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金融内容(3)
政府工作报告金融内容篇3
在“2016年重点工作”这一部分,围绕着“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这一主线,就金融监管体制、利率和汇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打击非法集资等多个方面提出要求,很多提法值得细细解读。
总体来说,对2016年金融工作的部署,进一步强调“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两方面并驾齐驱、互相促进,共同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在金融监管方面,报告首先提到要“加快改革完善现代化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这无疑将金融监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金融体制改革中,监管体制改革已经箭在弦上,势在必行。下一步,金融监管方面将有“三大重点”:
一是明确监管改革方向。
为适应金融业发展的实际,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有两种途径,即“职能整合”和“机构整合”。职能整合,是指以“双峰监管”模式为参考,围绕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这个重点,将“三会”承担的宏观审慎监管职能集中到央行,“三会”集中精力负责行为监管。而机构整合,是指参照“双峰监管”模式,由央行负责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在“三会”的基础上,组建金融监管委员会,统一负责行为监管,促进行为监管的统筹协调。这两种改革途径,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合二为一。应该说,改革的实质在于职能整合。
二是关注重点监管对象。
近几年,我国在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民营银行全面开闸等多方面,都有付诸实践,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现象层出不穷。金融监管有必要与时俱进,构建与新生的金融事物相匹配的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相关部门与金融监管部门的合力监管,以适应日新月异的金融业发展需求,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报告提到“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扎紧制度笼子,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诈骗、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突出了对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互联网金融等重点领域监管工作的重视。2016年,将是互联网金融告别野蛮生长的“规范发展年”。
三是探索监管有效途径。
报告中提到“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法制化建设”、“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加强全口径外债宏观审慎管理”等,为之后如何具体开展实施金融监控、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指点迷津,明确措施。有效推动金融监管,必须围绕“三张清单”来解决问题:从政府角度上,要拿出“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从企业角度上,要拿出“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该干什么,把握风险底线;从市场角度上,要理出“责任清单”,平衡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律的“两只手”。总之,主要的目的是“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在金融创新方面,随着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深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行业迅猛发展,金融监管对现有各类企业金融业务创新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金融创新不仅需要快速发展,更需要阳光化、透明化的规范发展。报告中,对2016年金融改革在金融创新方面提出了如下要求:
第一,优化利率市场化下的金融市场。
利率市场化后,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大大提升,市场利率的频繁波动将成为常态,进而导致本外币利差出现更为频繁的波动,推动资金的跨境流动,外部金融环境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将随之增强。报告提出“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实际上是希望在“大众创新,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构建的创新要抓住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跨境收支、国际贸易等业务带来的优势,积极探索自贸区为企业设立本外内外互通的自由贸易账户的经营模式,增强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性,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第二,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的重要性。
报告再次强调,深化大型商业银行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对此,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商业银行应主动摒弃“规模情结”,确立差异化发展战略,通过转型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和盈利结构,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通过战略定位差异化,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形成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和能力的商业模式;业务结构综合化,更多发展财富管理、交易金融等非信贷业务,调整客户结构,提高小微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比例,借助优势产品的研发,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运行模式轻型化,构建起资本消耗少、风险权重低、更安全可控的资产与业务体系,建立更高效灵活的公司治理架构和机构网点体系;发展思维网络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深入分析客户消费模式和风险偏好,提供更加贴近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同时,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探索投贷联动,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化和差异化的服务。
第三,重视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的发展。
在过去,由于农民缺乏抵押物、农村地区信用评级较低、农村金融网点缺乏等因素,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而言,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困扰我国农村发展和中小企业成长。2016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战”,“三农”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亟需得到缓解。一方面,要通过在农村地区加快设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以及民营银行、村镇银行等,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数量,同时结合互联网金融等方式,提高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构建多层次、广覆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土地使用权、宅基地等作为抵押物的成为可能,增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更好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工作。
绿色金融是我国从资源和环境消耗型经济发展转化为以技术创新为引导的绿色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在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绿色金融资源配置作用至关重要。以绿色产业、绿色经济为切入点,研究制定差异化的绿色金融政策,是当前金融机构支持绿色产业发展的方向。下一步,应尽快建立绿色金融相关的法律体系,将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等纳入其中。银行业机构应主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推动绿色债券。同时,强化财政和金融监管部门对绿色金融产品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