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事迹>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7篇

舒淇分享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事迹吧,事迹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希望大家喜欢!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篇1

9月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经过中宣部、教育部邀请教育专家、一线教师、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等代表的严格审核和民主投票,最终评选出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2018年度“荆楚好老师”马丹入选。

2018年,楚天都市报“寻访荆楚好老师”栏目以《武汉“最美援藏教师”组建西藏首个啦啦操队》报道了马丹老师的事迹。同年,马丹获评“荆楚好老师”荣誉。2019年,马丹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今年,马丹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49岁的马丹是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的教师。她作为形体课兼礼仪课的教师,在28年的从教生涯中,以“尚礼、塑形”作为教学目标,以“弘礼、塑人”作为教育目标,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自2016年以来,她两次申请参加“组团式”援藏工作,用无私的爱关心藏族孩子发展,坚持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农牧民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先后资助多名藏族学生完成学业。

援藏期间,马丹发现很多藏族孩子都有歌舞天赋,只是缺少更大的舞台和更广阔的天地。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她创建了一支充满特色的舞蹈啦啦操队,为的是将更多的孩子带上更大的舞台。三年如一日,她亲力亲为带领学生进行舞蹈啦啦操的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7月,马丹带领舞蹈啦啦操队代表西藏自治区第一次参加全国比赛就获得了冠军。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篇2

9月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教师郭晓芳荣耀入选。

郭晓芳出生于1979年12月,是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教师,也是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总班主任。曾获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在“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上,郭晓芳讲授新时代“云端”思政课,从人物主题、内容形式、传播渠道多维度创新,将思政教育“养分”融入学生喜爱的时、事、人、物等“活教材”中,打造出46个大课专题、600余个配套课程。她的创新课堂覆盖全省2.8万余所学校并辐射全国,单节课学习人次突破3000万,单个平台学习人次突破1亿,形成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我是接班人”网络思政品牌。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篇3

孙怡,女,汉族,1980年10月生,中共党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一幼儿园副园长、教师。

22年的从教生涯中,她扎根学前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职责,坚持不断学习、探索提升,用爱心、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每名幼儿。挂职支教期间,她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将一所新建幼儿园办成了教学设施完备、教学理念先进、办园规模较大的幼儿园。

她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学校、进课堂,为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贡献教育力量。曾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篇4

马丹,女,汉族,1973年4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她作为形体课兼礼仪课的教师,在28年的从教生涯中,以“尚礼、塑形”作为教学目标,以“弘礼、塑人”作为教育目标,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生。

自2016年以来,她两次申请参加“组团式”援藏工作,用无私的爱关心藏族孩子发展,坚持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农牧民学生家里进行家访,先后资助多名藏族学生完成学业。她始终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创建了一支充满特色的舞蹈啦啦操队,带领学生走上全国舞台。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篇5

李粉霞,女,汉族,1976年2月生,中共党员,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她是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连续四届参加数控技能大赛,取得全省数控铣工职工组第一名。

她潜心教学,重构课程体系,实施“项目化+思政化+信息化”教学改革,打造有趣、易懂、接地气的课堂。她因材施教,建立“传、帮、带、练”四级培优机制,探索出“分梯次、能力递进”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她注重团队建设,构建“帮、练、赛、聘”教师培养模式,创建工作室,打造了一支优秀的职业教育创新团队,开发实训项目服务企业。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山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篇6

“教师是我们的职业,教学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没想到思政课这么有意思!”“长知识啦!”……每周六晚8点,“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准时开播。屏幕上,不断有学生留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教师郭晓芳,创新课堂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深受学生喜爱,总学习人次超过12亿。

四十载教书育人,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把“哲学的目光”聚焦于对“真善美”的求索,以哲启思、以文化人,培养了一大批哲学教育和科研人才。

“教师是我们的职业,教学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即便早已是著作等身的著名教授,面对课堂,孙正聿依旧严肃认真,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受众认真准备。2020年暑期开学时,哲学社会学院为本科生新开设了一门“理论思维讲习班”的课程,74岁高龄的孙正聿坚持上课,一学期下来,瘦了10多斤。课程结束后,《学术研究的理论思维》这本书也“新鲜出炉”。

2016年8月,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学校教师马丹成为首批国家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教师中的一员。初到西藏,马丹身体经常出现不适。但她没有退缩,主动向身边的老师学习藏语,了解当地地理和文化,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生活。

看到部分藏族学生因家庭生活和学习困难面临失学,马丹拿出工资,资助了6名孩子上学;尼玛拉姆是一名孤儿,马丹细心帮其补课,在2019年艺术高考中,尼玛拉姆以高分通过了艺术专业考试……正如马丹所说,“选择了援藏就选择了奉献和担当!”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篇7

“孩子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就”

教师是一个温暖的字眼。许多教师在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爱心、知识、智慧点亮学生心灵。

2000年,当李粉霞教授第一次走进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面对的是不少缺乏信心的孩子。她就暗暗下定决心,要让他们重拾自信,找到自我价值。

于是,李粉霞把大量的时间都留给了学生。早上跑操,跑在班级队伍最前面的是她;晚上自习,坐在教室最后面的是她。她细心观察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了解着他们的日常点滴,给予他们温暖与力量。“好好学习,掌握更多实用技能,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可能,这里就是梦想起航的地方。”李粉霞常常这样激励学生。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她,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第一幼儿园教师孙怡从事幼儿教育22年来,用爱心呵护近千名孩子,用爱心温暖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在教学中,她仔细琢磨研究各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努力把自己全部的爱心、耐心、细心倾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她坚持以孩子为主体,以孩子的终身成长为前提,让孩子能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果实。

帮助残障孩子打开封闭的心灵,支撑起他们生命的尊严与生活的希望,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周美琴努力的方向。

周美琴将“康复训练”与“文化学习”并重,构建起适合听障、智障、脑瘫三类残障孩子发展的教育体系。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挫折时,我感受着无尽的关爱。逆境中,无数双手将我扶持……”学校一名学生毕业时写下这样的诗。周美琴说:“孩子的成长,就是我的成就。”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材料7篇相关文章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优秀5篇

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个人先进事迹10篇

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事迹10篇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及事迹材料十篇

教师模范事迹材料范文8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先进事迹10篇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事迹学习心得体会范文5篇

2022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感人事迹心得5篇

    1575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