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
教案是教学的一种重要工具,作为教师不管学生是学习还是复习阶段都要做好教案。那么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有哪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过程
【讲授】板书与讨论
【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 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活动2【讲授】地轴和两极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 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活动3【讲授】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 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 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活动4【讲授】经度和纬度
继续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学生说有无数条。为了区别出每一条经线,人们给经线规定了不同的度数,即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找到0度和180度经线,由0度经线向东西各划分出180度。分别称为东经度和西经度。 观察0度和18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同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哪一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大? 哪一个小?(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线组成的经线圈穿过的陆地面积小)。
【教师讲解】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东西两个半球。
活动5【活动】学生活动
观察地球仪,找到赤道,由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度,分别成为南纬和北纬。观察课本“低、 中、高纬度的划分”图,说出它们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根据自己学校所在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 带。观察课本“南、北半球的划分”图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图,南、北美洲和南极洲在哪个半球?亚洲主要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中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东西半球中哪个半球的海洋面积大?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二
教学目标
1、会观察地球仪。
2、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 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活动2【活动】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活动3【导入】引导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活动4【活动】引导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活动5【活动】学生讨论学习
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活动6【讲授】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
活动7【活动】提问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活动8【讲授】讲解
a.可能出现的事例1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 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活动9【活动】提问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活动10【讲授】总结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活动11【活动】讨论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活动12【讲授】板书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活动13【活动】展示和讲解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活动14【讲授】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活动15【讲授】展示和提问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活动16【讲授】讲述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活动17【讲授】板书
板书 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活动18【练习】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教案三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
1.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球体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
古代人为什么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此说法正确吗?
1、进一步认识
随着人们视野的扩大,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平,于是人们臆想中的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的斗笠。因此有“天如斗笠,地如覆盘”之说。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十分艰苦的海上航行,于1522年胜利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2、伟大的实践----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3、地球的确证形状-----地球卫星照片
近代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推测:“地球”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确证:地球是球体
生活中哪些现象能够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据?
讨论:
海边看到帆船的情况
2 发生月偏食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
提供现象1 ------海边看船
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提供现象2-----月偏食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不过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相差很小)。
地球仪(globe):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地球的模型。
三、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仔细观察地球仪有什么特点?
地球仪与地球有何不同?
地球与地球仪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
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地轴和两极
1、地轴:地球旋转的轴。
2、两极: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思考
1、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最长的纬线是哪条纬线?它是几度纬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