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刮痧观后感

乐平分享

  《刮痧》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北京移民家庭正在美国生活时发生的故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刮痧观后感,供大家参阅!

  刮痧观后感篇1

  《刮痧》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适合不同文化程度的观众观看,有诸多的成功之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刮痧》这部电影借一件小事反映了中美文化(或者说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电影中许大同的父亲的一句话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他说,刮痧在中国已经几千年了,怎么一到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呢?其实说不清楚的何止是刮痧这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象许大同代替父亲承认是自己给孩子“刮痧”,许大同对上司说的“我打孩子是对你的尊重”等等中国的传统道德规范,在上司桑兰那里又何曾得到理解和认同。

  听证会上对方律师对中国名著《西游记》的曲解,有几分故意的成分,但也不可否认有必然的因素。据调查现在的大部分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中国解放前的情景,中国是贫穷落后的,中国人还穿着长袍马褂等等。现在歧视中国人的事情在美国还时有发生。当大同送父亲回来,将孩子带回托管所,一直中国特色的猴王玩具掉在地上,受到警察的践踏,难道受到践踏的仅仅是一个玩具,恐怕受到践踏的还有中国文化吧!

  当然,事情最后得到圆满解决,法庭的起诉撤销。这种结果的产生,除了人正常的良知以外,更多的是由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我想,《刮痧》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大同”,其目的或者其象征也就在此吧!如果说这部电影是一个寓言,其寓意也正在与此。

  《刮痧》的另一个理解层面是情感,包括父子之爱,母子之爱、夫妻之爱、祖孙之爱、朋友之爱。这几者又以父子之爱为主要方面。

  电影中出现了两对父子,祖孙三代,但他们之间的爱却是相通的。许大同在法庭上的一段独白最能代表所有父亲的心声。“……现在我不这样想了,我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希望他幸福、健康、快乐。我为自己是一个父亲而自豪,像所有的父亲那样,我爱我的儿子胜过一切。”值得注意的是,许大同的父亲在给大同的信中写道:“我如今别无他求,就是盼着你们一家三口,能平平安安的……”均用了“平安”二字。恐怕这是父子之爱的最好表达,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刮痧》中许大同夫妇在事情发展中的不同表现,很好的展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的不同表现,同时也表现出夫妻之爱的不同。许大同对妻子的爱是深沉的,简宁对丈夫的爱是细致的。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大概都不会忘记许大同夫妻二人喝酒的场面。在这之前,简宁先做的是收拾大同的房间和阻止大同喝酒。当两人喝醉之后,简宁说大同是臭狗屎,大同表示了认同,这是对由于自己不冷静失去儿子的最深的自责。但当简宁说自己是“贱货”时,大同却表现出无比的激动,阻止妻子这么说。在这里表现出男人的爱,不善措辞,却又深沉如海。这里也表现出男人坚强背后的软弱一面。

  另外,《刮痧》还涉及东西方人在性格上的差异,例如许大同和上司桑兰对“朋友”的不同理解,不同场合美国人表现出的幽默等。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美国在法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健全,中国的某些传统的道德规范并不一定正确,中国的传统医学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和世界化等问题。《刮痧》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作品。可以说,在电影中,“刮痧”本身只是一滴水,但其内容确实非常丰富,蕴藏着生活这个什么都可能发生的海洋的真义。

  刮痧观后感篇2

  刮痧,一个不能阐述自己想法的单纯的6岁孩子,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已婚女人,一个想要述说却因为文化的差异而变的“愤怒”和无力的所谓成功的男人,一个只想为孩子付出的老人。这样的一个家庭,用残酷到近乎残酷的剧情述说了一段中国文化在美国环境下不能表述的“爱”。

  许大同的一个巴掌,打开了故事,也把儿子打出了自己的身边。这一个“巴掌”,在中国只是父亲教育孩子或者是像他在剧情里说的那样,是给自己朋友一份尊重;而在美国却成为了虐待儿子,有暴力倾向的表达。剧情突出了许大同对儿子的爱,里面有一段很让我感动的独白,是许大同在听证会上面的那段:“丹丹是个早产儿,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四榜,弱小的像只可怜的小猴子,他是我的儿子,是我生命的延续,他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延续许家的血脉,每当我想到丹尼斯,想到他漫长的人生,变肃然意识到做父亲的责任,我很高兴承担这个责任,当丹尼斯睁开天真的眼睛,看着充满斗争的世界时,我要他看到美好的事物,有力量去面对争取,我要把希望给他、、、我曾经很高兴我儿子出生在美国,我对他的未来有着各种梦想,希望他成为一个科学家、艺术家,一个百万富翁、、甚至总统。但现在我不这样想了,我只希望他能平平安安,希望他幸福、健康、快乐。法官大人,我为自己是个父亲而自豪,像所有的父亲一样,我爱我的儿子胜过一切。”这样的一段独白,表述了一个父亲在文化差异下的无奈和对自己儿子的那份伟大的爱。用着那些陈述和证据争取着本就是“自己”的儿子。在这同时,也用一个男人的愤怒,保护这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或许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和我们国家的文化有着差异,但所有的一切,都不是你放弃原本的文化变成真真正正一个所谓外地人的理由。

  随着剧情的发展,中西文化的差异,更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变得那样的脆弱。当居中事情告一段落,当许大同夫妻为了儿子像美国法律低头,判决以后丹尼斯活动的周围许大同不能出现后,一个女人对自己的丈夫说:“你是混蛋、臭狗屎,一堆臭狗屎,我是贱货、、、”这么无力的语言,这么软弱的一个女人,却像一块石头一样砸在了我的心上。所谓的尊严在生活在美国的一对中国夫妇,像是一座高山脚下的一根小草,显的那样的弱不经风,但却从不曾消逝。

