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学与诗的论文(2)
关于哲学与诗的论文篇二
自然诗性与艺术哲学的巧妙融通
摘 要:侯良学的生态诗歌创作在中国当代诗坛上独树一帜,他以罕见的激情、奇特的想象揭示出人类工业文明对于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并执著地在诗歌中表达对于大地梦想的坚守。侯良学没有停留于对于外在景物的单纯描写上,而是直抵生态危机的本质,以审丑的方式传达人类精神和社会异化的可怖景象。他的生态诗歌创作将生命凝思散布于自然叙事中,在对现代文明的警觉和反思中传达着一位现代知识分子的生态追求。
关键词:侯良学 生态诗歌 自然诗兴 艺术哲学
侯良学是近年来在中国当代生态诗坛上十分活跃、极富创造力的山西新锐诗人,他不仅是中国当代生态诗歌团队的重要一员,而且近年来接连出版了《让太阳成为太阳》《圆桌舞台》等生态诗集,以其作品中的绝望意识、荒诞景观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侯良学生态诗歌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刻画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中的生命存在及其价值的凝思,注重个人思维与自然环境的完全融合,表现出自然气质对于人的净化作用;二是对于现代文明的过度发展及工具理性进行了愤怒的批判和深刻的反思,显示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对于社会与人类责任的承担;同时,诗人跳出了对于生态环境的物质层面的观察和描摹,而直接进入到生态审丑的层面,在一系列夸张、变形、荒诞的作品中传达出生态末世情结和拯救意识。《圆桌舞台》《奔跑的藏羚羊》《猴脑》《七月流火》等都是表现诗人批判工业文明、物质主义和执著于大地、梦想追求的代表性作品。
一、自然表达中的生命凝思
在侯良学看来,一个诗人便是自然的神经,理应对自然的魅力与神秘有着足够的认识并保持着敬畏之心。在诗人的笔下,自然不再是单调的、物质的存在,而是活泼、可爱、富于生命气息的世界,其中隐藏着能够影响万物的潜在神秘力量。这种力量无形而博大、强力而宽容,既是自然界力量的体现,又是诗人对于自然敬畏心理的折射。在《我要走了》一诗中侯良学表达了回归自然、领略自然胜境的思想,在一片光中大树茂盛,水草柔嫩,动物也其乐融融。当诗人走到这里,突然听见白马向自己开口,说“欢迎回家”。此时读者才恍然大悟,人类离开自然的故乡已经许久,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是时候返回自然家园了。而更重要的是,诗人从返归自然的那片光里向人们展示了冥冥之中的神秘力量,这种力量踪迹难觅却总是导引着芸芸众生:“我要走了到那片光里去/那里一棵大树覆盖天空/亿万朵树叶灿灿闪光/脚下的水草 柔嫩 清凉/碧绿的水沿着我的血管/往上跑 我看见自己变成/一匹绿马 两只蜻蜓/两只蝴蝶 两只翠鸟/一匹白马自天而降/它开口说话:/欢迎你回家”①。在《春天是鸟们突然的叫声……》中,侯良学展现了春天里的自然界所具有的催红化绿的神奇力量,并幻想自己也化身为其中的一员而尽享自然之魅。春天的到来表现在鸟们的叫声、草地的绿色、柳树的展枝、河水的蠕动,但在表象内部还隐藏着一种更为神秘的力量,它能点化万物、唤醒生命:“春天是鸟们突然的叫声/这些不知道名字的鸟儿/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叫着/并且把叫声抛掷在地上/地上的草就突然地绿了/(我是天空的一只鸟?)/春天是柳树枝/是柳树枝滴下来/滴下来缕缕细风/风吹破了冰/地上的河蠕动了/(我是一头抬头张望的蛇?)/我喝了很多的酒我醉透了/卧在春天的手掌心/身上绽出一万朵/一万朵小黄花/耀眼的/(这可是一杯一杯的酒?)”②。侯良学不仅对于自然界变化的内在力量有着敏锐的发现,而且对于大地的博大以及生命与大地隐秘的血肉关系也进行了细腻的观察。通过对于自然神秘性的探寻,侯良学在诗歌中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出了人与自然的精神关联,给予我们情感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
