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包弟》教案设计及原文(2)
《小狗包弟》课文的解读
《小狗包弟》课文解读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 谢立凡
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课文题目是“小狗包弟”,但文章开头不写“包弟”,却宕开去写艺术家和狗,看似离题,实际是以此为引线。]据说艺术家住在一个不太大的城市里,隔壁人家养了小狗,它和艺术家相处很好,艺术家常常用吃的东西款待它。[仅以“很好”、“款待”二词概述艺术家与狗平日平等、友好的相处,文笔精练,又为下文写狗与艺术家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故事作了必要的交代。]““””期间,城里发生了从未见过的武斗,艺术家害怕起来,就逃到别处躲了一段时期。后来他回来了,大概是给人揪回来的,说他“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批他,斗他。他不承认,就痛打,拳打脚踢,棍棒齐下,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批斗结束,他走不动,让专政队拖着他游街示众,衣服撕破了,满身是血和泥土,口里发出呻唤。(专政队:““””中管制被无理迫害的人们的组织。)[文章细细描写艺术家因莫须有的罪名而蒙受的残酷批斗。在那个没有法制而又失去理智的疯狂时代,说你是反革命你就是反革命,想怎样批斗你就可以怎样置你于死地,不仅人的尊严备受糟蹋,连人的生命也饱受蹂躏,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给无数的无辜者带来的深沉灾难。]认识的人看见半死不活的他,都掉开头去。[平时相识的人 “都掉开头去”,装扮成陌路之人。文章在写狗之前先写人,用当时“专政队”的残暴,庸人们的冷漠,反衬狗的善良、忠诚。]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着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通过一连串生动形象的动作,描写狗对艺术家的亲热,与人世的冷漠相对比。]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再写狗对艺术家的无限依恋,与世人在危难关头“都掉开头去”,对朋友背叛相对比。]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地上添了血迹,艺术家的破衣上留下几处狗爪印。[艺术家被打断一条腿,狗竟也受株连被打断一条腿,作者以此控诉那种“专政”的残忍。]艺术家给关了几年才放出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几斤肉去看望那只小狗。邻居告诉他,那天狗给打坏以后,回到家里什么也不吃,哀叫了三天就死了。[交代狗悲壮的结局,进一步凸现狗对朋友同生共死的忠诚。]
第1段是文章的第一层,文章开篇写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从思路章法说,先说别人的狗再引出自己的狗,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从思想内容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巴金与狗的故事,二者似成对照,前者写狗对人的忠诚,后者写人对狗的背叛,由此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写作效果说,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折磨。
这段文字先写当时的“人”是怎样地对待艺术家,再写狗又是怎样地对待艺术家,以此形成鲜明的对照。“十年“”,十年动乱,十年浩劫”,在那动乱的年代,父子反目、夫妻成仇、亲友疏远、人情殆尽,狗的出现,就更衬托出人世间的冷酷与凄凉。所以,文章开篇描写狗对艺术家的忠诚与情义,反照出社会中人性扭曲的万般世相,也为全文奠定了一种感伤凄凉的基调。
听了这个故事,我又想起我曾经养过的那条小狗。是的,我也养过狗。[这个句子由写艺术家的狗过渡到写自己的狗。一个“又”字,说明对小狗包弟的思念不只始于此时;重复一个“养”字,言下之意,“我只是饲养过狗,把狗当兽类,却没有善待狗”,潜意识下流淌着懊悔惭愧之情。]那是1959年的事情。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里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的条件。我答应了,我的儿子也很高兴。狗来了,是一条日本种的黄毛小狗,干干净净,而且有一种本领:它有什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这本领不是我那位朋友训练出来的。它还有一位瑞典旧主人,关于他我毫无所知。他离开上海回国,把小狗送给接受房屋租赁权的人,小狗就归了我的朋友。小狗来的时候有一个外国名字,它的译音是 “斯包弟”。我们简化了这个名字,就叫它做“包弟”。[交代小狗的来历和特点,为故事的发展作铺垫。因为它会作揖,善解人意,所以逗人喜爱而有七年的友好相处;因为它是日本种,来自瑞士,又有一个外国名字,所以暗藏有背上“崇洋媚外”甚至“里通外国”的罪名的祸根。]
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写包弟不咬人,又安静,善解人意,与一家人相处很好。“七年”突出时间之长。]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写包弟给客人带来欢乐,讨客人喜欢。]日本朋友对它更感兴趣,有一次大概在1963年或者以后的夏天,一家日本通讯社到我家来拍电视片,就拍摄了包弟的镜头。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她说她在东京家中也养了狗。两年以后,她再到北京参加亚非作家紧急会议,看见我她就问:“您的小狗怎样?”听我说包弟很好,她笑了。[写包弟不仅全家人喜欢,不仅中国的客人和朋友喜欢,而且日本的朋友也喜欢,说明包弟不仅是我们一家人的朋友,而且是人类共同的朋友。]
