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芦花荡优质课教案设计(2)

炎婷分享

  先有学生讲述自己了解到的作者情况,教师最后补充,放映图片,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强调几个重点知识:《白洋淀纪事》、《荷花淀》、“荷花淀派”、诗体小说。

  2、介绍背景 以教师补充为主,(放映“背景介绍”)

  3、检查字词

  1)给汉字注音

  竹篙 疟子 寒噤 蹿 泅着 仄歪 飒飒 白洋淀 莲蓬 提防 转弯抹角 张皇失措

  趴下 竹篙 浸透 荷花淀

  扒手 蒿草 侵略 绽开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

  1、小心防备。( )

  2、央求。( )

  3、尖锐;锐利。( )

  4、技能、本能。( )

  5、闲适自得。( )

  6、倾斜、歪斜。( )

  7、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

  8、方言,才夸口就出丑丢脸。( )

  9、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

  三 课文赏析

  1、引导学生回顾小说文体知识,包括小说的定义、小说的三要素、刻画人物的方法、小说的情节、小说的环境。(提醒学生注意积累,可以让自己的赏析有理有据)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能否用最简洁的语言介绍 故事梗概。

  文中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作者用哪些方法刻画人物的?试举例说明。

  明确情节:一次惊心动魄的 护送 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

  让学生结合课文谈对“惊心动魄”和“酣畅淋漓”的理解。

  可用“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 ”的句式说话,(先由学生归纳,再教师总结)

  可以有如下结论: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路途的危险上;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交通工具的简陋上;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军密集的火力上;

  护送的惊心动魄表现在敌我势力的悬殊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设下的圈套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敌人的愚蠢上钩上;

  复仇的酣畅淋漓表现在老头痛打敌人上。

  ……

  3、分析人物

  1)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主要人物——老头子的各种描写,标明什么描写方法。

  学生发言后总结:对其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第3、4段)

  行动描写(第55、57、61段等)

  语言描写(第21段等)

  心理描写(第47段)

  侧面描写:如第8段和第1段首句中的“呆望”以及 文中对二菱怀疑、不信任老头子的描写,都从侧面描写了老头子的英雄行为。

  2)你能概括老头子的性格特点吗?(先找到他的主要性格特点)

  明确:老头子的性格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

  让学生解释“过于”的语境意, 并且在文中找到依据。

  学生发言后总结:“过于”一指“非常”,二有“过头”的意思。所以,本句话既有非常自尊自信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这句话有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的作用。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过于自信: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第19段“不怕,洗一洗吧”

  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们”

  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

  过于自尊: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十分难过 “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火;

  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尊。

  追问学生:老头子还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回答后总结:高涨的爱国热情:年近六十,仍像青壮年一样,充满活力。

  爱憎分明:对小女孩等同胞充满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

  智勇双全: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引诱鬼子上当,痛打鬼子。

  3)欣赏精彩的心理描写

  请在文中找出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并细细体味。然后发挥想象,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学生赏析时教师可以提醒:体味这个比喻句的作用: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了老头子的心。

  明确:形象贴切地突出了老英雄内心的后悔程度非常深。

  学生补写二菱的心理描写,学以致用。找2-3名学生展示后,教师也可以提供一范例。 (这位老同志昨天说的话可不是放空炮,自己真是小看了他,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你看他,面对十几个鬼子毫不畏惧。想不到他足智多谋,原来把一大捆莲蓬放在船头,自己剥着吃,是在引诱鬼子。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象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鬼子在水里转怎么会不敢动弹?怎有一股血水冒上来?定然是水下设了机关,他可真有点子。他真有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叫他们头破血流!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让她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鬼子!)

  4)让学生概括两个女孩的性格特点。

  明确:爱国、舍己为人、勇敢、不畏艰险

  5)探究这些小人物成为英雄的力量源泉,他们都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文章有没有正面描写到这支抗日队伍?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怎么样的一支队伍?

  明确:从苇塘的歌声可以想见他们不怕艰险、豪迈乐观斗志昂扬,在敌后根据地,男女老少都发动起来了,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这歌声是对敌人最有力的打击。

  过渡《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其中一个原因,是得益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

  4、赏析环境描写

  1)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优美的环境描写

  2)齐读这些句子,感受它们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进而思考:怎样让文章富有诗情画意?

  学生可以小组合作,总结后发言。

  教师归纳明确: 选择富有美感的物象

  运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

  写出动感

  写出声音

  锤炼语言:叠音词、对句等

  3)以开头和结尾处的景物描写为例赏析,并体会其在文中的作用。(教师引导着集体参与,共同赏析,掌握方法)

  第一段:例:第一句:“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的气氛,而“星星也像浸在里”“像要滴落下来的样子”渲染了淀水的晶莹明澈,星星倒映在淀水里,随风泛起涟漪,给人要滴落下来的幻觉。

  第二句:写出优美的水乡却被敌人封锁,字里行间流露 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第三句:写出苇子长势旺盛。也把白洋淀人民在那种残 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 和力量。

  作用:渲染故事的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给作 品增添一种战斗的诗情画意。

  结尾处的:烘托作用:这是老头子致敌人于死地时,“向着苇塘望了一眼所 看到的美景,(老人此刻正沉浸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之中,那鲜嫩的卢花在老人的眼里,自然会显得格外美丽。)衬托出老英雄在痛打鬼子时内心萌发出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

  4)学生自由赏析自己喜欢的其他景物描写,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组内推荐班内展示。

  5)总结景物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5回顾全文,总结写法,概括主旨。

  写法 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主旨:小说描写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白洋淀人民对敌斗争的生活,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大女孩受伤,第二天严惩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艄公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通篇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四 课堂小结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一定要切合环境和人物的心情,切忌无根据地写景。适当的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

  五 练笔:你能把家乡的景物写得如诗如画吗?请尝试一下。

  六 课外阅读:课后也可以找《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来读一下,可以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看了“芦花荡优质课教案设计”的还看了:

1.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教学设计与反思

2.八年级《芦花荡》人教版的教案及原文

3.八年级语文人教版教学设计

4.七年级语文辅导计划范文3篇

5.初二语文的教学工作计划

1576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