在侯良学的生态诗歌中,我们发现他在不少作品中都选择了以动植物作为表现对象,描写它们的感受和生存状态。读侯良学的生态诗,我们可以鲜明地感受到作者与描写对象存在的合一感,作为自然神经的诗人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动植物的生命痛感内化为诗人内心的焦灼。在对自然界的生物进行表现时,侯良学的心中同时充盈着生命相依的亲切和自然遭受人类蹂躏时的焦虑、疼痛。在面对自然的完整与魅力时,侯良学有着由衷的喜爱,而一旦这种生态遭受人类的蚕食,作者的笔触立即变得冷峻。
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置于无垠的天地生态之中,这构成了他们的生命依存的共同体关系。而当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状态遭受破坏,自然界的其他生命为人类所漠视和屠戮时,诗人痛心不已,他对动物遭受的不幸和人类中心主义的阴魂不散表达了强烈的愤慨和犀利的批判。在《奔跑的藏羚羊》中,作者以奔跑着的美丽的藏羚羊为对象,将它们的美丽、速度和惊恐的神情进行了对比,控诉人类对于自然生命的残酷屠杀:“辽阔的高原的雪地上/奔跑着美丽的藏羚羊/她们的速度是风/为什么如此惊恐?/在她们如风的奔跑里/雪原融化成草地/草地风化成戈壁/我隐隐听见风中的哭泣/大月亮的晚上 我抬头仰望/无数个藏羚羊的头颅似雨而降/我受伤的眼睛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摆放藏羚羊头颅的坟场/朝阳滴血 惨叫如锈铁/血光里雷霆滚滚/看!天空中奔跑着数不清的藏羚羊/数不清的无头的藏羚羊”③。在藏羚羊的“美丽”、“速度”和“头颅”、“坟场”、“血光”的对比中,诗人对于藏羚羊生命价值的肯定、惋惜以及对于人类的残酷、利欲熏心、文化中心主义的批判,引发读者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在《猴脑》中,诗人以冷峻、理性的笔触,揭示了国人的嗜吃和对于动物生命的践踏:“他们叫我猴子/我就真的变成一只猴子/他们说要吃猴脑/我于是立刻开始逃跑/他们用一颗花生诱惑我/一根铁链便锁住我的脖/他们围成一圈/打开我的头盖骨/他们一边喝酒一边抚摸女人/他们一边吃饭一边高谈阔论/他们说吃脑补脑/我的大脑被掏空”④。在病态的吃喝文化的驱动下,国人大开吃戒,屠戮生灵,竟将罪恶的黑手伸向了人类的近亲猴族。诗中一方面揭示了动物的生命遭受令人发指的残杀,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人们的精神病态,从而将自然生态的破坏与精神生态的病态结合起来。在《城镇上冲来一头花豹》一诗中,侯良学对人类站在中心主义立场无视其他生命价值的行径进行了鲜血淋漓的控诉:“我奔跑着,他们追赶着我/他们是称自己为人的野兽……我为什么会来到这个城镇上?/我怀疑我在做梦/梦中我到了交配的季节/我需要寻找一匹公豹/让公豹把精子射进我的子宫/我要怀孕怀上十个豹宝宝……/哦疼痛 疼痛的子宫/他们把木棒插进了我的雌性部位/他们砍断了我的四肢/我的血液流……流……”⑤侯良学诗歌的一大特点,即在于作者摆脱了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的束缚,而自觉地站到了生命共同体的视野中观察自然,表达了对于一切生命的敬畏和对于自然的尊崇。
侯良学的生态诗歌创作着力于表现人类中心主义文化对于自然界的戕害,对于损害人与自然关系的行径发出了强烈的控诉,其矛头所指直接深入人类的文化心理、物质主义和精神病态等社会文化里层。侯良学对自然生态的描写,既是他感悟自然生态后的心灵写照,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敬畏,又是他内心激情的燃烧,是一种对自然生命存在及其价值的呼喊,也是一种对于人类社会文化弊病的批判和深刻反思。
二、对现代文明的警觉和反思
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也正经历着一场现代化迅猛发展、工业文明蓬勃兴起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现代化速度更为快速,影响也更为广泛和深远。侯良学所在的山西闻喜地区因开办焦化厂、铁厂导致了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使他对于工业化之于自然生态的破坏看得更加清楚。因此,侯良学一直致力于揭露以科学技术为表征的现代文明的专制与疯狂,以及对于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致命后果。
