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是学校和家庭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想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家长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对您有帮助。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家长要做孩子的楷模
人们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的确,家长的习惯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首先自己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孩子从我们家长对待学习的态度上所感受到的那种氛围,乃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天然训练场。试想,如果家长在一周、一月甚至一年中自己从来没有学习过,迷恋于看电视、娱乐等,要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很困难的;也可以设想,如果家长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学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那么要想使孩子觉得学习很愉快也是不可能的。
二、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基础
生活与学习是孪生兄弟,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生活从学习开始,生活给学习提供动力;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生活本领,更好地生活。所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人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从学习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根据生活规律合理安排时间,按照前人的指导,按程序产生行动,经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习惯。其整个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认识与实践的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简单的学习习惯训练,不过学的只是生活知识。只要把这种学习生活知识的良好习惯自然地引导、扩展、迁移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行动中去,并通过反复练习,即可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以目标为导向,以具体目的牵引孩子的行为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以长远的学习目标为导向,使学生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要达到长远目标,首先要从近期的具体目的开始,要从眼前的学习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有可能达到近期目的和长远目标。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重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和认真检查的习惯
家长平时要重视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帮助孩子在家有计划的学习,诱导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认真做好知识的预习和复习,并完成当天的家庭作业等。这样做可以让他们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从而养成届时就能去主动学习的习惯。为此,家长要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对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的与学习无关的动作和言语,家长要及时予以提醒和纠正,以防养成精力分散,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力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他们学会控制干扰,提高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孩子在做作业时,有的只顾赶进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少做了习题等。做完作业后,家长最好教会他们检查的方法,并要求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从细微处反复检查,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从而使他们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提高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家长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通俗地说,就是学生自己怎样看待自己,他(她)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学习习惯的角度看,学生的自我意识主要包括:我是聪明的人还是不聪明的人、我的成绩在班上是优秀的还是比较差的、老师是喜欢我还是不喜欢我、是通过努力我一定可以超过其他同学还是不管怎么努力我都会很差、认为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没有认真还是因为本来就很差?
家长对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孩子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和期待。家长对孩子的积极评价有助于形成孩子积极的自我意识;同样,家长对孩子的消极评价则会产生孩子消极的自我意识。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很多实验,结果表明,当家长和老师积极地评价孩子(学生),信任他、期待他、肯定他,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相应地提高了。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它几乎成为小学生教育的“金科玉律”。家长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说他笨、肯定很差,更不可责骂和体罚孩子,这样只能强化出孩子消极的自我意识。正如许多教育家说的那样,家长对孩子只能做一件事,这就是相信他、鼓励他、赞许他,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当然,这并不是说家长不能批评孩子,但是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当孩子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要在相信他一定能够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上和他一起分析原因;如果孩子的成绩事实上处于班级中等以下,家长要善于发现并充分肯定孩子身上其他方面的优点,让他树立自信(即积极的自我意识),进而在这个基础上让孩子意识到,只要我努力,我在学习上也一定能够赶上去。总之,充分发掘孩子身上的优点,肯定他的每一点努力,艺术地批评他的缺点和不足,就一定能够形成孩子积极的自我意识,而有了积极的自我意识,孩子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