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乡村旅游工作会上的讲话(2)

佩珊分享

  乡村旅游工作会上的讲话篇2

  同志们:

  3月28日,市政府刚刚召开了“迎世园”唐山市旅游提质升级动员大会,会上曹全民副市长对全市旅游提质升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今天,我们召开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全省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落实曹全民副市长在“迎世园”唐山市旅游提质升级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研究部署下一个阶段全市乡村旅游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心聚力推动我市乡村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实现旅游业倍增计划做出积极贡献。

  上午,我们观摩了栗香湖乡村旅游片区开发建设情况,刚才迁西县又作了经验介绍,讲得很实在,各地要认真借鉴学习;我们对获得荣誉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陈福利同志就全市乡村旅游发展工作进行了总结部署,任务明确,大家要抓好组织落实工作。下面,就做好乡村旅游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乡村旅游将休闲观光旅游活动与品味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化、走进农家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向广大游客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休闲旅游天地,是我国旅游发展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广的领域。

  发展乡村旅游是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乡村旅游以生态、环境、文化和绿色农产品等为资源,是一种典型的生态经济形式,它的发展有利于扩大经济总量、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数据显示,当前民众的旅游观念正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执著于在黄金周期间到热门景点看“人”,而是选择更为自由灵活的旅游方式,乡村旅游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近年来接待人数和收入年均增幅都超过20%,游客增速明显高于旅游景区点。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城镇居民“5+2”生活模式的重要载体,成为国内旅游发展的主战场。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责任,又是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繁荣县域经济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一手牵着农民,一手牵着市民;一手托着农村,一手托着城市;一肩挑着一产,一肩挑着三产。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带动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加快优化产业结构;能够吸引更多的农民和企业投资创业、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规模,促进县域经济更加繁荣;能够发展农业的生态、文化等功能,满足城乡居民对绿色农产品、生态产品、文化产品等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现代农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实践也表明,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有效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而且能够推动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农村生产组织方式、社会结构产生重大变革,是丰富旅游业态、满足旅游需求的需要,更是推进城乡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有效的推进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繁荣发展。

  二、要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促进我市乡村旅游提质升级

  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总体上看仍然处在低档开发、自我滚动发展、各类模式探索阶段,水平比较低,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如发展思路不开阔,内容单调,品位较低;融资渠道不宽,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专业管理人才匮乏等。希望这次会议后,各地认真挖掘辖区内乡村旅游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服务,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使之成为全市旅游业的亮点。

  (一)贯穿全域旅游理念,准确把握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目前,旅游业已经跨越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单体发展的阶段,迈入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全域旅游发展的新时代。乡村旅游发展速度很快、容量很大,正在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我市已经编制了《唐山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0年)》,确定了“一环三带多点”(“一环”即唐山市中心区周边郊野环线;“三带”即北部燕山旅游带、中部平原旅游带、南部沿海旅游带;“多点”即合理布局多处乡村旅游点位)的总体布局,提出了逐步实现大区域综合发展,形成乡村旅游线性产品;小区域集聚开发,建立乡村旅游综合体;以“多采乐园,长城人家,渔家风情”为三大主题,合理布局发展乡村旅游系列产品;实现多点位特色打造,提升乡村旅游亮点的整体思路。下一步,我们要融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对《规划》进行修编,准确把握发展定位,促进我市乡村旅游科学发展。全市已有50多个村编制了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方案或规划,今后要推动更多村编制规划,促进乡村旅游有序开发。

