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课前预习>

初中语文课文第九课春预习提纲

素雯分享

  春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作品,那么作者会怎样描写春天呢?同学们又要掌握什么知识点呢?大家可以提前预习一下。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初中语文课文第九课春预习提纲,希望对您有用。

  初中语文课文第九课春预习提纲一

  一、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下来。

  涨水( ) 朗润( ) 酝酿( ) 卖弄( )

  宛转( ) 应和( ) 笼罩( ) 薄烟( )

  蓑衣( ) 斗笠( ) 抖擞( ) 黄晕( )

  2、解释下列词语。

  欣欣然: 酝酿:

  繁花: 卖弄:

  黄晕: 静默: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

  吹面不寒杨柳风:

  初中语文课文第九课春预习提纲二

  二、资料补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的扬州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学着、民主战士。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在扬州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黄光山色,风物宜人。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外族侵略的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了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而扬州美丽的山水,更如雨露般滋润他的心灵,哺育他的感情,丰富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

  朱自清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名噪一时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任清华大学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朱自清也在血的教训面前成为一个坚强的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8月在北平逝世。对此,毛泽东给予高度评价:“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钟,200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散文代表作《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初中语文课文第九课春预习提纲三

  三、研习课文。

  (一)基本功训练。

  1、在小组内自读课文,要求不念错音,不添字漏字。停顿适当,把握课文感情基调——积极进取、高度赞美的感情。

  2、小组互助学习,解决以下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分几个部分来写?按什么思路来写?

  (2)课文开头两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3)课文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4)文章的结尾三段都是赞美春天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赞美了春天的什么特点?为什么不合成一段?这三段的顺序可以交换吗?为什么?

  (5)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能力冲关。

  1、课文的第二部分绘春中,作者描绘了春天的5幅图景,请大家细读课文,细细欣赏。然后在小组内合作解决以下问题:

  (1) 在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中,作者是怎样描绘小草、春花、春风、春雨的?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哪些词语用得很恰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来回答)

  (2)作者是怎样写迎春图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各抒己见。

  说说你最喜爱文章的哪些内容,并说出你喜爱的理由。先在小组内发言,然后选派代表到班上发言。


初中语文课文第九课春预习提纲相关文章:

1.语文版初一语文第九课预习资料

2.春朱自清课文的预习方案以及预习单

3.初一课文春的预习教案

4.初一语文课文春预习学案

5.初中语文课文的预习方法

    233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