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研心得与感想
如何调查者和调查者之间没法充分建立一种信任关系,那么企业调研将难以看展。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企业调研的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企业调研心得与感想篇一
来广州参与广东省制造业企业员工匹配调查已经近2周时间,期间既去了如珠江啤酒这样的比较大型的企业发放和回收问卷;同时也去了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中心位置的城中村的小作坊。与针对单个居民进行调查不同的是,对单个居民的调查,其目标对象可以是一定范围内的所有个体,即使拒访也可以迅速另外寻找替代样本,并且调查的内容对被调查对象而言,也可以不涉及到隐私,所以对单个居民的调查这种信任传递相对简单,只要被调查的居民对调查员的所在单位和调查的目的有简单的了解,同时发现对个人不会造成伤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会接受调查。但是对于进入企业调查则不然,不少主要负责人或许是对于自身资料泄漏的顾虑,或者是对于调查员来历和目的不信任,也可能是因为根本上排斥花费自己时间来填写问卷等原因,对问卷的填写的配合度各不相同。
就我个人目前所进入的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来看,虽然从结果而言,大型的企业从问卷的回收和问卷填报的质量都要明显好于小微型企业,但是从更深一层次来分析,我认为是被调查者和调查者之间没法充分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导致。由于本次所参与的在广州市海珠区的调查,是通过政府质量管理部门来联系各个街道,再通过街道的协管员来带领我们调查组成员进入各家企业,这当中的信息传递经过了至少3个甚至是4个层级,我们在调查中可以直接感受到信息传递的层级越多,信任的损失就越大。
虽然同样都是由街道的协管员来带领调查组的成员去各个企业发放问卷,但是我们所依据的省一级政府职能部门下发的调查文件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影响力,与政府关系密切,相互交流较多的企业,对政府文件以及街道协管员的信任多数会转化为对我们调查员、调查目的以及资料保密性及其用途的信任,并且以较高的质量和较高的效率完成问卷。例如珠江啤酒、食品工业研究所等企业,在海珠区区一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就可以直接与企业对应的管理人员进行直接联系,极大的减少了信任度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所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会非常的顺利。
然而,整个调查还存在大量的小微型企业,在调查联络信息传递的过程当中,从区级政府职能部门到街道办,直至社区这一级,对调查本身的信任在不断减弱,特别是区级政府职能部门对街道办和社区实质没有强制的约束力,街道和政府质量主管部门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命令服从式的关系。虽然这当中也经过了街道至社区的逐级联络,但是更多的还是依赖最终调查员个人的不懈努力,或者被调查者个人的受访意愿来决定调查的参与度。特别是很多近似于作坊的企业,与政府各职能主管部门几乎没有工作上的交集,对于政府的发文也不存在认可的问题。事实上,从我看到的情况来看,城中村中大量存在的比肩接踵、多如牛毛的微型企业,甚至就是一个铺面或者一间居民楼的几个房间,协管员也不可能每一家都很熟悉,协管员也不可能和这些企业主都是熟络关系,这些小企业对我们调查的信任和放下戒备的包袱主要是依靠对社区这一级基层管理部门的信任,或者是对我们调查的自愿支持,真正从更高政府管理层级传导到这些小型企业的信任度其实非常少,甚至是没有,很多小企业更多的是信任社区管理部门而不是更高的区级政府管理部门,政府红头文件其实并不管用。因此,针对小企业的走访调查要想获得更高的成功率,需要传递的是街道、社区所带来的信任,社区工作人员不仅仅只是一个引路人,而是通过他的露面传递了来自基层管理部门的可被信任的信号。
企业调研心得与感想篇二
