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成功案例有哪些
虽然说初中的物理比较难教,但是也有出现过成功五路成功教学的案例,具体是什么呢?一起去看看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初中物理教学成功案例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成功案例
教学目的、任务要求:
1 引导学生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的条件。
2 知道声速,初步认识声音的传播形式。
3 探究身边的声现象。
重点突破:声音传播所需要的条件和声音的传播形式。
教 具:音叉、小锤。
教学过程:引入:泰坦尼克号中的主题歌曲非常动听,男女主角的最后对白催人泪下,但是假如没有声音,把男女主角的真情对白改为手语,打手势来表达,那感情表达的还能那么准确吗?还能那么催人泪下吗?由此可见,声音对人类有重要的意义,是人类思想与感情交流的基础,并且与我们的生活也有密切关系。自然界也有许多声音,既美妙又神秘。
问:自然界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呢?
答:狮吼、虎啸、鸟鸣、青蛙叫、流水潺潺、呼呼的风声……
问:那这些美妙的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探究并举例:让全班同学都摸正在发声的音叉然后讨论回答,讨论后再举出其他声音产生的例子。注:让同学自己探究,比如摸自己发声的喉咙……最后看书上的图片并填空。
总 结: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引出:声源的定义: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sound source )。
过渡:有声源,有物体正在发声,但是有声源你就能听见声音吗?你是怎么听见声音的?钓鱼的时候大声说话会把鱼吓跑,为什么?
学生发言:声源振动发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传到人耳中,反映到人脑中我们就听见了声音。鱼之所以会被吓跑,是因为声音由空气中传入水中把鱼吓跑了。
提示引导:声音是怎么传播的呢?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呢?大家看课本 31 页后讨论。
学生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声源振动,引起空气振动,最后传到人耳。由于空气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声波,就像水波波纹一样有高有低。
结论:声音以声波形式传播。 注:半数以上学生能说出此过程。
总结: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实验探究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呢?有什么例子可以证明呢?请同学们讨论后举例回答。
学生讨论后小组发言:
A :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例:钓鱼时大声说话会把鱼吓跑;把一根管子伸进海水下,可以听见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海豚在海中的叫声能被人听见。)
B: 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例:在某一间教室敲暖气管,一座楼的每个教室都能听到敲击声;古代人打仗,先锋官把耳朵贴地听一下,就能听到远处敌军行进的声音;在课桌一端很轻的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桌面就可以清楚的听见敲击声,而不贴桌面就听不见。)
C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例: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要靠无线电。)
总结: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如水),固体(如钢铁、木头、土壤)等物质中传播,真空中不能传声,但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我们把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
引出:介质的定义:凡是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
讨论:百米赛跑时,小明先看到发令枪冒烟,后听到枪声。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若给你一个秒表,采用什么做法你能估测出枪声从百米起点传播到终点所需的时间?通过这种做法你能估测出声每秒传播的距离吗?与同学交流合作进行回答。(见课本 33 页)
学生讨论结果:有同学可以说出 s=100m,t是从看见冒烟到听见枪响的时间,则声速 v=s/t。但有同学对未计算光传播所需要的时间提出质疑,也有同学说光传播速度极快,所以短距离内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讨论总结:声速比光速慢的多,所以光速在短距离内传播所需要的时间不计。故 v=s/t 此计算方法可行。
过 渡:声音既然是传播的,那就涉及到一个快慢问题,也就是声音有速度。介质有很多种,各种介质性质都不一样,所以传播声音的速度也不一样。大家首先看课本上声速的定义,然后看一下表格中列出的声音在各种介质中常温下的传播速度。大家看表格后得出什么结论?