在《我跟踪了一辆豪华的小轿车》中,诗人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于自然生态的影响进行了反思。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固然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是也导致了人们的物质欲望和自然生态的失衡。一方面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是自然环境的迅速破坏:“那是一辆豪华的黑色小轿车……麻袋里装的全是尾气排放的东西:/先是排出两只鸟/我盯视它们的飞行/却看不出是什么鸟/它们的翅膀突然折断/像几颗炮弹跌在地上/接着排出两尾鱼/它们满身油黑/没游多远就掉在沥青里/翻动着圆凸凸的眼睛/然后排出两匹老虎/一匹没有耳朵/一匹没有尾巴/……”⑥诗人将批判的目标直接对准了科技泛滥的现代文明,这种科技武装起来的现代文明无处不在,因而其危害也难以摆脱。侯良学对于现代化进程的反思在《坐在火车上思想》中得到了集束性的表达,这辆载着我们经过春夏秋冬的火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它凭借科技武装起来的优越性能驰骋在大地上:“我们的火车叫做子弹头/……我们的子弹头要穿过宇宙寻找另一颗地球并把它变成我们的殖民地/……我们要运回他们的水、空气、土壤、森林、草原、煤、石油、天然气/……现在我们的车厢开始卖水喝/没钱买水喝的人皮肤干枯成一道道裂缝/我们车厢里空气稀薄/还有人嘴上举着大烟筒宛如生殖器一样吐云纳雾/乘务员清理着堆积如山的垃圾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头/他每喊一次下车啦都掉下一颗牙齿/然而车厢里人越来越多/火车越开越慢/不断晚点/不断改线/总有另一列火车擦肩”⑦。这象征着现代文明的列车因为攫取了过多的自然资源而越来越慢,甚至不断晚点、不断改线,然而还是继续行驶着,而与之擦肩而过的又是“另一列火车”。
工业文明这辆火车因为消耗了过多的自然资源,结果导致了空气稀薄、水源缺乏、垃圾成堆、人口激增,其结果必然是空前的生态灾难。在侯良学的生态诗歌中,现代工业文明扩张之于自然生态的严峻后果得到了集束式的体现。《七月流火》一诗构思奇特,诗人以《诗经》为范本进行了生态改写,对工业化时代令人触目惊心的生态现状进行了聚焦:“七月流火,谁在举起那把利斧?谁在砍伐那棵桑树?/蚕儿吱吱叫,伯劳鸟儿把圈绕/七月流火,谁在猎取貉?狐狸在逃跑?为谁做皮袄?/没有蝉儿叫,黄莺突然跌落在地死掉/七月流火,空调全部打开,机器隆隆炸响,手指头/们从不思想,室内温度越低,室外气温越高/七月流火,蟋蟀钻入我的床,老鼠到处跑,是谁点/起这把大火?”⑧在这里,自然界已经没有花草树木、鸟鸣虫叫,举目所及皆是空调、机器、广告、喇叭,充斥人们心中的也由自然换成了经济的欲望,自然在这个时代已经让位于无孔不入的机械文明和商业利益。
在《要死大家死》中选择了自然灾难面前人们虽生犹死的麻木场景进行表现:“知道吗?北极冰层/将在2012年的夏天结束以前/全部融化!!/(那又怎么样?)/冰层融化将导致/海冰溶解!!/(那又怎么样?)/海冰溶解将导致/海平面升高 陆地面积缩小/(那又怎么样?)/90%的太阳热能将进入海洋/海洋变暖 将释放出/潜藏在海底的有毒气体/(开玩笑吧你 嘿嘿)/人们将会因吸入毒气而身亡/……/(算了吧!那有什么?/要死大家死/又不是你一个死)”⑨。自然生态的破坏导致了人类精神的麻木,他们已经无法意识到灾难正在降临。侯良学通过生态诗歌对于工业化进程的反思犀利而深刻,他毫不隐晦自己的满腔激愤,而是将这种激愤与生态意识结合起来,在酣畅淋漓的生态书写中实现了自我精神的确认,同时也唤醒了人们对于自然生态的重视。
侯良学的生态诗歌从自然环境遭受工业进程的影响着手,用形象可感的语言揭示了工业文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破坏:“现代文明的特征之一是‘扩张主义’(expansionism不光指政治、军事,还指经济发展的无限扩张,特别指人类对自然的无限制开发和扩张)。‘扩张的趋势,是命运的劫数,这劫数是鬼魅似的,它抓紧着、强迫着、利用着世界都市中的晚期的人类,无论他是否志愿,是否自知。’工业化是一种灾难,它使自然日益枯竭。”⑩诗人痛感自然诗意的丧失,对于工业文明与自然的矛盾进行了聚焦,期望在现代化道路上走得太远的人类能够及时醒悟,重返人与自然原初的和谐状态。侯良学的诗歌,以其对于自然的细腻领悟、宏伟的生态视野和生态整体主义特征成为当下生态诗歌号角的吹响者。