刚刚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在做一项十分艰难的企业调查。与以往的企业调查不同,这项调查不仅需要随机抽样一定数量的企业,而且还需在这每一个企业中随机抽样一定数量的员工。而每一个被抽到的企业和他们的员工,都被要求填报一份长达近20页的问卷。正是由于这项调查既涉及企业个体,又同时涉及他们的员工,从理论上看,这项调查的成功率相当于要在这两个小概率数字中做乘法。
我们的调查需要首先找到一个企业联络人,由他来协调多个部门填报1份企业问卷,并联系10名员工填报员工问卷,而这些工作不可避免地会给这位企业联络人带来组织上的麻烦与压力。然而,这并非是这项调查困难的全部。更为重要的是,被调查者还会感到自己可能会承担一些自己承担不了的责任。如企业财务、人事信息、生产经营数据的填报可能会泄露企业机密。而这在其他调查如老年调查、家庭金融调查等中不可能发生。与此同时,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特殊关系还会使企业组织者产生一些别的更大顾虑。他们认为,让员工填报调查问卷可能会让他们的工人们学会什么,而使他们情绪不稳定、工作效率降低等。如这次在HZ调查的一家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就告诉我们,他们或许无法填报员工问卷,因为问卷里涉及到社会保险等敏感性内容。而这家上市公司认为,他们的员工在接受我们问卷调查之前,或许永远都不可能知道除事业单位之外还有企业会给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因此,这次调查很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小的‘动荡’”。面对这样的企业,我们往往需要前往多次,反复沟通,说服他们放下顾虑。
而更可怕的事情倒不在于此,不少被抽到的企业,连找到他们都是非常大的困难。它们大多按订单生产,忙时人多、闲时人少,流动性很大。尤其是在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大部分作坊式的制衣厂完全是“潮汐式生产”:经济大潮涨起来的时候,便临时召集员工干活,而当退潮的时候,企业大多就只有零星两个人留守,或者干脆关门。这样的企业,往往流动性非常强,哪里订单多、房租低、物流方便就往哪里走,而他们的员工就更是如同流水了。我们的调查却抽到了不少这样的企业,他们的工作环境令人震惊:离大马路不到50米的距离拐进来便是密集的城中村,楼与楼之间的间距只有1.5米左右,狭窄的小路上却“车水马龙”,三轮车、电瓶车前后夹击,行人也没有“右行礼让”的基本常识,哪里有空哪里钻。而我们大量的样本企业,就隐藏在这城中村胡乱排列的居民楼里,不单在地图软件里找不到他们,就是在当地街道或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要找到他们也十分困难。而这些企业的生产环境也非常恶劣:20-30平米的面积就是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所在地,员工们在轰隆隆的机器声中按件计酬,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空气里弥散着各种粉尘和毛絮,而这些污浊的漂浮物极容易引起人皮肤过敏或呼吸疾病。在这样的制衣厂调研一天,调查员往往大汗淋漓,头发上、皮肤上都是汗水夹杂着各种颜色的毛絮,难受之极。而在这里工作的工人,却天天如此。值得乐观的是,这样的企业往往没有门卫,我们进入成本低,且他们也往往比稍大的企业更容易接受调查,虽然他们可能根本就没有中层管理人员(除老板之外全是一线员工)。
每一次的调查都让人无限感慨微观数据的获取之艰,以及每一个调研环节如何尽可能地保证数据质量。而更让人担忧的,却是这些只知道“制造”却不知道“制造什么”的制造业企业。当经济大潮退去,裸露在沙滩上的往往正是这些弱小的企业和他们的员工。
企业调研心得与感想篇三
百年近代中国史人物辈出,吾独服曾文正公一人而已。既没有中兴名臣一般所具有的杀伐决断之权,也无中兴名将所需的充足财赋供应,更缺乏历代中兴所史不绝书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但曾文正公却实现了剿灭洪杨、开启洋务、再造乾坤的不世功勋。其中的关键,在于文正公的勤奋和执着,在于文正公“结硬寨、打呆仗”的湖湘文化气度。
此刻,窗外雷雨大作,若能独自猫在清静的书斋,泡一壶浓浓的凤凰单枞,总会是十分相宜的。这篇专家视点中,不想吊书袋般再将曾文正公科考、交游、事功、文章等事迹一一罗列出来,搜索枯肠的写一篇考据文字,只是想结合今天在潮州的调研,谈一谈我从曾文正公“结硬寨、打呆仗”的六字箴言中领会的三点深切感悟,这些思考将可能会对我们即将于7月在广东省12个区县开展的大规模调研工作有一些启发。
