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粤教版小学科学说课稿

芷琼分享

  粤教版小学科学的教学离不开说课稿。关于粤教版小学科学说课稿的范文有哪些?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粤教版小学科学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粤教版小学科学《研究自行车》说课稿

  说教材:

  《研究自行车》是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单机械》的最后一课。教材利用研究自行车中的简单机械,把前几课所学习的有关内容综合起来,对所学的简单机械进行综合的观察、认识、应用,使学生知道简单机械的应用无处不在。在本课中,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分3课时完成。在任务驱动页里,主题人物围绕着一辆变速自行车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简单机械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活动1“自行车中的简单机械”中,鼓励学生在自行车中发现简单机械的应用,加深对简单机械的了解;接着,活动2“变速自行车中的秘密”, 从变速自行车的传动部分入手,了解自行车传动装置,研究变速自行车前后齿轮的搭配,对简单机械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本课在学习了杠杆、滑轮、轮轴和斜面知识基础上,把前几课所学习的有关内容综合起来,对所学的简单机械进行综合的观察、认识、应用,是学生综合认识简单机械的重要一步,是学生形成合理知识链的重要一环,对以后学习复杂的机械具有着重要意义。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的规律,我拟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2)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描述和表达的能力,提出问题、猜测、设计实验和验证,学习使用工具和解释使用工具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好处,尊重证据,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分享他人的智慧。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识别自行车里的简单机械作为教学重点,把了解这些简单机械的实际作用作为教学难点。

  说学情:

  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广泛的交通工具,学生对自行车都比较熟悉和了解,但学生对自行车的结构及其应用简单机械的地方未必都清楚。

  说教法学法:

  教法:教师讲授、演示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学法:以交流、动手操作为主。

  说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自行车,变速自行车。

  说教学流程:

  提出问题——观察思考——分析交流——归纳运用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课本图。

  导入:波 波和其他小朋友围着自行车在研究。

  问题:自行车里都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呢?

  交流:交流各自的想法,看看能发现哪些地方应用了简单机械。

  二、活动一:自行车里的简单机械

  导入:自行车由许多部件组合而成,我们先来认识各部件的名称。

  媒体:出示课本图或自行车的实物。

  思考:自行车各部件有什么特点?

  问题:在设计自行车的各个部件时,工程师都做了周详的考虑。自行车中的许多部件实际上都是一种简单机械。我们能认识这些简单机械在自行车里的作用吗?

  任务:观察自行车的图片或实物,研究其部件所运用的简单机械原理,以及它们所起的作用。

  活动:小组活动,研究自行车中的简单机械。

  交流:各小组代表介绍本小组的研究成果。

  媒体:播放“自行车” 视频。

  小结:

  自行车部件 简单机械的类型 所起的作用

  车把 杠杆、轮轴 转向、平衡

  踏脚与大链轮 轮轴 动力传递

  刹车装置 杠杆、滑轮、轮轴 刹车

  三、活动二:变速自行车的秘密

  媒体:出示课本图。

  导入:这是一种新型的自行车,大家认识它吗?它和普通的自行车有哪些不同?

  引导:引导学生认识变速自行车的可变速特点。

  问题:变速自行车可以改变速度,使我们在不同的路况中都能方便地行驶。请仔细观察变速自行车,看看它的哪个部件能起到变速的作用?

  活动:

  1. 观察变速自行车,找到自行车的传动部分,通过画图了解自行车的动力是如何传递的。

  2. 观察变速自行车的变速器,看看它是由什么简单机械组成的?这些简单机械是如何运动的?试试探究变速器的变速原理。

  思考:利用简图进行分析。

  交流:请各小组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的结论进行梳理和完善。

  小结:

  了解自行车的传动部件:踏脚板、大链轮、链条、小链轮、后轮。

  了解自行车的传动过程:踏脚板→大链轮→链条→小链轮→后轮。

  了解变速自行车的传动部件:踏脚板、大链轮、链条、小链轮、后轮和叠加在大小链轮上的齿轮。

  了解变速自行车的变速原理:叠加在大小链轮上的齿轮大小不同,通过手把的调节,组合成不同的搭配,使传动装置搭配出不同的转速。

  拓展:自行车发明于19世纪初,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良,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你知道有哪些不同年代的自行车吗?它们有哪些特点?你还可以在现有的自行车中加以改良,设计一辆更方便、更省力的自行车吗?