我的爱人萧珊也喜欢包弟。在三年困难时期①,我们每次到文化俱乐部吃饭,她总要向服务员讨一点骨头回去喂包弟。(①三年困难时期:指1959-1961年由于自然灾害和大刮共产风而造成的经济困难时期。)[在十年动乱的年代里,作者不仅失去了爱犬包弟,也失去了爱人萧珊,这里特别点出萧珊也喜欢包弟,进一步渲染一种悲痛的氛围,同时也与结尾想包弟也想萧珊遥相呼应。]
1962年我们夫妇带着孩子在广州过了春节,回到上海,听妹妹们说,我们在广州的时候,睡房门紧闭,包弟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它天天这样,从不厌倦。它看见我们回来,特别是看到萧珊,不住地摇头摆尾,那种高兴、亲热的样子,现在想起来我还很感动,仿佛又听见由起女士的问话:“您的小狗怎样?”[突出包弟对自己的亲热和忠诚,以反衬下文写自己对包弟的寡情和背叛。]
以上是文章的第二层,写自己和包弟七年的友好相处。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包弟乖巧、可爱、忠诚的特征,它给大家带来欢乐,大家对它都非常喜爱。可就是这样一条与人类友好相处的小狗,人类竟然不能容允,竟然将它当作“革命”的对象,竟然将它扫地出门,竟然将它送上解剖台,这是为什么?作者越是写出包弟的可爱,就越是与包弟悲惨的结局形成强烈的反差,就越是激起人们和作者心灵的拷问。
“您的小狗怎样?”倘使我能够再见到那位日本女作家,她一定会拿同样的一句话问我。她的关心是不会减少的。然而我已经没有小狗了。[这是过渡段。“你的小狗怎样?”用顶针的手法紧承上段,“然而”一转,自然地引出小狗的悲惨结局。]
1966年8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①”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晚上附近的小孩时常打门大喊大嚷,说是要杀小狗。(①四旧:指““””时对所谓旧文化、旧思想、旧风俗和旧习惯的简称。当时的红卫兵常常以“抄四旧”为借口,任意抄家,一旦发现所谓的“四旧”,便随心所欲地对当事人进行批斗。所以,弄得人人自危,诚惶诚恐。)听见包弟尖声吠叫,我就胆战心惊,害怕这种叫声会把抄“四旧”的红卫兵引到我家里来。[七年来给全家带来欢乐的包弟,一瞬间成了大包袱。在那个时代,种花、养狗都被称之为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加上包弟是外国种,更有崇洋媚外的嫌疑,自然被列为“四旧”,最容易成为红卫兵抄家的借口。所以,作者不能不“胆战心惊”。]
当时我已经处于半靠边①的状态,傍晚我们在院子里乘凉,孩子们都劝我把包弟送走,我请我的大妹妹设法。(①靠边:指在““””中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利。)可是在这时节谁愿意接受这样的礼物呢?[在“全面专政”的年代里,人人自危、人人自保,成了“革命”和“专政”对象的小狗包弟,哪里能找到它的容身之地呢?]据说只好送给医院由科研人员拿来做实验用,我们不愿意。以前看见包弟作揖,我就想笑,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礼物变成了包袱,欢笑变为了眼泪,在一切都被扭曲的年代里,作者几多酸楚,几多无奈。]
形势越来越紧。我们隔壁住着一位年老的工商业者,原先是某工厂的老板,住屋是他自己修建的,同我的院子只隔了一道竹篱。有人到他家去抄“四旧”了。隔壁人家的一动一静,我们听得清清楚楚,从篱笆缝里也看得见一些情况。这个晚上附近小孩几次打门捉小狗,幸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也没有给捉了去。这是我六十多年来第一次看见抄家,人们拿着东西进进出出,一些人在大声叱骂,有人摔破坛坛罐罐。这情景实在可怕。[描写抄“四旧”的场面,亲自目睹了“红色风暴”的“可怕”,这是将包弟送上解剖台的客观原因。]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这一夜我想得更多,同萧珊谈起包弟的事情,我们最后决定把包弟送到医院去,交给我的大妹妹去办。[写最后的决定。“十多天来我就睡不好觉”,表明内心非常恐惧害怕。“这一夜我想得更多”,说明作出这一决定十分艰难和痛苦。“最后决定”意味着曾设想过多种方案,这“最后决定”是不得已而为之。]
包弟送走后,我下班回家,听不见狗叫声,看不见包弟向我作揖、跟着我进屋,我反而感到轻松,真有一种甩掉包袱的感觉。[这句话描写刚送走包弟时的心情。作者认为这样做可以避免抄家,可以保护家人和自己,因而感到轻松,不必再为此担惊受怕了。“反而”一词,写出了一种被扭曲的非正常的心态。]但是在我吞了两片眠尔通、上床许久还不能入睡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想来想去,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袱。[这句话描写自己在良知复苏之后的沉痛。为了求得自保,竟然将相处七年、对自己友好而忠诚的包弟出卖了!一旦良心发现,作者怎么能入睡,怎么能不深深地受到良心的谴责?这里的“包袱”指的是心灵的自责、内疚,对包弟所欠下的良心债。]在我眼前出现的不是摇头摆尾、连连作揖的小狗,而是躺在解剖桌上给割开肚皮的包弟。我再往下想,不仅是小狗包弟,连我自己也在受解剖。[这里通过幻觉的描写来表示自己内心的痛苦。在把包弟送上解剖台的同时,作者把自己也送上了解剖台。小狗包弟受的解剖是在身体上的,而作者所受的解剖是在心灵上的。]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我就这样可耻地开始了十年洁劫中逆来顺受的苦难生活。