第一,万言万当,不如一个诚字。做事待人,是一个人在世界上立身的基本,而以诚待人则是将事情做好、将人际关系处理得顺滑融洽的根本。历史上,以机巧之心能胜一时,以聪明之智能胜利一个局部,但只有以诚感人、以诚做事才能胜一世,才能成就一个全盘的胜利。文正公打仗不是靠的聪明,更不是靠的兵法,而是靠的“结硬寨、打呆仗”的精神,这种精神说到底就是不怕吃苦、不怕吃亏、不怕流汗而完全按照既定工作流程稳步推进、全力执行的工作精神。诚,不是表面化为一种道德教条,而是要物化为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具体化为待人接物“将心比心”的工作态度、内化为自己的事业责任。截至目前,潮州调研之所以进行得还较为顺利,与我们院长期坚持的“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农民工一样劳作”的理念密不可分。调研中,我们看准了的战略方向就去做,而不要管一己之得失;在待人接物上,我们避免了“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功利态度,怀着时刻感恩的心态,真诚地感谢对方单位的帮助和支持,做到了上下融洽;在工作态度上,我们做到了流程化、规范化,善待团队每一个成员,让大家在相同的工作目标下爆发出最大的集体智慧和工作热情;在团队协作上,每一个调研人员都不是被动的接受任务,而是主动地创造价值,将工作任务内化为学术事业中重要的磨砺要求。
第二,做规划但不做预期,尽心焉耳已。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诚之学说朱子阐发最多,而文正公实践最深。文正公的实践心得中,一个最大的体会就是:“就事论事”。这个经验的关键在于:在做一件事之前,做好充分的规划和各种情况的方案设计,此时需要充分的理论讨论甚至辩难,但一旦付诸实行,则不要考虑中间是否顺利、是否要做,而应该“就事论事”,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态度将事情最终尽可能的做到极致。
潮州调研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无法深入企业,甚至一家企业联系4、5次仍然被拒绝的苦恼。我们一天要在10家企业发放调查问卷,但都不做预设,而只是尽心处理好当下的调研工作。虽然在工作过程中,不做预设的态度看起来是笨伯工夫,但实际上这或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不做预设会让自己更加清晰的把控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会对工作过程中可能突发的各种状况保有敬畏之心,会将事情尽可能的从“天意”到“人事”进行转化。工作要做到尽心,就意味着要将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操作好,即使不能确保达到最佳效果,但也要确保短期内、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内存在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性。
第三,比若机巧,不若朴鲁。我们都知道,事务性的工作最容易出现机械性疲劳,无论发放问卷、回收问卷还是沟通交流、修改问卷,这些工作都是一些重复性的事务工作,容易出现机械性疲劳。针对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解决办法:第一,对工作进行事后监控,并找到可规模化、可复制化的操作方法;第二,做好管理,以朴实的心态对待每一个调研人员,确保大家的工作热情,做到“10双眼睛替代1双眼睛”、“10个头脑取代1个头脑”。在潮州调研过程中,我们认真执行了第一个思路,尽可能做到了问卷事后控制,较好地解决这种疲劳操作。
但我认为,事中对于团队成员的人文管理比事后控制更加重要。作为小组负责人,应该勇于承担起那些最苦、最难、最耗成本的事情,在团队中产生示范效应并凝聚强劲的团队战斗力。此外,调研工作还应该尽可能地优化调研过程,把握好调研节奏,在不畏艰难完成调研任务的前提下,调查之余还可以举行一些探索地方掌故、人文考察的小活动,尽可能化解大家的思乡之情,尽可能让大家感觉到组织对于每一个调研成员的关心和爱护。如此一来,才能激发出每一个人的工作斗志,将困难和问题克服在工作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事后补救的枯燥和烦闷。
看了企业调研心得与感想的读者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