  这是一部我认为VeryGood的影视作品,用一个普通的家庭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突出的这么的鲜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规则,中国的文化传统,美国的民主自由,都没有错。不过相对于一个生长在中国的我,我更喜欢中国的文化,剧中那位老先生的讲述,更是突出了,中国父亲对儿子那种不能描述的爱,记得当许大同的父亲为了不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放弃了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最想要的天伦之乐回到国内,给许大同写信,是这样说的:“同儿,我已经平安到达了,我儿勿念。此行美国,看到你能远在异国他乡有所成就,我真是欣慰呀。我在北京买了基本刮痧的书,先给你们寄去,我还听说一家电视台正在制作一部刮痧的资料片,我托人去复制了,不久也会寄去,也许对问题的解决会有帮助。我啊,一生坎坷,磋跎成翁,如今别无他求,就是盼着你们一家三口能平平安安的,平平安安、、、”,这是一位多么单纯的老人,多么脆弱的父亲。

  一个家庭的爱,在他乡的环境下,在庞大的规则面前显的这样的不堪一击。也正是这样的一部有点残酷的电影,把中西文化的差异在我们的眼里放大了这么多倍,让我们更深刻和痛彻的了解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这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不过我想最后如果能把平安夜改为除夕之夜,我们国内的人会更喜欢。

  刮痧观后感篇3

  上周看了老师推荐的电影《刮痧》,感觉《刮痧》的确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同时至真至纯催人泪下。

  《刮痧》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北京移民家庭正在美国生活时发生的故事:5岁的华裔孩子丹尼斯闹肚子发热,他的爷爷由于刚从北京到美国,不了解药品上的英文阐明,便用中国官方流传已久的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没想到这却成为了丹尼斯父亲许大同孩子的证据,闹到了法庭上走。正在法庭上,一连串的辩论辩论更是相继而来,一个本来侥幸美好的家庭就这样转眼间变得四分五裂。

  本来在国内普遍的一件小事,怎么在美国就闹出如此大的麻烦来,最后以至于要打官司?电影本身想要表现中西文化差异,我们从中又能得到什么思考啦?

  首先,电影的主线在于刮痧,刮痧也是贯穿全文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正是由于美国法院不了解中国刮痧疗法,不了解中国传统理疗的背景,所以在法庭上,他们根本不能接受和体会这样的一种文化。就许大同来讲,处理问题的关键也就集中在如何证明刮痧是一种传统疗法,并且与“虐童”无关,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让法院的相关人员或者诸如电影后面他的老板所做的那样,只有这种思路下,才能最快的解救自己的儿子,打赢官司。

  其次,美国人和中国人教育子女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导致原本很幸福的许大同一家,在抚养院的律师逼供下,显得如此狼狈。而美国这种方式,并不是说不可取,但至少也可以听取孩子的意见和心声。小孩虽然没有独立的民事能力,但是他是一个有意识并且有一定辨别能力的独立个体。即使不能全部相信小孩的话,也可以通过部分他的反应来判断他真实的状况。这一点上面,电影中根本没有体现。

  另外,父爱也是电影的一个特色。电影中对于父爱的刻画非常细致,特别是许大同在法院听证会和最后爬楼的这两场戏。在听证会上,一向淡定的许大同也被律师逼的发疯,这其实就是他对于丹尼斯极其深刻热烈激情的父爱所导致的,真是由于这样的爱,让他无所顾忌,甚至冒着触犯法律的危险带儿子见姥爷,最后还爬上了九层的高楼。其实看到最后的时候,我就怕导演故意安排一个悲剧的结尾,让许大同“含冤而死”,看不到自己平反的时刻。不过导演没有和我们开玩笑,最后大团圆的结尾时我们所乐于看到的。

  这样的一部电影,能给我们在中美文化交流的时候提供什么启示啦?

  首先,全球文化的融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正是由于整合过程当中存在一些困难,所以我们一定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包含并且尽可能多的去交流。所有的矛盾都来自于误会。跨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时,也应该多了解多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彼此促进。

  第二,从文化角度来讲,中西方文化各有特色各有千秋。以医学为例,中国的医药学是建立在阴阳和气血的基础上的,而西方医学则建立在以解剖学为根基的实证理论。所以两者的差异导致两者在操作上存在很大的不同。没有人能否认那一种学说和体系,只是两者要完全融合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再者,在文化整合的过程当中,始终应该坚持的就是以人为本。只有基于这样的一个出发点,文化整合过程中出现的所有矛盾才会在已有的条件下,得到解决,不至于酿成悲剧。文化整合后,重构的价值观一定要与整合前的文化习俗相适合,不能颠覆某一方的文化基础,否则会引起人们心底的抵触和反对。这也告诫企业在跨文化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偏袒某一方而伤害另一方的利益,一旦这样做了,后果一定是非常严重的。

  最后,对于两国的司法监督体系,我也有一点自己的建议。西方人标榜的民主和民权,并需是建立在真正的以人性最正式的需求为出发点,开放和民主是两码事。同时中国的司法体系也应该在民主方面思考,我们到底缺什么或者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大家满意。还是一句老话,真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且为人民服务的监督机制,才是大家最想要的。

刮痧观后感相关文章:

1.电影刮痧观后感2500字

2.电影刮痧观后感两篇

3.刮痧的用法与临床应用

4.智取威虎山观后感800字两篇

    2308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