声速的定义:声每秒钟传播的速度为声速。
影响声速的两个因素:介质的性质,介质的温度。
学生看表格后,得出结论: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当中的传播速度依次加快。注:有半数学生得出了此结论。
本节总结:本节课主要讲了声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声的传播形式以及声速。本节内容与生活非常贴近同学们家庭作业 探究声是否有能量。(见课本 34 页) 板 书 设 计
1 什么是声音
一 声音的产生。
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 正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水源 、声源
二 声的传播 1 、水波声波: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2 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称为声的介质。
3 声速:声音每秒钟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 声速的两个决定因素:介质的性质,介质的温度。
4 、 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依次加快。
自我点评:在授课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思考,亲自体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尤其体现在让学生探究声除了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还可以在液体固体等物质中传播。探究完声的传播形式、声的介质以后,讨论了页的讨论:声传播有多快。充分利用了集体优势,体现了物理学习方法中的合作交流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探究、讨论、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性和感性上很好的掌握声的产生原因、传播形式和传播条件以及声速等知识。授课方式与授课过程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并且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1.重视常规学习
(1)研读课本。
军队不打无准备之仗,学习物理也是如此。新学期的书发下来,希望你能够拿起物理课本,翻开美如画的篇章,顺着目录,大致了解本学期的内容;每章、每节上课前,再次提前预习,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揭开谜底;复习时,课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复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且每一次你都会有新发现。
(2)认真听讲。
天才不是天生的。无论是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每一个“考试状元”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记录又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鞭策自己,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3)自我督查。
习题是巩固、复习是系统、考试是检验。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独立完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精炼结论,全面思考,规范答题;及时订正,不懂就问,学会归纳,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多题归一。
学好物理,关键问题是要尽快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否则,就会“坐飞机”,云里雾里,穷于应付,失去学习主动性。
2.重视物理过程
(1)会看。
例如,老师在空矿泉水瓶子的侧面不同高度处扎了几个小洞,将水倒入瓶中。你睁大了眼睛,像看电影一样,就怕漏掉哪个环节。做好实验,老师问观察到什么现象?集体回答“水喷出来了”。其实,还有一个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喷得越远”。两个现象,两个结论,而后一个更是研究重点。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初中物理的实验更多,但实验不是看热闹的。
(2)会想。
上述例子中两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回顾前面的知识,木块压在海面上,海绵凹陷,即产生形变,说明木块对海绵有压强。类比一下,水喷出来,说明水对瓶子侧壁有压强,且水越深压强越大。那么如果倒入其他液体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心中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惟有动脑思考,才能实现思维升华。
(3)会探。
上述是《研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引入课,若要深入研究,还需要分组探究。动手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必须注意控制变量,编制数据表格要分清有几行几列,需填写什么内容,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沟通协作,这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
(4)会说。
“说”即“归纳”,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普通的数学运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
3.重视思维方法
(1)方法迁移。
初学物理,你会读到《摆的故事的启示》,同时,你第一次接触了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影响摆的周期的因素”。渐渐地,你从“研究声音的音调跟哪些因素有关”、“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等实验中,领会了控制变量法的真谛,而这个方法是贯穿于初中物理学习的始终,可以这样说,你掌握了这种方法,你的初中物理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学习光的传播规律,老师教你画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可真的有“光线”吗?当然没有,只有“光”,没有“线”,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你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磁感线”、高中的“质点”、“电场线”也是“建立物理模型”了。
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曹冲很聪明的运用了“等效替代”这个物理思想,船上所放石头的重力就等于大象的重力,“化整为零”,解决了没有大称的难题。“合力”、“总电阻”等概念也都运用了这个方法。
初中物理中“路程-时间”图像是学习高中运动力学图像和其他图像的基础。初中物理是为高中物理、大学物理打基础的,所以你还要学会下列研究方法:累积法、类比法、比较法、归纳法、图像法、列表法等。
(2)知识迁移。
物理课程系统分为五个部分: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除了光学相对独立,其他内容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物质、运动、能量把它们牢牢地捆在一起。要从整体上把握物理教材,明确知识在本单元、本册教材、知识系统中的地位,注意前后联系。
初中物理教学建议
⒈基本概念要熟悉
学习物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和生活中的现象相结合,不要死记硬背物理概念,而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本知识把相应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情景。
2.基本规律要熟悉
物理学中的规律是整个物理学习的核心,物理规律的建立主要是依靠实验,因此学好物理必须重视实验。学好实验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①实验“做什么”?实验目的要明确
②实验“怎么做”?实验方法及步骤③实验表达成“什么”?实验结论(规律总结)。同学们学习物理过程中,对于物理实验切忌死记硬背实验结论,那样是费时费力,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应该注重实验过程,注重试验方法,实验步骤,这两点清楚了,实验结论也就是物理规律自然就清楚了。
3.实验操作技能要熟练
北京市的中考对实验的考察日益突出,实验基本技能的考察每年必考。因此实验基本基本技能一定要熟悉,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①实验器材使用要熟练(器材调试,量程选取,操作使用,读数等等)②实验方法要熟练(控制变量法,等效代替法,转化法等)③重要实验要熟悉(测密度,测电阻,侧小灯泡的电功率,设计性实验等)
4.解题的心智技能要熟练
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不同类型的问题都有一套合乎法则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这就是心智技能,他不同于操作技能,它是一种基本的思维程序,是通过解答实际问题训练形成的,所以学习物理做适量的题还是必需的。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去总结,某一类问题从什么地方入手,解答此类题的关键点是什么都要清楚,这个可以通过解答一定数量的题目训练形成技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