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哲学>

关于水的哲学论文(2)

坤杰分享

  关于水的哲学论文篇二

  从哲学角度研究水象的力作

  美国达慕思大学艾兰教授的《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增订本)》(下引该书只注页码)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次增订本在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与《大一生水》的相关研究成果。该书的英文初稿完成于1995年,英文版于1997年由纽约州立大学出版社印行,中文版第一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3月印行。该书以西方隐喻理论为切入点,指出中�早期哲学概念和思想的本喻是水和植物的意象,不仅是国外汉学界,而且是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水象研究的开山之作和经典之作。

  回顾中国哲学水象研究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艾兰教授的《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是从哲学角度进行水象研究的首部著作。在艾兰教授之前,国内多是从事水利文化的学者进行相关研究,研究成果多为论文形式,最主要问题是,这些研究的哲学深度不够。从哲学的角度对水象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据我所知,艾兰教授是第一人。

  作者首次使用了西方隐喻的理论,以水和植物的意象对先秦哲学概念和思想进行重新建构。20世纪后期国内学术界开始了运用西方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的热潮,这种趋势遍布了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等众多研究领域,现象学、阐释学等西方理论逐渐被中国学者所熟知,艾兰教授在这方面远远领先于中国学者,其著作《龟之谜――商代神话、祭祀、艺术和宇宙观的研究》(The Shape of the Turtle)和《世袭与禅让: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传说》(The Heir and the Sage:Dynastic Legend in Early China)都是运用西方结构主义理论进行研究的巨著,《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则是中外学术界运用隐喻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水象进行研究的首部著作,具有开拓意义。

  水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意象,中国学者早已注意到此意象,但大多是就水象在文本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分析。艾兰教授与此不同,她认为水的隐喻不是说中国早期的哲学概念和水与植物是文学比喻,而是说水与植物为先秦哲学概念提供了本喻,是由水与植物的意象出发,对先秦哲学概念进行重新梳理。水是自然界的物质,是具体的,哲学概念和哲学体系是理论化的、抽象的,如何从具体过渡到抽象,从意象过渡到哲学,成为研究水象的一个重要问题,艾兰教授成功地以西方隐喻理论实现了这两者的巧妙过渡和有力论证。全书章节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意象到哲学、从语言到观念的顺序展开。首先分析文献中哲学家对水的各种形态的论述和评价,进而分析和水相关的四个核心哲学概念――“道”、“无为”、“心”、“气”;之后第四章转向和植物意象相关联的哲学概念――“物”、“性”、“仁”、“才”、“端”、“自然”、“德”;最后,第五章通过对四位主要哲学家及其文献《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中水象和植物意象隐喻的分析得出结论。

  从古文字的角度对一些哲学概念进行分析是该书的又一大特色。中国的古文字是象形字,不同于我们现在的简化字,也不同于西方的字母,从一些哲学概念的古文字本身就能看出水和植物的隐喻,但是,单纯具有哲学背景的学者,较少对古文字有研究,鲜能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艾兰教授具有先秦哲学和甲骨文、青铜器的多重研究背景,故此能够发现这一点。书中对“水”、“泉”、“道”、“气”、“生”、“德”、“端”、“仁”等古字的分析,别具特色,更加充分地说明了中国早期哲学概念和水象及植物意象的联系。比如,从“泉”的甲骨文分析出山和河的共生关系;对“道”、“首”、“行”、“永”古字的分析,说明了先秦重要哲学概念“道”的起源;对“气”甲骨文以及另外两种加“米”、加“火”不同写法的分析,说明了“气”这个哲学概念和水的关系;通过对“生”商代甲骨文和西周铭文的分析,清楚展示出其和植物意象的关系;通过对“德”甲骨文和铭文的分析,认为“德”和“植”有关,和“心”有关;通过对“端”古字的分析,清楚展示了其和植物意象的关系。古文字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人的思想,古文字中水和植物意象的出现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来自于水和植物的本喻。经过艾兰教授的这些分析,我们顿有恍然大悟之感。

  对先秦哲学文献的精通是这本书成功的关键。艾兰教授这本著作是其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中国哲学文献的结晶,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先秦哲学文献的深厚功底。比如,她在该书第三章对《论语》、《孟子》、《老子》、《庄子》中“道”的分析,指出“‘道’的原始意象是通道或水道,利万物的水与河系,永不枯竭的溪流,沉淀杂质自我澄清的池水”。(P93)她这里不是像很多人指出的《老子》中水道互喻,认为“道”和水是比喻,而是说“道”的原始意象是水道。再比如,增订版中,作者增加了新出土文献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与《大一生水》的相关文章,进一步充实了该书的论证资料;在附录《北极星及其神》中,艾兰教授主张的《大一生水》中的“大一”是北极星及与其一体的神,观点新颖、言之成理,显示出其对相关文献的精通。

  该书不仅由水的本喻对中国早期的哲学概念进行分析,而且指出相关意象和概念渗透到了中国后来的思想观念之中,可以说开启了一个领域的研究。我认为,这是该书最大的贡献。艾兰教授在该书结语中说:

  我以为,任何略晓中国后期哲学或美学的人,都将意识到,我这里讨论的意象与概念曾持续地渗透于中国后来的思想观念之中。这种渗透不仅体现于哲学本身,也表现在文学、艺术与美学等所有领域。别的系统与我所描述的这个体系相互缠绕并相互影响。由印度输入的佛教的思想与意象,与中国本土的概念体系纠结在一起,使其益发纷繁复杂。然而,我所描述的概念体系,展现的不独是古代而且是历代中国思想的本喻。(P172)

  作者提示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水象进行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我认为,接着艾兰教授讲下去非常有必要:首先,先秦哲学文献中,除了《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中能体现出水的本喻,其它文献中也有水象的相关记载;另外,先秦之后水象是如何渗透在中国各方面思想观念之中,比如魏晋玄学和水象的关系、中国山水画和水象的关系、宋明理学家程颐程颢以及朱熹等人以水论性是如何体现水的本喻等,这些也都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下去。目前学界对这些问题有所涉及,但研究力度还远远不够。

  总之,艾兰教授《水之道与德之端――中国早期哲学思想的本喻》不仅是中外学术界相关领域的开山之作,而且以其西方隐喻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古文字的研究视角,以及详实的哲学文献资料和新颖的学术洞见,成为相关领域的经典之作,更为重要的是该书反复指出水本喻渗透在后来中国思想和观念的方方面面,开启和引领了这个领域的研究,影响深远。

关于水的哲学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水的议论文

2.哲学的论文范文

3.哲学学术论文

4.大学哲学论文范文

5.关于矛盾哲学论文

244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