三、越过表象,走向审丑
在侯良学的生态诗歌中,他对于乖戾、丑陋、惊骇的意象有着集中的表现。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的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让侯良学产生了深沉的存在危机感,这与他长期以来形成的末日情结一道,强化了诗人对于生态问题严重性的担忧和对于生态审丑意识的形成。在一系列的作品中,侯良学都着力于对应着恶劣生态现实、象征着自然环境陷落的粗鄙、惊悚意象,借此表达作者对于生态环境破坏与人类末日之间关系的思考,从而达到使人类警醒、迷途知返的艺术效果。“生态诗歌纳丑入诗,目的就是要通过揭示包蕴在丑中的自然内在的、深层的美来修正人们对丑的陋见和偏见,扭转其对自然片面的审美体验,并在此基础上重塑人们对自然的看法。”{11}
生态审丑实际上是以生态中“丑”的聚焦来表达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理解与追求,它在强烈的对比中表达对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的深入思考。在《望星空――答郭小川》一诗中,作者借助郭小川的《望星空》为形式,表达出对人类破坏自然生态、毁灭自我生存环境行径的控诉,其中“眼睛”、“黑洞”、“死鱼”的意象令人触目惊心:“要/用人类的双手,为宇宙穿上盛装?请仔细抬头 望/一个个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的尸体在太空漂荡,一个个/人类的梦想被撕得粉碎宛如纸钱燃烧被吸进了黑洞/今夜啊我再一次 望星空,我看见那么多的死鱼漂浮在/海洋,它们迅速地向我飞来,灌进我目瞪口呆的嘴/巴和眼睛,我的头颅塌陷下去,月亮照着我脖子上/一碗深不见底伤疤”{12}。侯良学改写了郭小川的《望星空》,去除了其中的政治情感,而强调了生态意识。宇宙飞船的尸体、人类梦想的纸钱、漂浮在海洋的死鱼,这些突出的审丑意象揭示出人类对于太空环境的破坏。
到了《我看见背着氧气罐的鸟在天空飞翔》一诗中,诗人透过背着氧气罐的鸟的意象,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和人类的绝望、无奈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作品中的“我”、其他人或是“背着氧气罐的鸟”均以骇人听闻的形象出现,作者审丑的力度越过表层直接深入人类文化与社会制度的深层,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我戴着湿漉漉的口罩/露出两只酸红酸红的眼睛/行走在寒冻寒冻的大街上/看见更多的戴着口罩的人影/我的眼睛干燥燥地害怕冷/更害怕这空气中漂浮的硫酸风/我戴上防护眼镜/看见更多的人也戴着防护眼镜……在黄昏灰暗的天空下开始出门/身后拖着巨大的氧气瓶/突然腾空而起在污浊的上空扇动翅膀。”{13}
在《空气中的漂浮物》中,漂浮物成了作品的核心意象,它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所在,也是生态日趋恶化的证明。动物尸体在空气中的漂浮,反映了人类动物性本能的存在和生态伦理的匮乏,精神生态陷入困境中的人类以满足自己的嗷嗷之口的方式苟活着。在这幅物种灭绝、生灵涂炭的自然悲剧画面中,诗人尽力隐去了自己的立场,也并未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但这丝毫不影响读者对于作品中生态意识的清醒认识:“空气中漂浮着万物的尸体和恐惧/被剥去狼皮的狼的嚎叫/被砍去四脚和牙齿的大象撕心裂肺的嚎叫/被割掉生殖器的老虎和麋鹿的嚎叫/被敲去头盖骨的猴子的嚎叫/……/还有多少被人类吃掉的已经灭种/或即将灭种的野生动物/在空气中漂浮着……”{14}不难看出,在对于工业化后果的审视中,侯良学持有强烈的批判、讽刺态度,他通过对现代文明直接后果的描绘,从根本上否定了这种疏离自然的生活方式。侯良学诗歌中的艺术想像大胆而奇特,并与工业化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传达出作者强烈的反思意识和批判精神。
