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10篇

楚雯分享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如果教师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水准没有学生的成绩来加以证明,往往是不能自圆其说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10篇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1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李玉就与扶贫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有叫我蘑菇院士的,有叫木耳院士的,其实木耳算是蘑菇的一种,我们做的当然不只有木耳,但木耳确实做得最早。”李玉说。

地处长白山余脉的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不适合玉米生长,却是黑木耳种植的“温床”。一个偶然机会,李玉与当地建立起大学带动产业、科学家扶持栽培户的合作。此后一有时间,他和团队就同这里的农民摸爬滚打在一起,把功课做到农民炕头上,面对面教学、手把手指导,培育新品种,采用全日光间歇迷雾技术栽培黑木耳,推广微孔出耳技术……历尽艰辛,让餐桌上的“一盘菜”,成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黄松甸镇老镇长崔成回忆说,当年还没通高速公路,摩天岭的盘山公路湿滑难走。有一年春节下着大雪,李玉来了,他轻描淡写地叙述着路上的惊险——有辆车和他们相向而行,眼睁睁看着就翻到沟里去了。那天,崔成带他去农户家拜年,留下了一段“大年初一专家访农家”的佳话。

30多年过去,如今的黄松甸镇已成为中国黑木耳之乡和示范产业重镇,建成“中国黄松甸食用菌大市场”,年交易额达27亿元。当地农民亲切地称李玉是帮自己在蘑菇地里“捡钢镚儿”的“财神爷”。不少人因栽培木耳致富了,这里几乎家家户户开上了小轿车。他们中的不少人包括崔成在内,都已成为李玉团队的技术员,仅派往贵州的就多达20余人。

2005年,李玉又提出沿102国道,在吉林、蛟河、敦化、汪清、珲春等地建设百公里蘑菇长廊,得到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吉林的食用菌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黑木耳、香菇、平菇、滑子蘑等传统品种稳步发展,灵芝、银耳、桑黄、大球盖菇等珍稀品种发展加快,由李玉和他的团队帮助建立的磐石取柴河滑子蘑基地、白山大山合香菇基地、德惠米沙子金针菇基地、和龙八家子桑黄基地等等,在助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2

1967年,从小在城市长大、毕业于山东农学院的李玉被分配到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地区工作,一干就是11年。这里常年干旱,风沙漫天,八百里瀚海满目荒凉。乡下交通条件较差,一下起雨来,泥泞的道路滑得让人连鞋都穿不住。搞农业科研就要与农民奋战在一起,按要求,农业科技人员要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可李玉当时工作的村庄还很穷,当地农民还在吃返销粮,家中没有多余粮食。考虑到农民的困难,干了一天活的李玉常常要一步一滑地饿着肚子回公社食堂吃饭。农村的贫困,那时就在李玉心底打下了深深烙印。

即便条件如此艰苦,李玉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专业所长。他把很多品种拿到生产队和山里的试验站去试种,就连过春节也不回家,和知青、农民一起过大年交朋友,一心要改变这里的贫穷落后面貌。通过试验、示范、推广,他把过去的大垄旱作变为畦田平播密植,以增加植株的灌溉量,提高粮食产量。在他的帮助下,他工作的扶余善友公社善友大队成为当时农业科学试验种田的典型,当时的农业部部长曾前来视察。10年间,他蹲过点的扶余善友和洮南岭下两个公社双双被评为吉林省的“红旗公社”。

1978年,李玉考取吉林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从奋战了11年的田间地头又重返校园。当他告别这片土地时,他知道,自己美好的青春时光是与这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连在一起的。正是在这里,他坚定了初心,那就是为党为国为人民服务,真心爱农业,真正做到扎根土地,以自己所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断研发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科技成果,通过科学技术让农民早日富裕起来。

