个时期对此都有自己的回答。

  最早的哲学是古代哲学,它和科学还没有分开,只是一种笼统的直观的知识,这种知识在我们看来就是理论知识的总汇,这时哲学的含义叫做智慧,哲学就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这是最早的哲学概念。到了中世纪,哲学与神学相结合,这时的哲学就是神学。到了近代,也就是17-19世纪,哲学的核心先是研究自然和社会的本体,叫做本体论,后来,哲学研究的重点逐渐转向人类认识的本性问题,于是认识论的问题就变成了哲学的核心问题,所以,这时的哲学又叫做认识论哲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论化、系统化了的世界观。它的完整表述就叫做: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个表述是马克思在19世纪40年代最先提出来的,也叫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同志说,哲学就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归纳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们怎样去看世界,这就是世界观,人们用这种根本观点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这就是方法论。人们的世界观总是通过观察和处理各种具体事物与具体问题时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方法表现出来的,因此,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中国现代哲学最重要的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是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我们可以把李瑞环同志的《学哲学用哲学》作为通俗哲学的入门书和方法书,把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作为学习哲学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理论上了不起的贡献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实践论》、《矛盾论》,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事例表达出来了。可以这样说,真正学懂了“两论”,也就基本上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在学习“两论”时,还要注意同学习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结合起来,加深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思想是革命的理论,他回答的是建什么国,走什么路的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建设的理论,他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江泽民思想是党建的理论;他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理论,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二、生活产生哲学,哲学指导工作

  陈云同志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用。”李瑞环同志数十年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们:“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可以说哲学就是明白学,就是智慧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你碰到的问题越困难,越复杂,它的效力越神奇;你面对的问题越关键,它发挥的作用越关键。学习哲学,指导工作,至少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可以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毛泽东同志说过,科学理论一旦学懂,思维就会豁然开朗,一旦运用,工作就会创造奇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它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一般的规律。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思想武器。不管你工作发生过什么变化,就哲学来讲,你都能不断地由感性达到理解,进而掌握本质,认识规律,这是理论水平提高的突出表现。学习哲学就是学习理论,就是通过掌握一般规律,认识特殊规律。不学习哲学、不研究哲学、不懂得哲学,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发展这两门理论。中国共产党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好典范。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主要干了三件大事,干成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成功地取得了民族独立,解放了全中国;第二件大事是成功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第三件大事是成功地实行了改革开放,进行了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结合的产物。

  2、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长期以来,对于学习哲学,社会上有两种认识误区:一是学哲学难,叫做困难说。在不少人的眼里,哲学是深奥难懂的学问,高不可攀。哲学不但有艰涩的概念词汇,而且涉及诸多的范畴和领域,只有那些饱学之士和专门研究人员才弄得明白,普通人无法弄懂哲学的玄妙。第二个误区是学哲学没有用,叫做无用论。有人认为,哲学属于玄虚的学问,不是普通大众所关心的问题,离普通人的生活太远。因此,没有必要学习哲学。其实,哲学和自然科学一样,其原理就体现在我们平平常常的生活现象当中。我们说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就是说哲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注意把握,生活中充满了哲学。

  比如说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哲学的基本原理,它对我们的健康保健就特别有帮助。像有的老人看见人家登山锻炼,他也登山。殊不知年龄大的人并不适宜这项运动,因为它可能有损于膝关节。就连最普通的饭后散步,也有讲究。胃下垂的人就不适宜。有的说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也有“要活九十九,饭后不要走”的说法,如此的泾渭分明,就因为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全面地系统地分析问题,不要形而上学的片面地看问题。如有的人有一点点低烧就服退烧药,既掩盖了病情,又降低了人体抵抗力。咳嗽也不是好事,但适当的咳嗽会清除肺与支气管内的痰等异物,过早抑制它,不让它咳,反而不利身体健康。有的人小病不断,反而长寿,就是在小病中机体的免疫机制不断得到激发和锤炼;而从来不生病的人,由于平时没有实战的演练,一旦“强敌”进攻,反而猝不及防,一败涂地。哲学要求处理好质和量的关系,把握好度。有句话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固然不对,但过分的清洁,所谓洁癖,也会走向反面。身体得不到必要的微生物抗原的刺激,会不利于机体免疫系统的成长发育,万一环境有变,受到病毒的侵袭,就会因缺乏抵抗力而得病。药物的量更是如此,不可擅自改变。而有的人吃一次感冒药不见好,就加大药量,结果损害了肝功能。经常过分地服助消化药,反而会降低人体自身的消化功能。

  3、可以提高我们的领导能力。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大批懂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修养,势必影响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进程,日常工作也很难做好。常常出现或者只抓住了一般性的东西而没有重点,或者只有重点而忘了全面,或者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总体,或者只抓了当前,看不到长远等等。李瑞环同志也深刻地指出:“不学哲学,天赋再好,也不能算明白人。不懂哲学的领导者就不可能是一个清醒的领导者。”他还说:“我接触若干个很不错的同志,工作很努力,天赋也很好,就是在这点上不肯下功夫,工作上常常干糊涂事、吃糊涂亏、占糊涂便宜。领导干部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三个环节,就是了解情况、分析矛盾、研究对策这三个环节。