侯良学对于生态诗歌中的对比结构也是非常喜欢,并且在很多作品中都运用的得心应手,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性和批判性。在《变形记》中,作者借一对恋人的幻想与经历作为对比,揭露了空气、海水和农药污染的严重程度:“亲爱的,我要与你变作两条鱼/在广阔无边的蓝海里畅游/海水突然变黑/黑油油的水面上/我们翻白肚露肚皮//亲爱的,我要与你变作两只蝴蝶/在黄黄的油菜花丛尽情舞蹈/突然下起了农药雨/我们鼻子一闻就死去”{15}。在《冷漠》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界中反常的生态与人们对此的反应进行对比,揭示出人们与自然疏离后的迟钝神经以及工业文明对自然的荼毒:“整整十年/没有见过一匹牛/没有骑过一匹马/没有听见一次青蛙/没有人感觉到不正常/整整一辈子/没有见过一只狮子/没有听到一次虎啸/没有摸过一次大象/没有人感觉到异常”{16}。到了《对一个现代人实施手术》一诗中,侯良学发现了现代文明某种意义上的反自然属性:“他得病了……手术开始实施/手术刀打开他的脚/取出三辆自行车、五辆摩托车、一辆小轿车/他的小腿里还有50多列的火车在轰鸣/他的大腿里流出60000公斤的汽油……手术刀打开他的大脑/取出金钱、欲望、贪婪、傲慢、征服、控制、霸权……”{17}。侯良学在自己的生态诗歌中,通过对于美与丑、好与坏、自然与工业、简朴与贪婪等一系列自然和社会事物的对比,清晰地传达出对于现代文明的批判之情。而诡谲的意象、奇异的事物、夸张的手法和丑的集中审视,令侯良学的生态诗歌个性突出,艺术质地鲜明。
侯良学是极富生态意识的诗人,他在自然的伤痛面前感受到了同样的伤痛,并怀着强烈的生存忧患意识聚焦人类的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在他看来,“人类对自然犯下了滔天罪行,诗人就是那个赎罪的人。诗人是人类的良心,对人类的生存以及其他一切物种的生存和生存环境都应该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18}侯良学的生态诗歌创作有力地证明了,在离散主义盛行、经济欲望叫嚣的时代,依然有富于担待精神、社会责任的人类良知在坚守着对于大地的热爱、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梦想,他的诗歌创作必将引起人们对于生态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和思考。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12}{13}{14}{15}{16}{17} 侯良学:《让太阳成为太阳――侯良学生态诗稿》,三晋出版社2010年版,第190页,第23页,第79―80页,第81页,第141―142页,第82―83页,第50―51页,第176页,第73―74页,第84―85页,第86―87页,第139页,第31页,第128―129页,第110―111页。
⑩ 王诺:《欧美生态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5页。
{11} 闫建华:《当代美国生态诗歌的“审丑”转向》,《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3期。
{18} 侯良学:《圆桌舞台》,三晋出版社2011年版,第105页。
基金项目: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计划“西方生态文化思潮与当代中国生态文学创作的关系研究”(ZS1101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06BZW056)
作 者:龙其林,文学博士,澳门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广州大学俗文化研究中心教师,研究方向:中西生态文学比较。
关于哲学与诗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哲学的小论文
3.关于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