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国家监察》个人心得范文
五集纪实专题片从五个不同角度开始剖析介绍,小偏整理了观看《国家监察》个人心得,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观看《国家监察》个人心得一
近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和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反映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效的五集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火热播出,一时间倒不尽的茅台、黄金仁国鼎、不敢花等热词火爆网络,各种贪污手段、反侦察手段、卧底桥段等堪比影视剧。一个个“大老虎”“小苍蝇”落马表明,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缺失,背离初心、遗忘使命的危害是巨大的,其结果必将是遭到人民群众的唾弃,遗臭万年。
五集纪实专题片从五个不同角度开始剖析介绍,有高官大恶,有小官巨贪,有的侵吞国有资产,有的腐蚀民生资金,有的占用扶贫救命钱,更有纪检监察内部人员充当卧底做腐败分子保护伞。尽管他们机关算尽,却也难逃法网,在他们留下悔恨泪水的同时,也警示着全体党员干部要廉洁自律,管住自己的双手。
要以此为鉴,提高认识,管住双手。贪腐之源往往都是因为管不住自己内心的邪恶欲望,忍不住伸出不该伸的手,党员干部在观看了《国家监察》后,更应当提高认识,不断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领会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学习精神,不断用先进思想、理论武装自己,提高认识,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才有能力去抵挡一切牛鬼蛇神,抵御来自外界的腐蚀。
要以此为鉴,护航民生,以民为天。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资金是任何时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染指的。人民群众是党的执政之基,必须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保护好民生就是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不动摇的最基本体现。
要以此为鉴,聚焦脱贫,决胜小康。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体党员干部和扶贫干部万众一心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艰苦奋斗这么久才取得的成绩,人民群众决不允许个别党员领导干部来毁坏脱贫攻坚的大好成果。脱贫领域是最后的底线,必须全面加强对扶贫领域的监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
要以此为鉴,强化制度,全面监督。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制度保障,落实全面监督制度体系,让权力在严格完善的制度下有效执行。
观看《国家监察》个人心得二
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联合摄制的五集纪实反腐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1月12日开播,这部共五集的专题片可谓精心打磨、精彩呈现。该片,每集容量大,承载的信息多,但节奏处理比较快。最突出一点,是用事实说话,真实案例,直击人心。专题片制作团队从近两年来发生的大量真实事例、案例中“海选”出20余例,首次披露了背后鲜为人知的大量细节。全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勇气,谋划、领导、推动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探索走出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自我监督有效途径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近日来,引发社会各界热议。
该片积极回应了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勇于暴露触目惊心的贪腐丑恶,片中许多案件的细节都是首次曝光,被热评为“猛料”十足。如第一集曝光了秦光荣北京和老家各有上千平米“大院”。王晓光家里堆满4000多瓶茅台酒,让下水道倒茅台年份酒。艾文礼带3个箱子交代问题、袁仁国收5公斤黄金“仁国鼎”……第二集,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案在家里堆了2亿现金!收受贿赂到麻木了!满墙都是钱,为了防止被查,他把这所房子叫“超市”,是暗号。第三集冯莹盈挪用扶贫款案,让人看到了无孔不入的“苍蝇”和没有底线的“微腐败”和贫困县安徽省阜南县“刷白墙”的形式主义。第四集暴露了曾获“全国优秀院长”称号的医院原院长,用隐蔽手段与医药代表勾结,从中获利。第五集把镜头对准了纪检监察干部自身。甘肃省原副省长虞海燕的落马,牵出了纪委“内鬼”。某省纪委原副书记向老板泄露工作机密等等。
这些案件,让小说和电视剧和中的情节和桥段相形见绌,十分触目惊心,令人发指!该片,不是为了曝光而曝光,而是凸显警钟重锤让“不敢腐、不想腐”成为铁律和必然,释放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重要信号。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国家监察》电视片站在新时代的高点,纵横捭阖,以事实为依据,直击人心,暴露触目惊心的贪腐丑恶,并高屋建瓴地全景展现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强化自我监督有效途径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强力释放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重要信号。凝心聚力,鼓舞士气,提振信心,是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生动“电视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