一方面责备自己,另一方面又想保全自己,不要让一家人跟自己一起堕入地狱。[这是本文的精粹所在,是作者对自己在“”十年中所作出的最深刻的自我解剖,是作者留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精神瑰宝,内涵非常丰富。每一个从动乱中走过来的人,都应该躬身自问:你保护了你应该保护的同志吗?你为了保护自己出卖过自己的同志吗?面对汹涌而来的“红色恐怖”,你是逆来顺受、顺水推舟,还是砥柱中流、挺身而出?我们每一个对历史负责、对国家和民族负责、对自己负责的公民,学学巴金老人吧,像他这样严肃地自觉地对自己进行心灵的拷问,进行心灵的解剖吧,何况巴金先生还只是没有善待一条小狗呢!至于那些曾经父子反目、夫妻成仇、视亲朋为猎物的“最最最革命”的“同志”啊,回想起当年用别人的血泪染红自己的“顶子”的时候,面对巴金老人这面明亮晶莹的镜子,你的感想又是如何呢?你能拿出这样的诚实和勇气吗?]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 [这句话概括了作者在十年浩劫中的辛酸遭遇。作者想用“丢车保帅”的办法,通过舍弃小狗包弟来避免抄家的危险,但是这一天真的愿望很快便化为泡影。“自己也终于变成了包弟”,意思是说自己也成了任人宰割的对象。1968年8月,巴金被监禁;9月,被抄家,并经受各种形式的批判斗争;1970年春节后到上海郊区劳动改造;1972年8月,妻子萧珊病逝,巴金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历经九死一生而没有死去,所以作者说“倒是我的幸运”。]
以上几段是文章的第三层,是全文的高潮,叙述自己为了自保把小狗包弟送进医院、送上解剖台的经过,抒写自己在良知回归之后进行的心灵拷问和自我解剖。作者对自己的解剖是诚实的精神境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的体现,揭露了““””对人性的“异化”与摧残,也表达了作者对““””时非人的环境的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
整整十三年零五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壁房屋里增加了几户新主人,高高墙壁上多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给虫蛀后早已塌下来扫掉,连葡萄藤也被挖走了。右面角上却添了一个大化粪池,是从紧靠着的五层楼公寓里迁过来的。少掉了好几株花,多了几棵不开花的树。[这是环境描写,下文“满园的创伤”几个字点出了这园中景物的特点。作者虽然仍是这里的主人,而且在这里又住了十三年零五个月,但是眼前的景物却失去了当年的光彩,它是凄惨的、荒凉的、衰败的,毫无生机的,而且还改变并增添了新主人。物非人也非,一切都昭示着大劫过后的创伤。]我想念过去同我一起散步的人①,在绿草如茵的时节,她常常弯着身子,或者坐在地上拔除杂草,在午饭前后她有时逗着包弟玩。(①同我一起散步的人:指作者的妻子萧珊。)……我好像做了一场大梦。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是心理描写,抒写自己对已经失去的爱人和爱犬的思念。作者把对包弟的思念和对萧珊的思念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说明了包弟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中作者既失去了爱人,又失去了爱犬,前者失去的是亲人,是战友,是知己,后者失去的是良知,是良心,作者要还清这笔“心灵上的欠债”,就是要检回那曾经丢失的良知和良心。在人情殆尽的年代,人的生命危在旦夕,为了保全自己而抛弃一只小狗,又算什么!但作者却没有为此而宽恕自己,而是“感到羞耻”、“瞧不起自己”、“不能原谅自己”。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作者处世又是多么严肃啊!“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这既概括了园中景物的特点,又写出了作者内心的痛楚。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作者用园中荒败衰微的景象衬托备受煎熬的心境,更见其内心的痛苦,也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这绝不是容易的事。那么我今后的日子不会是好过的吧。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揭示写作此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还清心灵上的欠债”。“但是那十年我也活过来了”,表明自己不管今后再遇到什么风险,也要顽强地活下去的决心。]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结尾强调自己的反省是诚实的反省,对包弟的歉意是真诚的忏悔。“说谎成风”是“”的流毒之一,林彪、“_”鼓吹“不说假话做不成大事”,事实上,林彪、“_”一伙就是一群政治骗子。巴金老人对自己的心灵进行诚实的拷问和解剖,其本身就是对“”流毒的一次清算。]
结尾几段是文章的第四层,事件的尾声,抒写作者永远的忏悔。倍受良心的谴责长达十几年之久,说明了“”给一代人、一代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心灵上造成的千疮百孔。文章结尾部分,作者忠诚地向小狗包弟表示歉意,表现了正直善良的巴金老人的勇气和胆量。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自己。”古往今来,能有几人真正无情面地“解剖自己”呢?而这种可贵的精神在本文得到了体现。
猜你感兴趣:
1.《灯光》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