读研究生期间,李玉师从著名菌物学家周宗璜教授,这决定了后来他一生的专业方向。当时,中国菌物学研究几乎还是一穷二白,他跟着导师从无到有,潜心实验,钻研文献,留校后又带领学生跑遍全国,调查菌物分布,收集标本开展各项基础研究,建成了国内领先的菌类种质资源库,其中仅黏菌就报道了400余种,占世界已知总量的三分之二。发现新记录菌种148个,命名36个黏菌新品种,成为第一个命名新品种的中国人。经过多年努力,他和团队终于成功创立了体系完备的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专业,完成了导师“把菌物研究继续进行下去”的遗愿,并于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当选院士的消息轰动了吉林省,那时,吉林省属单位还没出过院士,李玉自己也很激动,“就觉得我们吉林省终于翻身了!”他说。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3

孙老师的为人是学术的人格化,孙老师的哲学是人格化的学术。他的哲学研究与哲学教育所具有的正气和大气无不贯通在他日常与同事、学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中。我们尊敬和爱戴孙老师不仅仅是对他科研能力、教学魅力的欣赏,更是对他寻求和践行崇高这一生命理念的由衷敬佩。和孙老师在一起,我时刻能获得一种投身哲学研究而不计得失的勇气、力量和魄力。如今已离开孙老师在外地工作,老师不在身边,但老师要求我们对学术的热爱、敬畏和尊重时刻激励和鞭策着我前行,我不仅要尊重我自己,让自己配得上是高尚的存在,更会尊重哲学,让自己的研究配得上真正的哲学学问。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4

从事哲学研究和哲学教育 40 年来,孙正聿教授出版学术专著和理论普及读物 30 余部,发表学术论文 300 余篇,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和奖励 30 余项,是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获得者。《哲学通论》是孙正聿教授教材建设的代表性成果,于 1998 年首次出版,迄今已出版 9 个版本,发行数十万册。《哲学通论》教材及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首届全国微课大赛特别奖,被收入“中国文库”“人民·联盟文库”“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21 世纪哲学系列教材”,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人学习和研究哲学的必读著作,卓有成效地推进了我国的哲学教育改革,推进了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哲学观念变革。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5

孙正聿教授在自己的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中,最为看重三个东西:一是思想,二是逻辑,三是语言。他说:所谓“思想”,就是要有独立的创见,这就需要“在有理上跟自己过不去”;所谓“逻辑”,就是要有严谨的论证,这就需要“在讲理上跟自己过不去”;所谓“语言”,就是要有优美的表达,这就需要“在叙述上跟自己过不去”。孙正聿教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讲理”的艺术。每次走上讲台,他都只带一支粉笔、一杯茶,从宏观线索的勾勒,微观细节的阐述,逻辑分析的独白,讲解视角的转换,典型事例的穿插,思想感情的交流,疑难问题的提示,人格力量的感染,理论境界的升华,直到恰到好处的板书,均成竹在胸,挥洒自如,水乳交融,把听者带进引人入胜的境地”,是他的哲学教学基本理念。在孙正聿教授这里,教学的过程就是育人的过程,育人的过程就体现在教学的过程,教学和育人是水乳交融的。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6

孙正聿教授在哲学研究中提出并论证了一系列在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的学术观点:其一,哲学是对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即把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作为自己的批判对象,变革人们构成思维的诸种前提,从而变革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和实践活动;其二,哲学的本体论是一种追本溯源式的意向性追求,是一种理论思维的无穷无尽的指向性,为人们的全部思想和悉尼各位提供世界观意义的根据、标准和尺度,“本体”永远是作为中介的自我扬弃的;其三,哲学作为“思想中的时代”,既不是以“表述”方式陈述时代的经验状况,也不是以“表达”方式传递人们对时代的情感意愿,而是以“表征”方式塑造和引导新的时代精神,“表征”是哲学的存在方式;其四,辩证法理论是关于思想具体的理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思想的内涵逻辑,马克思的辩证法则是以《资本论》为标志的历史的内涵逻辑;其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出发去看待人和世界的关系,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哲学改革,把追求“世界何以可能”的哲学变革为探索“解放何以可能”的哲学;其六,以哲学方式面向现实,需要时代精神主题化、流行观念陌生化和基本理念概念化,使哲学真正成为“思想中的时代”;其七,以《从两极到中介》(1988)、《从层级到顺序》(2001)为题概括了“现代哲学的革命”、“当代哲学主流”和“当代哲学趋向”,表征了我们时代的时代精神,并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的历史与逻辑》为题总结了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和时代使命。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7

