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资料视频教程(3)
(9)浅池空心菜养
与其他空心菜种植方式相同。
(10)越冬期管理
每年到了10月下旬的时候,泥鳅就会开始停食,停食后即要进入越冬期。根据养殖户的情况看,2013年越冬期的泥鳅比往年要多,所以如何能够让泥鳅安全的渡过越冬期,成为很多泥鳅养殖户尤其是泥鳅养殖新手最关心的问题。
为了让泥鳅安全的渡过越冬期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停食前的营养积累。
这点很重要,养殖户如决定年前不出塘,在9月底就要开始进行营养投喂,主要饲喂多种维生素、免疫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由于10月中下旬泥鳅的吃食量已大幅下降,有的还达不到1%,所以这时要抓紧投喂,可每顿都拌料投喂。同时为了加大泥鳅的吸收,可用多种维生素化水全池泼洒,每天一次,如天气突变可在夜间泼洒一次,增强泥鳅的体质和抗应激能力。
二、肥水
停食前尤其是在10月中下旬这段时间,由于泥鳅塘内的蓝绿藻大量死亡,而喜冷性的硅藻、裸藻等又没有繁殖起来,所以这时期的水质比较偏瘦,养殖户可在此期间肥水调藻。
三、池底消毒
泥鳅进入越冬期后,为了保暖都钻入到底层二十公分左右的淤泥中,所以一定要定期改底和消毒,消毒时可用颗粒状的药物,直接干撒到塘底,让它慢慢在淤泥上溶化,消毒效果会更好。使用底改是为了让底层的有机物和杂质分解更快,以便让越冬的泥鳅在底层的冬眠不会受到打扰。消毒药一般15~20天用一次,底改一般也是在15~20天用一次,即同时使用消毒药和化学改底药物。
四、换水
有的养殖户在整个越冬期不换水,这也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越冬期也要定期换水,一般在2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不能过大,以防泥鳅应激反应。这主要是为了预防气泡病的发生,还可定期使用增氧剂,给泥鳅增氧的同时也预防了亚硝酸盐的增加。
五、破冰
越冬期如塘中的水结冰,要及时破冰,或用微流水注入及时化冰,预防泥鳅发生缺氧状况。
整个越冬期养殖户要备好增氧剂和VC应激灵或多种V生素。不管是换水还是平时的管理,都要定期泼洒,以增强泥鳅的抗应激能力。让泥鳅安全的渡过越冬期。
泥鳅生活习性
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又可钻入泥中潜伏。发各类小型动物为食。为批产卵,繁殖期主要5~6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水产品之一。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下载的相关搜索内容:
3.泥鳅鱼养殖方法
5.泥鳅养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