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文
如果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中,我们不能很好的守住弘扬传统道德的精髓,几千年的沉积下来的美德就会毁于一旦,那么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会受到阻碍。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一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路径
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深入,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上的追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催生了人们在精神生活的需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除了有丰厚的物质作为基础,还要求强大的民族文化作为保障。然而当前我国民族文化受到严重的挑战和冲击,“三鹿事件”、“郭美美事件”、“小悦悦事件”等社会热点问题,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在向我们警示,当前社会我们不能仅仅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真正治标的良方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迷失了自我,不能用传统优秀价值观来衡量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才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泛滥成灾。导致传统的诚信和伦理沦丧,道德底线崩溃。如果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中,我们不能很好的守住传统道德的精髓,几千年的沉积下来的美德就会毁于一旦,那么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也会受到阻碍。
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产生了一些列的文化发展问题。如西方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推行的全球文化的文化帝国主义,抹杀各不同民族文化本质特点的文化认同危机以及弱势文化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文化生存逐渐走向市场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样就产生了许多不容乐观的现象,一味的追求物质利益原则,“启蒙”“审美”“深度”在不断的被“娱乐”“收视率”“效益”等一些媚俗的文化产品所充斥。有的艺术家公开表示,他的创作目的主要是娱乐,不追求深刻的思想内涵,不追求深层次的心理需要和人文关怀。创新意识不强,模仿之风盛行。大同小异,在视觉和审美上使观众疲劳,还有一些是急功近利、金钱至上、追逐成名不择手段,。明星艺人炒作现象屡见不鲜,在炒作和包装上寻找出路,用低级的噱头和耸人听闻、甚至丧失道德底线的所谓“卖点”吸引眼球。一些作品通过暴力色情、陈腐迷信、八卦奇闻来促销谋利。
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成为当前我国不可抗拒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保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性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考察,不同文化在发展中相互冲突,但也有相互汲取和融合,随之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民族文化的融合在进一步加深。然而,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性特征,是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区别与其它民族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同时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也丰富了人类的文明,是人类文明丰富多彩的源泉。因此,文化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不能以一种形式的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形式来实现,要在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交流、融合来实现的。所以民族文化的融合是要以承认文化的民族主体性,在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差异来实现的。为了建立统一的全球文化更要求保护和发展民族的文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言,面对跨国公司和某些发达国家以强大的经济实力来推行的文化霸权主义,更需要文明坚持文化的民族性,保持民族独立自主的地位。
二、强化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传播的监督
行政监督部门加大对媒介机构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近期制定发布的相关指示等情况的监督。例如广电总局公示了“2011年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的通知,通知指出,2011年,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申报公示的剧目共123部、3941集,同意公示的剧目共71部、2321集,其中,近代和古装的历史剧共有37部。对于荧屏掀起的历史剧风,广电总局特意批评了不尊重基本历史史实的现象,更指出个别剧目存在胡编乱造历史的内容和情节,在价值导向上出现偏差,要求必须纠正这种现象。广电总局强调,历史题材电视剧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习历史知识、深化民族记忆的重要渠道,是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要求广大电视剧工作者在创作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时,要把握住两点:一是真实可信,要在尊重历史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这是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生命所在;二是要坚持唯物史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传统文化。市场监督要依法对大众传媒内容实施监督,严格查处流入市场的各种不健康的图书、软件和网络信息等。公众监督是直接来自于广大群众的一种监督形式,积极宣传提倡公众明白自己对媒体监督的权利,尽快形成公众监督的社会机制。
三、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
