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高效课堂>

雨霖铃优质课课堂实录(2)

素雯分享

  雨霖铃优质课课堂实录第二课时

  师:嗯,很好。那么这几个自然事物就是诗词鉴赏中的意象了。它们在诗词传统中有了固定了的寓意。比如长亭,这个意象是表示离别的地点,如李白的《菩萨蛮》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叔同的《送别》中的“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师:首句描写的景物长亭、骤雨、寒蝉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生:都是很凄凉的景物。

  师:从整首词看,这些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

  生:渲染悲凉的气氛。

  师:很好。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个场景,秋雨潇潇,柳永和心上人依依惜别,这真是一幅唯美的秋雨黄昏送别图啊。

  师:看这一句“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个句子是否有矛盾之处?

  生:“留恋”与“催发”。

  师:很好,这对矛盾起到什么作用呢?

  生:表达离别之情。

  师:好,其他同学有没有想说的?

  生:表现词人深深的眷恋。

  师:很好。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这种矛盾的心理恰恰表达了诗人难分难舍的心情。

  师:接下来看这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师:中国人的感情表达向来含蓄,纵使内心千言万语也不会轻易表达。《红楼梦》第三十四回:“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听了宝玉这些话,心中提起万句千言,要说时却不能说得半句……”可以说非常典型。离别在即,词人思绪万千,但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师:接下来我们看这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里面有哪三种景物?

  生:烟波、暮霭、楚天。

  师:好,再想想这三个景物有什么特点呢?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什么联系?(提示:“烟波”是千里,“暮霭”沉沉,“楚天”开阔)

  生:词人的愁很多,低沉,很宽广。

  师:有点意思了,有没有不同意见呢?

  生:词人的愁绵长,浓重,无边无际。

  师:非常好,这里显然是借景抒情,借三个景物来写愁的绵长、浓重与无边无际。这个句子还是个过渡句,“念”是什么意思呢?

  几个学生回答说是“想”的意思。

  师:对了,“念”是想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虚景,但却是实写。

  师: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离别难,用了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手法。(板书)接下来我们看下阕。

  师:“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自古”说明了什么呢?愁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个母题,写愁比较有名的诗句有屈原《九歌》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江淹《别赋》中的“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煜《乌夜啼》中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PPT展示)看完这几个句子,能不理解“自古”说明了什么问题吗?

  生:古代文人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情绪。

  师:对,也就是说离愁是古代文人的共同感受和普遍的情感。

  师:那为什么清秋节更让人难以承受离别之苦?同学们印象中写秋的诗句有哪些呢?

  生:自古逢秋悲寂寥。

  师:对,还有吗?(其他同学补充“秋风秋雨愁煞人”、“却道天凉好个秋”、“万里悲秋常作客”)

  师:大家刚刚说了很多关于秋的诗句。秋天是个分手的季节(生笑),容易让人触景生情。接下来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句子中有几个意象呢?

  生:三个,杨柳、晓风、残月。

  师:对了。词人在这儿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师:这三个意象都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我们先来看几个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这是写柳的,柳象征什么呢?(生回答离别)对,柳和留是谐音的,所以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传统。

  师:那酒呢?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还有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是什么的象征呀?(生齐答愁)酒是愁的象征,那酒醒就是愁醒啊。

  师:鲁迅伯伯说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梦醒了无路可走。

  赵本山叔叔说了,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人活着,钱没了。

  而我们的柳永哥哥却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酒醒了,可亲爱的你到底在哪里啊。

  生:大笑。

  师:下阕是虚写,写的是词人思念苦。以情带景,情景交融。(板书)

  师:有人说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情,才使万物富有神韵。这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落魄才子柳永哀怨缠绵的千古离歌。当然,这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畅游于诗词世界而忘归。


看过“雨霖铃优质课课堂实录”的人还看了:

1.柳永《雨霖铃》

2.雨霖铃--柳永

3.柳永诗词鉴赏《雨霖铃》

4.《雨霖铃》有关爱情的古诗赏析

5.把雨霖铃改写成散文

263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