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语文学习>国学知识>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导论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坤杰分享

  通过《国学经典导论》的学习,我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了先哲们许多的教育方法。以下是学习啦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国学经典导论学习心得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学经典导论学习心得篇1

  说到国学,给我最初的感觉是深奥又难懂的深层次文学,不是一般人可以领悟的。而现代人(包括我自己),根本不明白国学是什么。看到网上说现在很多中国人乃至外国人都兴起了一阵“国学热”,那么多人热衷于孔子、老子,现在《易经》、《论语》等等也特别受人们的追捧,本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就很感兴趣的我也开始关注起这方面来。

  怀着好奇与兴趣,我借来了由章太炎老先生撰写的《国学概论》一书。首先,让我解释一下国学指的是什么: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所以它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普通人比较常接触到的国学书籍有《论语》、《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大学》、《百家姓》以及《三字经》等等。

  理解完国学的内涵以后,现在回到章太炎先生的《国学概论》。这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作者是怎样看待国学中的内容的以及国学的派别。首先。章太炎先生认为要理解国学关键是要自己用心去看。对于不同的事物,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对于同种事物而言,每个人还是会有自己独特的态度或想法。在《国学概论》这本书里,章太炎先生首先谈到了他对国学本体的一些看法,他认为在古代书籍中,有些看起来很怪诞的记载虽然是神话,但是绝大部分的经史绝非神话,即“经史非神话”;大部分的经典诸子是没有涉及到宗教方面的内容的,即“经典诸子非宗教”,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薄于宗教思想,而把重心放在政治上的缘故;此外,对于那些史书的文辞,章太炎先生也有自己的一番理解。由于古时候的人记叙或写文章的习惯、方式的原因,有些史书虽然看起来好像跟小说一样生动,甚至有些夸张、不切实际,但是真相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即“历史非小说传奇”。为了说明这些,作者列举了很多的事实加以说明,这里我不想过多地阐述。

  其次,在整本书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治国学之方法”了。章太炎先生我们如何辨书籍的真伪、如何通小学、明地理、如何知古今人情的变迁以及如何辨文学应用。对于如何辨书籍的真伪,我看完之后觉得这个方法对于那些专门研究古文学的人士来说比较实用,而普通老百姓如果想要辨别真伪的话,必须具备非常俱全而且专业的国学知识,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认为在我们读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和我们一直以来认为的事情相悖而让我们产生疑惑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去寻找真正的答案,这个方法是比较适合我们的。“通小学”,狭义上的理解就是“识字”。因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文字变化也是日新月异。在读一些古籍的时候,时常会遇到生僻的字或者另一种形体的字,看不懂是件很苦恼的事。别的不说太多,我认为至少我们需要认识学习一下常用的繁体字。繁体字是算是我们传承下来的一种传统文化,它对我们了解一些历史是有帮助的,何况现在我国的港澳台还在沿用繁体字,如果我们也学习一点繁体字文化,我想对加强我们的民族融合是有很大帮助的。假设完全不懂的话,我也许在有些场合还会闹出笑话来。“当今的社会正在更迭变换,物质方面继续在进步,那人情风俗也随着变迁,不能拘泥在一种情形的。”我们中国是个民族多元化的国家,存在非常多的风俗习惯、普通伦理和社会道德,它们在不断地变化,那么我们也要主动去适应这些变化。当然,古代人的生活习俗也是变化着的,不同的朝代背景环境不同,人情世故自然也有所差异,如果我们知道古今人情的变迁,对我们理解历史、体验古代生活与情感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这个可能需要我们平时多注意一些各种与风土人情、社会环境相关的事物。

  按理来说,国学是不明派别的,但是为了方便区分和研究,学者们把国学分为三类讨论:经学、哲学和文学。这里就不多细述啦。如果有兴趣,大家还可以借助章太炎的另外两本书籍《国学讲演录》、《国故论衡》。最后希望大家对国学不再误解,对国学有进一步的认识,其实国学也是很有趣的哦!

  国学经典导论学习心得篇2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为战国时庄周(约与孟子同时而稍晚)及其后学的著作集。其内容主要延承了老子的思想,亦有所发。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24年)二月,封庄子为“南华真人”,所著《庄子》因诏称《南华真经》。后世遂亦称《庄子》为《南华经》。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即晋代郭象注本。其中内篇七篇,体系完整,一般认定为庄子所著,但篇目均为三字,标明题旨,或疑为后人所加;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则或杂有其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篇目取各篇篇首二字(少数为三字)为题。而杂篇中的《天下》,则又论及先秦各家之说及其相关活动情况,并列举了重要的代表人物,堪为先秦诸家之史料。

  《庄子》秉持“天人合一”的理念,追求精神与形体的逍遥自在,主体与客体的物我两忘的,故主张安时处顺,而通达生死。与此相适应的,《庄子》的行文,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看似浑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终见主旨,一以贯之。而句式,亦或顺或倒,或长或短,兼之辞汇丰富,描写细致,间或押韵,极富表现力、感染力。

  此外,《庄子》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抒怀,故文章或生动形象,或幽默诡异,意象的雄浑飞越,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至深。自宋玉﹑贾谊﹑司马迁以来﹐历代大家几乎无一不受到它的熏陶,譬如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

  国学经典导论学习心得篇3

  一年一度暑期师德培训学习。昨天本人聆听我校校长组织全体老师学习国学经典的讲座,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现在外国人都学习我们的国学经典,创办了不少孔子学校。我们国人有什么理由不学 国学经典。学习国学经典: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教学工作打好良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教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现代教师必须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应该海纳百川,应该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经典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养性齐家等等。”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教师,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 说到底就是"业务+人格"。尽管教师不是官,是教育人家,是学者,但是教师要想管理好学生,就要真正地为学校。家长学生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二、学习国学可以提升班级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学校老师应该经常组织了对学生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

  学习了国学经典后,我认为还可以在我们的今后各项活动及班队课中,加入经典诵读,如《弟子规》《唐宋诗词》《三字经》等适合孩子诵读的经典;其次让我们的环境与经典对话,收集有关宣传资料、图片、布置校园的环境、氛围;利用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利用海安古城风俗习惯等内容,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个性品质。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们了解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了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养。


猜你喜欢:

1.品味国学经典心得

2.品味国学经典心得

3.读国学经典心得体会

4.国学经典读书心得体会800字3篇

5.太极拳中的国学理论

    228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