传统的优秀文化和道德价值观,也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利益的追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但应该肯定的是传统的“以义制利”的原则仍然是基本的原则: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对利益的追求都是不能不受到道德的制约。否则,没有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经济活动也就不能顺利的进行下去。而我们眼下的市场经济中,一个诚信严重缺失、假冒伪劣肆意泛滥的恶劣环境,目前社会上“三鹿现象”肆意泛滥,屡禁不止恰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断代和缺失带来的恶果。“三鹿事件”是一面难得的镜子,爆出了一些列问题。像“蝴蝶效应”一样轻易击败一大批企业和一串党政军领导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还是需要严格遵守传统价值观文化和传统美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关系比古代的社会利益关系复杂的多,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常常遇到新的伦理问题、道德要求和利的取舍。要是传统的优秀价值观文化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就要不断的研究市场经济的需求,来规定市场经济下的义利观。
四、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要大踏步的走出去。只有不断的加快中外文化之间的碰撞才能促进文化之间的融合。通过自觉地文化选择,使中华民族文化能根深叶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的基础之上,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全面的推向世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文化进行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华民族文化只有走出去,不断提高走出去的能力和实力,才能回击日益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所提出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共同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篇二
捍卫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
现代中国各种“洋节”一年比一年过得火热,从象征亲情的母亲节、父亲节到西方文化的圣诞节、愚人节,不断受到时尚青年人的追捧,而中国那些传统节日却日渐被忽视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眼下不少人追逐新潮,迷恋过洋节,他们热衷于“圣诞”、钟情于“情人”、嬉戏于“愚人”等诸节。不少专家担忧地说,洋节乘虚而入,“节节”升温。我们的民俗节日正在逐步丧失,传统节日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有的甚至正在面临消失。
关于中国人过洋节的思考
面对越来越多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而冷落中华传统节日的现实,以及韩国成功地将江陵端午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所敲响的警钟,我们不得不审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遭遇的尴尬。从本质上来说,这些洋节的流行,并没有给我们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什么益处,情人节的浪漫一部分演化为人们纵欲表演、愚人节突出了流氓主义文化的蛊惑和玩世不恭、圣诞节则更是对西洋宗教节日的大力推崇。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记忆正趋向苍白,关于传统节日的种种细节正在淡去。无数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正在不知不觉中被贴上带有问号的标签,由现代文明主宰的城市渗透进所有生活的缝隙,模糊了记忆中的最敏感的部分。时代的变化让珍贵的东西不再珍贵,让有价值的东西不再有价值。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为了纪念耶酥的生日的节日,是基督教徒的节日,那么,我们为什么过圣诞节?很显然,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奇怪现象。绝大多数中国人不信仰基督教,我们本来是信仰佛教、道教和儒家天道思想的国家,然而为什么不过老子,孔子的生日?年轻人说:“大家都过,我们也凑热闹呗,圣诞节好玩而已!”这样一个圣诞节究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圣诞节的介入让一些年轻人盲目的去朝拜,也许他们连圣诞的来由都不知道,也不知道是哪个国家的节日,这个节日是纪念谁的,是否与什么宗教有关,这些统统不去关心,只是看到别人去狂欢了,也就盲目跟从,或者就是因为无所事事,只不过是为了解闷而参与进来。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而言,可以如此理解:传统节日是承载着传统文化信息的,比如说春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等都是传承中华文明礼仪的载体;而现在受青年人追捧的洋节,主要功能应该是现代压力的一种释放,对沉重现实生活的相对脱离,这也是现代生活应有的一个部分。所以,年轻人不愿过传统意义过强的节日,反而越是轻松的节日越是喜欢,其实也不是像西方人那样重视节日的文化内涵,而是简单的玩乐而已。
现在年轻人也不是不过传统节日,但是他们对传统节日的意义不太了解。 元宵节要吃元宵、赏花灯;清明节要祭奠、踏青;端午节要吃粽子;七夕乞巧;中秋节要吃月饼,重阳节要登高……这也许是大多数现代人对这些节日的基本理解。另外商家借助洋节搞的促销大战一年比一年的激烈,让日子喧嚣了不少,却让节的味道寡淡了许多。当春节端午中秋只剩下吃饺子、粽子、月饼,年轻人多大程度上需要它们?“随着我们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有的甚至正在面临消失。传统节日也在不断淡化,外来节日则逐渐抬头,在这种情况下,抢救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文化界当中,这一呼声也很高。
中华传统节日被淡化之悲哀
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天发生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建设性破坏是自觉自愿的,几乎所有的民族民间的文化都在被我们自己无情地抛弃。中国人用爆竹来迎接新春,表达自己喜悦心情的愿望。但十几年来,就因为爆竹在燃放时意外时有发生,引起了一些人的忧虑,他们把燃放爆竹的危险提到了无比的高度,好象爆竹已经和海洛因一样成了中华民族的首要祸害。于是,在许多大小城市,过节燃放烟花爆竹被禁止了。有一句旧诗叫做“爆竹声中除旧岁”,可是现在住在北京城区比较小的孩子不懂这句诗,为什么呢?因为北京市的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已经整整十二年了。新春的夜沉寂了,城市的春节,没有年味了。
“为什么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呢?节庆文化是中华传统文明最直观的表达。而传统是什么?不是形式,不是教育,是爷爷奶奶塞在我们贴身小棉袄里祖传的东西,是一代一代沿袭下来的习惯,是你离开故土的时候,背上身的乡愁。”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它们和其他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道塑造了我们民族的形象,生成了这个民族身份的基因和‘身份证’,成为这个民族的整体记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主任田青如是说。我们有自己的优秀传统和灿烂的文明,我们自己的节日不是很少、而是很多,我们应当珍视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这才是中华子孙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正途。