  四、阅读:自行车博览会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总之,教学过程一直贯穿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以探究活动为科学学习的核心,培养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力求做到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粤教版小学科学《杠杆》说课稿

  说教材:

  《杠杆》是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单机械》的第一课。本课主要研究杠杆的有关知识,从“妍妍要打开饼干罐盖子”的问题出发,通过三个活动“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用杠杆做个起重机”引导学生认识杠杆,通过活动探究杠杆原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分2课时完成。这是在学习了力学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简单机械,是学生顺利操作、设计简单机械的重要一步,也是下一步学习杠杆平衡的基础,是学生形成合理知识链的重要一环。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认知的规律,我拟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利用工具可以把罐盖打开,知道使用撬杆打开罐盖最容易;

  (2)知道杠杆的组成除了有撬杆外,还有动力点、阻力点和支点,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3)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对简单机械----杠杆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和学习使用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知道杠杆的组成,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作为教学重点,把找出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区分生活中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作为教学难点。 说学情:

  杠杆现象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屡见不鲜了,但孩子很少对其进行理性分析。有些孩子可能在其他书籍或电视上对杠杆有所理解,但是孩子的这种理解并不清晰,他们所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认识。

  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跟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指导,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科学规律。

  3、针对农村孩子,多鼓励、多引导,规范学生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把话说完整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法:阅读自学、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和集体交流讨论、动手操作、记录和分析数据。

  说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准备盖得比较严密的罐子、电工胶钳、活动扳手、螺丝刀、长铁钉,固定的支架、40cm左右的硬棒、两段绳子、一些容易捆绑的重物、记录表等。

  说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通过一幅妍妍要打开饼干罐盖,但又感到罐盖很难打开的情景,以及主题人物的对话,探讨打开罐盖的方法,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自主探究、研究杠杆:

  (一)初步认识杠杆

  开展活动1,怎样更容易把盖子打开?先让学生直接动手试一试,再使用工具打开。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把盖子打开的最佳方案写下来。这个活动我会让每位同学都能参与,使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打开罐盖,同时又体会到使用杠杆撬开罐盖最容易,体会使用杠杆的感受和参与动手活动的乐趣。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都知道了使用螺丝刀更容易打开盖子,那么接下来我们用螺丝刀来打开这两个盖子,看看是不是很容易呢?

  开展活动2,研究罐子凸起边缘的作用。讲台上放置两个罐子,一个没凸起边缘,一个有凸起边缘,让学生比赛把盖子打开,小组讨论结果,使学生明白如果没有凸起的边缘即支点,尽管有一支螺丝刀也是不能打开的。对杠杆的结构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结合资料卡和示意图,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理解杠杆的科学定义:在力的作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绕着固定点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杠杆”。认识杠杆的几个要素:(1)两力:动力和阻力。(2)三点:支点、动力作用点和阻力作用点。(3)两臂:动力臂和阻力臂。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不要把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当做力臂。使用杠杆省力的情况不但跟力的作用点有关,还跟用力的方向有关,即跟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有关。

  师:使用杠杆就一定可以省力吗?怎样的杠杆是省力杠杆,怎样的杠杆不能省力反而会费力呢?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引申出“活动3”的学习内容。

  (二)开展活动3,研究杠杆的作用

  用杠杆做个起重机的活动,其实就是研究杠杆支点的活动。小组总结交流实验结果,配合学生演示,共同总结我们的发现,得出结论。学生记录杠杆的秘密,即: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的支点越靠近动力作用点(远离阻力作用点)。搬运重物就越费力,当动力大于阻力时,才能搬动重物,这时的杠杆就是费力杠杆;相反,杠杆的支点越靠近阻力作用点(即远离动力作用点),搬动重物就越省力,当动力小于阻力就能搬动重物时,这样的杠杆就是省力杠杆。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像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一样,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分析归纳的能力。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运用了 “猜想、实验、论证、交流”教学模式。

  (三)探讨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清生活中,哪里用到省力杠杆,哪里用到费力杠杆,哪里用到等臂杠杆,找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三、拓展活动:

  了解古代汲水的桔槔,金字塔建造使用杠杆情况。理解杠杆是人类征服自然界的武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我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总之,教学过程一直贯穿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以探究活动为科学学习的核心,培养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力求做到结构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00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