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复习方法>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欣怡分享

  科学虽然不是学习中的重要科目,但是对于生活却是很重要的,所以学好科学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小学五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生物与环境》

  第一、二课: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第三课:

  1、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2、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3、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提供的养料。

  4、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第四课:

  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3、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第五课:

  1、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3、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4、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6、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7、食物链的举例:水田中的5条食物链。

  老鹰 狗尾草 水稻 小鸟 老鼠 蝗虫 蛇

  ①狗尾草→老鼠→蛇→老鹰

  ②狗尾草→蝗虫→小鸟→老鹰

  ③水稻→老鼠→蛇→老鹰

  ④水稻→蝗虫→小鸟→老鹰

  ⑤水稻→蝗虫→小鸟→蛇→老鹰

  第六课:

  1、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2、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4、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5、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环境因素很多,就其性质来说,可以分成非生物因素和 (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水分)、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 包括(同这种生物有关系)的其他生物。

  第八课:

  1、草原上的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

  ①草→兔→鹰

  ②草→兔→蛇→鹰

  ③草→蝗虫→鹰

  ④草→鸟→蛇

  ⑤草→蝗虫→蛇→鹰

  ⑥草→鸟→蛇→鹰

  2、在食物链“草→兔→鹰 ”中,如果:

  ①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大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草可能重新生长,经过漫长的时间重新平衡。或者因为没有植被,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小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植物更难生长,形成荒漠戈壁,兔子、老鹰死的死,迁徙的迁徙。

  ②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

  ③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答: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老鹰也会饿死,草原会逐渐荒漠化……

  3、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和草的减少?

  答:人类对老鹰、兔子的猎杀;为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的生长困难

  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

  答: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②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③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的动植物。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制作

  制作生态瓶。(图略,操作步骤及图例见教材16页)

  实验设计

  1、种子发芽实验(一)(教材第3页)

  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吗?

  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放大镜

  实验方法:①先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并把它们画下来。

  ②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按三个洞,再往其中一个盒内的纸巾上滴水,另一个保持干燥。再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三粒绿豆。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

  ③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

  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材第3页)

  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温度吗?

  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

  实验方法:①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两颗绿豆种子,并给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常温下,另一个放到冰箱里。

  ②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没有发芽。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三)(教材第3页)

  实验名称: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吗?

  实验材料:两个塑料种植盒、绿豆种子、纸巾、滴管、水、标签、黑色塑料袋。

  实验方法:①准备两个种植盒,在盒内垫上纸巾并往两个种植盒内滴相同的水量,然后在盒内纸巾上各放两粒绿豆种子,并把同一条件的绿豆种子编上号。用标签标明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把标签贴在种植盒的外面。然后把一个种植盒放在窗台上,另一个用黑色塑料袋罩起来(留有气孔)。

  ②比较两个种植盒里绿豆种子的发芽情况。

  实验现象:实验组盒中的绿豆种子发芽了,对照组盒中的绿豆种子也发芽了。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不一定需要光。

  4、绿豆芽的生长条件(一)(教材第7页)

  实验名称: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实验材料:发芽的绿豆种子、两个花盆

  实验方法:把发芽的绿豆种子种在两个花盆中,过一段时间后,将其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现象: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的花盆绿豆芽长得茁壮且颜色深绿,放在黑暗地方的花盆中的绿豆芽比较嫩且颜色浅。

  实验结论: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

  5、蚯蚓的生活环境(一)(教材第9页)

  实验名称: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还是黑暗的环境?

  6、蚯蚓的生活环境(二)(教材第10页)

  实验名称:蚯蚓喜欢干燥的环境还是潮湿的环境?

  资料库(了解内容,不要求掌握)

  1.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2.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1956)年。

  3、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专为保护珍稀动物大熊猫而设立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光》

  第一课: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没燃烧的蜡烛不是光源。

  3、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物体不同侧面所得到的影子是不同的。

  第二课:

  1、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第三课:

  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需要(8)分钟。

  第四课:

  1、12.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生活中我知道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梳妆镜)、(倒车镜)、(太阳灶)等等。

  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的侦察工具。

  第五课:

  1、太阳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热),物体在吸收阳光的同时也吸收(热)。

  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3、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支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第六课:

  1、太阳外部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地球只得到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在阳光下,物体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物体按(与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第七、八课:

  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人们对太阳能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3、影响太阳能热水器效能的因素有:(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性质)、(接收太阳光的位置)和(角度)。

  制作

  第32页制作潜望镜。第39—42页制作评价太阳能热水器。

  课本实验关注:

  1、第25页《投影》。 2、第26页《阳光下的影子》

  3、第29页《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4、第36页《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5、第37页《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课本插图关注:

  第34页《凹面镜与凸透镜会聚光线图》

  第40页《设计制作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图》

  画图并分析:

  1、汽车反光镜是怎样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画出光的路线图。

  答:窗外景物的反射光射到凸镜上,凸镜再把这个光反射到驾驶员的眼睛里。

  2、医生戴的额镜是怎样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画出光的路线图。

  答:灯光照射到医生戴的额镜上,额镜把这个光反射到病人的耳道中。

  3、凹面镜汇聚光的原理图,凸透镜汇聚光的原理图。

  4、画出太阳下大树的影子,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

  5、请你想办法将阴影里的小球照亮。

  资料库(了解内容,不要求掌握)

  彩虹的形成与看不见的光

  小学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复习资料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第一课:

  1、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常见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平原)、(湖泊)等。

  2、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3、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4、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单人床,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了解)

  第二课:

  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1、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

  2、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4、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第三课:

  1、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3、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会(碎裂)。

  第四课:

  1、(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3、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4、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5、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6、土壤从上到下可分为(枯枝落叶层、有腐殖质的表土层、亚图层、岩石碎屑层)

  第五、六课:

  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

  2、(保护森林)、(退耕还林)等可以减少土地的流失。

  3、(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4、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5、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6、(植树种草)可以增加植被覆盖、把坡地改造成(梯田)可以减缓坡度,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保护土壤,减缓被侵蚀的程度。

  第七、八课:

  1、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2、河的上游河床常见(大石头),中游河床上堆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了(细沙)。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3、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来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4、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是因为:河流从上游冲下来很多的泥沙,当到下游和中下游的和入海口时,水流变慢了,所以发生了沉积,因而形在了平原。

  课本插图复习:

  第51页《岩石的风化过程图》

  第52页《土壤分层沉积图》

  第54页《土壤分层结构图及生活在其中的生物》

  课本研究设计:第58页《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实验研究》

猜你喜欢:

1.关于五年级的科学手抄报资料内容

2.苏教版小升初上学期复习资料

3.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

4.五年级苏教版英语复习资料

5.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知识复习资料

    376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