“中华文化鲜活地体现在传统的民族节日中,维护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确认自己文化身份的需要,是文化自尊、自觉的表现。”――中国民协节会委员会主任李汉秋说。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的传统年节体系,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已经成为民族情愫、民族灵魂、民族根基的有机组成部分,积淀着中华文化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纪念这些传统节日,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以及寓涵其中的民族精神,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民间文学论坛》杂志主编刘魁立从文化的民族性角度,强调说:“为什么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呢?每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存,要有自己的独特的自然的视角,而这个独特的自然的视角和独特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方式,是各个不同的。就像我们所有的人都走路,但是每一个人走路的姿势也不尽相同;所有人都说话,说话的声音不同,所使用的词汇也不同,而这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民族性的。”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宋兆麟先生谈的更加细致:“节日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说牵牛要牵牛鼻子,研究民间文化抓住节日,就可以带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民间文学、民间神话传说等等,具有很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春节是一定要过的,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弘杨传统节日文化
增强软实力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历经几千年,质是不变的,这个质就是源于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与春节等传统节日相关的节日民俗,早已由一种礼仪渐变为一种打在每个中国人身上的烙印,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并由此凝聚着海内外所有的华人。因此,我们只能让传统节日文化越来越丰厚,而不是让其逐渐淡化,或者是拣拾些洋玩意来取而代之。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由两部分组成:一为硬实力,一为软实力。硬实力主要指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软实力主要指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意识形态的感召力、文化的影响力与渗透力、外交的说服力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和亲和力等等无形的精神力量。
抢救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丰富传统节日内涵,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产业,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维护国际形象等,文化力量将是中国成为真正世界大国的最重要因素。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正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中华文化的特质和精神,它不仅能带动全球华人回归中华文化,还能创造新时代的“中华软实力”,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
人类文明进步的实践充分证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极大丰富的民族精神,没有充分发挥全民族的创造精神,仅凭经济发展的一时繁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始终昂首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祖先留给我们的5千年的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让世界对中国文化和观念产生了广泛的兴趣与共鸣。我们应该利用好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发扬优势,应对挑战,通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掘民族和谐文化资源,并不断地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向全世界传播。
2007年12月7日,这应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已经实行了7年的“五一”黄金周被取消,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农历除夕也将法定放假。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文汇报》社长张国良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将清明中秋增设为法定假日,事关青少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千秋大业,是扶持中华民俗文化的基础工程,是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民族凝聚力的必要安排,是有利于将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他认为,只有将传统节日作为法定假日,人们才会有时间去共同体会传统节日的丰富活动和文化内涵,才能让全社会都认识到传统节日的重要性,这对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加强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具有重大意义。
捍卫春节等传统节日文化,就是捍卫民族传统;捍卫节日文化,就是捍卫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民俗节日丰富多彩,我们希望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赋予以时代的新内容,中华传统节日就会更丰富多彩,中国人过自己的节日就更加自豪,中华传统节日也会更加具有魅力,世界上所有国家人民就会快乐地过上中国节!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论文相关文章:
5.弘扬传统文化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