  我们讲哲学指导工作,最主要最经常的就是处理好这三个环节的问题。

  1、了解情况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也是坚持唯物论、辩证法的根本。了解情况必须是丰富而合乎实际,“周到而必要”。要做到这样,必须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深入调查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了解事物的内部,了解事物的外部,了解事物的运动发展,了解事物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不丢三落四,也不事无巨细,避免劳工费时、贻误时机。也就是说,为什么了解情况需要哲学,怎样去了解情况也需要哲学,哲学贯穿了解情况的始终。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2、分析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我们学习用哲学指导工作,就是要学会分析矛盾。事物就是矛盾,问题就是矛盾,矛盾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原则。矛盾无处不在,用哲学原理分析矛盾也就无处不在。我们经常说在哲学指导下研究某某问题,例如工业问题、农业问题、文化问题、教育问题等等,也可以说就是在哲学指导下分析某某矛盾。我们讲任何事情都可以运用哲学原理,就是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矛盾。分析矛盾,首先要对材料进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分类、排排队、归归堆、论论辈;然后把材料掰开了、揉碎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加工改造。一个大的矛盾,包含若干小的矛盾,任何矛盾都有多个方面。分析和综合是统一的。先分析后综合,边分析边综合,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归宿。分析事物的内部,分析事物的外部,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结,分析事物的发展,经过加工改造,概括抽象,找出事物的本质及本质和本质的关系,找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哲学具有导航的作用,具有望远镜、显微镜的作用,具有加工工具的作用。这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前提。

  3、研究对策就是研究解决矛盾的方法。研究对策首要的必须是解放思想,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哲学原理可以解决思维方式问题,帮助你从认识论、方法论的根本上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研究对策必须研究解决不同矛盾的不同方法,而对立统一规律能够开阔你的思路,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可以帮助你寻找方法;研究对策必须研究创造新的方法,而任何新的方法都是在旧的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哲学可以告诉你如何在继承基础上创造新的方法;研究对策必须重视间接经验,而哲学关于直接经验、间接经验的论述,可以使你懂得为什么借鉴间接经验和怎样借鉴间接经验;研究对策必须采用新的科技成果,而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的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可以告诉你方法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关系;研究对策必须深入实际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而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可以帮助你集中正确的意见;研究对策必须重视实践,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使你脑子灵、点子多,哲学对研究对策作用很大。把哲学原理运用于了解情况、分析矛盾、研究对策的过程之中,也就是运用于一切工作之中,就是在指导我们的工作。

  三、如何学哲学、用哲学

  怎样学好哲学,学风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没有一个好的学风,再好的理论也难以真正掌握。所以,必须以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学习方法和学风来对待哲学的学习。

  (一)在端正学习态度上狠下功夫。

  学习哲学是一件很不容易做到而又必须努力做好的事情。关键是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哲学、提高哲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从不必要的应酬中解脱出来,排除干扰,挤出时间,真正静下心来集中精力读书,潜心思考。

  (二)在“悟”字上狠下功夫。

  有的同志唯物辩证法学过多遍,并不见得真的学懂了,不见得掌握了精髓。从书本上了解哲学的几条规律,几个范畴,是不难做到的,但要融会贯通,变成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还需要下功夫。每个人,不能满足于学过几遍,而要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要用已掌握的知识来理解和消化哲学原理,用哲学指导工作实践,并对实践中蕴涵的哲学思想进行挖掘和思考。

  (三)在联系实际上狠下功夫。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的学风要求,新形势下学习哲学更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那么,什么叫理论联系实际呢?我想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举例说明。就是我们讲话、写文章常常用实例来论证某些哲学观点和哲学原理,这是最常用的联系实际的方法;其二是解答问题。就是用哲学原理解释社会疑点、难点、热点问题和新生事物,这是用得比较多的联系方法;其三是归纳概括,就是从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中归纳概括出具有哲理的新思想新观点,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高境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理论成果都是这样产生的。因此,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举例说明上,要能够全面把握和利用。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把握住“实际”的内涵,你所要联系的实际,主要是自己的实际,而不是别人的实际,是联系本人、本单位、本地区的工作实际、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这样才会有所收获,有发展。

  总之,应当把哲学当成我们感兴趣的学问,下功夫深学苦研,一定会大有收获。同时,我们学习哲学,主要是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边学边干,边干边学。长此下去,最基本的哲学原理就会主导我们的思维,帮助我们搞好工作。


看了“哲学与生活的相关论文”的人还看了:

1.哲学与人生论文

2.生活中的哲学论文

3.有关哲学的论文参考

4.人生与哲学的论文

5.关于哲学与人生论文

2557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