丁仁彧,医学博士,教授,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博士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辽宁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栓与止血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医从教16年,立足重症医学,为学生量身制定个性化教学培养计划,倾囊相授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巧。从甲流到H7N9,从爆炸伤员救治到洪水救灾,他责无旁贷。曾任辽宁第二批援疆医疗队塔城地区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救治重症患者近800名。新冠疫情发生后,他担任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队长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80张重症床位,率先开展体外膜肺技术, 成功救治120余名新冠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8

吴福全扎根草原教育22年,在教学中,秉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探索形成化学学科“222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做学习的主人,教学质量显著。作为班主任,吴福全爱生如子,坚持尊重和信任是最好的成长催化剂,用细心和耐心温暖困难学生。他善于抓住学生成长中的闪光点,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进行表扬、鼓励、引导,吴福全所带班级曾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班集体”。

先后出版发行高三复习材料《高考模拟试卷汇编——理科综合》,先后主持参与课题《化学学科“2223”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民族中学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教学研究——“2223”高效课堂教学研究》《通过有效活动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等,发表论文《浅谈加强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高中化学教学中班主任教育影响分析》等。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9

在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方面,阿拉坦仓教授讲授过《半群方法和非线性发展方程》、《数学物理方程》、《实变函数》、《常微分方程》、《几何与代数》、《解析几何》等主要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好评。他指导的论文《辛空间两类算子的谱分析》在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合作编著的《常微分方程简明教程》教材2007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主编的蒙古文教材《常微分方程》立为全国“十二五”规划蒙古文教材选题项目,阿拉坦仓教授已经培养了9名博士、28名硕士,现指导5名博士生和8名硕士生。他主持的《少数民族地区数学分析系列课程改革、建设与实践》获内蒙古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讲的“常微分方程”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精品课程,参加过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研究论文发表在《中国大学教学》等杂志上 。2009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1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教学名师。

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阿拉坦仓教授还曾兼任过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馆长职务10余年,担任教育部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副主任委员,少数民族图书馆专业委员会主任等学术职务,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等刊物上发表4篇论文。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10

阿拉坦仓教授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36篇SCI、29篇EI)。其中有美国的“数学分析及其应用”2篇、“线性代数及其应用”1篇,德国的“数学通讯”2篇,瑞士的“积分方程与算子理论”、罗马尼亚的“算子理论杂志” 各1篇,蒙古国的“蒙古数学杂志” 2篇;在我国数学、物理、力学界的著名学术期刊“中国科学A辑 数学”发表论文4篇,“数学学报”发表5篇,“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数学进展”、“数学物理学报”、“力学学报”、" 固体力学学报"、“物理学报”、“Chin. Phys. B”,“Commun.Theor.Phys.”、“Appl.Math.& Mech.”等期刊都刊登过他的论文,这些结论先后被SCI引用71次,国内引用490次,其中包括罗马尼亚、匈牙利、塞尔维亚、陕西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的多名学者。此外,ESI统计显示,阿拉坦仓教授在 2009年发表的2篇论文2012年进入全球数学论文被引情况百分位分析10% 。两篇论文发表在SCI 2区,Top期刊。阿拉坦仓教授1998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标兵,199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年科技奖,2003年获得内蒙古大学科技创新二等奖,2004年获“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02、2004、2008、2010、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111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11年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2012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被推荐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他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无穷维Hamilton算子及其应用”(内科鉴字[2007]第 2 号)被内蒙古自治区科委组织的专家组评定为“国际领先”水平,2007年主持荣获首届自治区自然科学三等奖, 2012年主持获得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10篇相关文章:

202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人物介绍

202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体会启发

学习2021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事迹心得感悟

202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十位教师的先进事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个人心得体会【5篇】

202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心得感悟

202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2021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心得体会800字5篇

    154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