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课前预习>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怎么培养

欣怡分享

  数学是学习生涯的重要科目之一,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预习数学的习惯很重要。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希望可以帮到你!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

  1.树立正确的预习观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之前,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预习观。我们可以把预习观分为传统的和新的两种。所谓传统的预习观就是课前能把课堂上将学习的材料看一看,上课时能有效地听老师讲课。这种传统的预习观虽说有很多的缺点但也还是有值得提倡的地方。新的学习观主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布置预习任务,要把预习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例如:查看家里的水电记录;去超市购物时研究商品的折扣;计算银行的利率等等。这可以说是新课程理念支配下的预习观,需要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预习的,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能使课堂上的交流更深刻、更充分。还能使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学生不会只局限于教材。

  2.认识预习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要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对于数学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者才会对数学学习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从而保持较高的成功期望、较强的学习信心和积极的学习行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不能仅仅把考试作为终极目标,而应该扩展到考试以外的更高层次。一旦学生把数学学习活动与自身发展以及社会责任等联系起来,那么他们就会感受到责任和使命,从而自觉地、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3.激发预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预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地养成预习的习惯。譬如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调动起预习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自己设计预习问题相互提问,或同学比武。其实,数学像语文一样,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自己看书,查阅有关资料,试着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就放到课堂上讨论。在讨论中,查过课外资料的同学就有种成功感,使他们体会到了课外阅读的价值,引来同伴羡慕的目光,从而带动其他学生也加入到阅读的行列中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教给预习的方法

  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但初次接触预习的学生缺乏具体的指导。而数学预习又不同于语文的预习,语文课中每篇课文学习之前都有固定的字词、读通课文等等。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等,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来预习。因此,教师应该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各种知识的预习方法。

  (1)注重读 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的过程。教师可以示范一例进行阅读,读时要逐字逐句认真阅读,可边读边划、边读边写。可以把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学会的、不会的分别用圆点、直线、双直线、波浪线、对号、问号等不同的符号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通过这样的阅读,能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使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这样的阅读法比较适合一些概念较多的概念课。

  (2)提倡想 预习要讲究方法,有的同学习惯死记硬背,这很不好,应在充分思考后,再自己推导一遍,再把自己的推导过程和书本上的相对照,看看自己推导过程是否正确,然后,想想还有其他推导方法吗?预习例题时,要注意解题思路,分析第一步的依据及格式,也可以自己先解答一遍,再与书本上的对照,再想想还有其他解法吗?在预习时还要根据数学特点,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做到形数结合,对不理解的地方先思考一番,这样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3)讲究做 这里的做有多方面理解。需要实验的就动手做实验,需要实践的就动手去操作,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这样更利于掌握新知。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题都是为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出的,预习中也可以试做那些习题。之所以说试做,是因为并不强调要做对,而是用来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预习效果好,一般书后的习题是可以做出来的。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终生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形成。学生仅仅依靠课堂学习形成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课堂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小学生预习数学的方法

  1.审题法

  就是从审清题意入手,去掌握学习的内容和重点。如预习《统计》,可以先让学生思考,统计中有哪些项目?什么是图表的重点、难点,为什么?各数据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这样使他们在自读时就有了正确的思维定向,一开始就能抓住重点,不至于错误地领会学习的内容,并能领会审清图表的作用。

  2.拈词法

  顾名思义就是对题目里的关键词语进行推敲、咀嚼。如书上P125第28题:“王大伯今年收获了2.4吨苹果,其中一半以上达到一级质量标准,其余达到二级质量标准。如果分等级出售,一级苹果每千克为2.4元,二级苹果每千克为1.6元;如果不分等级出售,每千克为1.8千克。怎样出售比较合适?”其中词语:“一半以上”和“其余”。这两个关键词揭示了题目的主旨,是全题的核心点。拈住了这两个词,就是抓住了这道题目的关键。预习时,要求学生紧紧抓住这两个词,摸清题目的意图。

  3.图解法

  即以画图的方式对题目内容做比较直观的演示,以解剖其纵横联系,突出事理的本质。如“一根3.7米长的竹竿垂直插入水池中,竹竿的入泥部分是0.4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0.8米。池水深多少?”这一题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搞清楚事物和环境是怎样联系的。教师可用教学生画示意图的方法,形象直观地把题意展示出来,再让学生按图索骥,寻求解题出路,这样对于抽象思维尚不发达、长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最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从形象的感知中理解题意,弄清事物和环境的联系,学习解题的方法。

  4.类比法

  即把同类型题目或一组同类题型,拿来做类比分析,使学生的视野跳出一道题目的范围,在类比分析中举一反三,获得对某方面知识的规律性认识,培养自学能力。例如“8元钱可以买5千克橘子,1元钱可以买几千克橘子?买1千克橘子需要多少钱?”可以想到 “100千克黄豆可以榨油40千克,照这样计算,1千克黄豆可以榨油多少千克?榨1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黄豆?”……“某城市自来水收费是这样规定的:每户每月用水15吨以内(含15吨)按1.8元一吨收费,超过15吨的,超过部分按3元一吨收费。方华家9月份交了45元水费,他家9月份用水多少吨?”还可以联想到电费、燃气费、停车费等的计算方法。指导预习时,就可以采用类比法,以一题带一组。先以一题为例,揭示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规律性知识,让学生通过类比分析,找到共同点,然后依照第一题的学习方法,无师自通。

  5.实验法

  即对常识性的题目,辅以必要的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演示弄懂题目中涉及到的知识,为深入理解题目打下基础。例如“用1克、3克、9克三个砝码(砝码只能放在一个秤盘上),可以称出几种不同重量的物体?如果砝码可以任意放,那么用1克、3克、9克三个砝码可以称出几种不同重量的物体?”关于天平的知识,预习作业就可以采取布置学生使用天平的实验的方法,通过使用天平,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采取恰当的措施,放砝码。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小学数学操作课的预习技巧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知其所以然,其中免不了要亲自动手做一做、试一试,这就使得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中多了动手操作这个内容。那么,对于这样的数学知识,我们在课前应该怎样指导学生预习呢?如在教学《测量》时,学生通过看书就会很自觉地准备好尺子。再如,有些操作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如教学《统计》一课时,要学生统计家里一个月的费用支出情况,这时,我们就可以将它作为预习的内容,让他们在课前完成。

  总之,我们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已经适应时代的需要。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不是简单地学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材料,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所以,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都可以作为课堂上交流的材料,还有课前基于教材内容所进行的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实践活动,所进行的调查,所搜集的材料等等,都是课堂上特有的课程资源活,将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起来,使课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来,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猜你喜欢:

1.怎样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2.数学课前预习需要掌握四大要点

3.小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4.课前预习的好处好要求

5.小学预习习惯培养

6.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

    3837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