  (二)创新乡村旅游产品和业态。唐山市的地理格局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结构,也成就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为我市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提供了基础条件。但在开发过程中对资源利用缺乏特色规划,经营模式单一,很多地方均以“农家乐”和“果园采摘”为主,许多乡村旅游项目都是跟风上马,产品雷同度高、同质化竞争激烈。这种发展水平与城市游客对乡村旅游的要求是不相吻合的,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我们应该全方位、全产业链地审视乡村旅游的产品业态布局,加快推动乡村旅游由传统的食宿、观光为主向休闲、体验、度假转变,打造乡村旅游的“农家乐”升级版,开创乡村旅游的“食宿+”新模式。要在妥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和养老养生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探索形成多类型、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三)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现在很多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一家一户、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的状态,现代旅游产业体系配套不健全。我们要从加强组织化入手,加快旅游市场化运作,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成立合作社、股份制公司、或适度引入工商资本形成“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公司+基地”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农户闲置的资产、富余的劳动力、丰富的农事活动,进行乡村旅游的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品牌打造。构建“乡村旅游+旅行社”链条式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通过合理分享利益,形成“一盘棋”思想,激发各自潜能,引导农民实现合理分工,从分散、零星的旅游接待活动转向组织化、网络化经营,由自给自足、独立运作的接待经营户转为分工协作、配置合理的接待经营体系,在产品开发的横向扩展和产业体系的纵向拓展上下功夫,推动产业化发展,扩大乡村旅游综合效益,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积极鼓励乡村旅游创业就业。用好乡村旅游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乡村旅游项目的前期引导、借款贴息、规划编制、宣传促销、奖励性补贴等方面,加强对农户和经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和担保支持,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助或贴息。积极整合发改、交通、农业、电力、水利、建设等有关部门相关专项资金,努力提高用于乡村旅游发展相关重点项目建设的比重,并积极争取国家旅游专项资金和国债投入。引导和鼓励中介组织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资金融通、信用担保、融资租赁、项目融资、信托投资等服务,探索推行动产抵押、权益抵押、林权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等担保形式。吸引社会资本、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来,鼓励和引导文化界、艺术界、科技界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开展规划设计、创作创意、经营管理等,弥补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经常面临的资金和人才的短缺,快速提升乡村旅游的品质和层次。

  三、要因势利导,切实加强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组织领导

  乡村旅游是一个农民拥护、市民需求、潜力巨大、效益明显的新型产业,要把乡村旅游业搞得红火,把旅游特色村、镇建设搞出特色,搞出水平,关键在组织领导。

  (一)要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乡村旅游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事关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各县(市)区旅游部门要做好乡村旅游的宣传推介、人员培训和市场信息的搜集发布等工作,同时,主动与农口部门协调,共同引导农民利用现有的生产生活资料投资发展乡村旅游;主动与工商、税务、卫生、公安等部门对接,降低乡村旅游办证门槛、简化办证手续、减免办证费用。

  (二)要加强科学指导,创新发展模式。坚持开拓创新,引导乡村旅游向创意方向发展。创意是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各企业和乡村旅游点要以科技为手段,将文化等创意元素巧妙的运用到乡村旅游发展之中,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休闲娱乐需求。发展乡村旅游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依托特色资源,立足市场需求,搞出自己的特色,走出自己的生财之路。要深入研究和把握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确保我市乡村旅游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三)要坚持以农为本、以乡为魂。要坚持把农业、农村、农民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依托,要把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作为基本遵循,切实维护好、保障好农民的应有利益。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示范带动、政策扶持,引导鼓励农民自觉投身乡村旅游发展,使广大农民成为乡村旅游最直接、最主要的受益者,避免出现农民“失土又失业”、“出力不受益”。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把保护村庄原有的格局和整体风貌放在乡村旅游开发的首要位置,尽可能保持乡村的原真性。不得大兴土木,大肆拆旧建新,破坏生态环境、民族村寨和古村落文化遗存,随意改变乡村风貌,让游客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

  (四)要坚持打造亮点、突出品牌特色。各地要把特色贯穿到乡村旅游发展的每一个要素和每一个环节,在特色上做足文章。突出乡土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各地要特别注重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在吃、住、行、游、购、娱各个旅游要素上都要体现地方乡土特色,展示当地文化内涵。要坚持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实现错位发展。要立足于本地独特的资源环境,用创意提升主题,以差异彰显特色,不断创造新的亮点和卖点。要增强品牌意识,品牌是形象,更是难得的无形资产。各地要把培育品牌作为提升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品质的重要措施来抓,结合本地实际策划推出一批系列品牌产品。要加强市场营销,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等多样化媒体宣传推介。

  同志们,发展乡村旅游,是一项惠及城乡、造福百姓的美好事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希望大家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以扎实的工作,全力开创我市乡村旅游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419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