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方法百科>方法大全>

泥鳅养殖技术资料视频教程(2)

小兰分享

  (5)庭院养殖

  江苏省滨海县部分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的废弃池塘、低洼地等进行修正、改建,发展庭院养鳅,实践证明,它具有方法简单、饲料来源广、养殖成本低、饲养管理方便等优点,是农民发展家庭副业、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好门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现将庭院养殖泥鳅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鳅池建设

  鳅池宜选择在地势较为平坦、通风向阳、进水和排水都比较方便、便于管理的地方,形状可多种多样,一般来说以长方形、东西走向较好。鳅池面积因养殖方式及养殖水平不同而异,一般来说,庭院养殖使用的鳅池面积为50~80平方米,池深1~1.5m。鳅池可用砖、石等材料砌成,壁顶设压口,压口向池内延伸出5~6cm。池底中央设有排水口,水管直径1.5cm左右,同时在池边设有溢水口1个,以便控制水位。出水口与溢水口应用铁丝网罩住,以防逃苗。鳅池内可种植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芦等,以改善水环境,降低水温,另外,还可在鳅池周围种植一些葡萄或丝瓜等攀援植物,夏季可以为泥鳅提供遮阳纳凉的场所。

  苗种放养

  鳅种放养前7~10天,用生石灰0.2kg/平方米彻底清塘;5~7天后,蓄水10~20cm,施用10~15kg/亩的有机肥与无机肥混合物培育水体中的基础饵料生物。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肌肉丰富、无病无伤、体色鲜亮,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饲料来源、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情况下,规格为体长5~7cm的鳅种的放养密度为80~100尾/平方米,同时可在鳅池中搭配放养5~8尾/平方米的鲫鱼。

  饲料投喂

  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很广,水蚤、蚯蚓、蝇蛆等是泥鳅天然的饵料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3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投喂方法是在鳅池中搭建饲料台,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投喂量以泥鳅在3~4小时内吃完为准。成鳅期,饲料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情况和泥鳅生长、摄食情况等作出适当调整。残饵要及时清除。

  水质调控

  鳅种刚入池时,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cm;以后随着鳅种的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到应有的深度,平时浅一些,炎热高温时可加深一些,并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天气闷热时,池水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食空气,应及时添注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日常管理

  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作日记;早清塘、早开食、早放养(延长泥鳅生长期);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看天气变化情况、看水质变化情况、看季节变化情况等决定饲料投喂量。

  病害防治

  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

  捕捞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6)反季节养殖

  在塑料大硼水泥池中,实行反季节养殖泥鳅,特别是在元旦、春节期间销售价格高时上市,差价在3~5元,效益相当可观。现将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建池条件。依各自庭院而定,水泥池面积以100~150平方米为宜。养鳅池建成地上式,地下式、半地下式皆可,并有进排水口,池深1.2~1.5 米,距池底30厘米处设排水口,并安装防逃设施,池水深0.8~1米。放鳅前,事先放入20厘米厚的肥泥,在放养前10~15天对鳅池进行清整消毒。7天后,加水20~30厘米,每平方米放入畜禽粪肥0.3~0.5千克,然后加水至40~50厘米。数天后当水色为黄绿色,透明度15~25厘米时放养。

  温室安装。按蔬菜大棚搭设方法搭建,有单层或双层结构,材料可选用竹竿,有条件者可用钢筋结构,另外需备适当稻草席或帘,冬季覆盖在塑料大棚保温。

  放养泥鳅。泥鳅放养前通常采用3%~5%的食盐水浸浴3~5分钟,防止水霉病,消除体表寄生虫。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放养25千克左右,随放养量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8~1米(有条件者可保持池内有微流水,效果更佳)。泥鳅入池时,还要防止温差过大,以免造成泥鳅感冒而引起死亡。

  饲养管理。泥鳅为杂食性,天然饵料有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螺蛳、蚯蚓、动物内脏、藻类、米糠、豆渣等。投喂时注意动、植物饵料合理搭配,投饲应做到四定。水温高于30℃或低于10℃时可不投。在饲养中,应注意施肥,每隔4~5天向鳅池泼洒粪肥1次,每平方米50~100克,保持水体透明度15~25厘米,并及时换水,鳅池每周换水2次,每次换水30厘米(若池内有微流水条件者,无须常换水,但要防止水质恶化)。晒水池要经常蓄满自来水,以便水源充足。

  大棚管理。按照农技要求,参照蔬菜大棚管理要点进行。

  (7)苗种培育法

  场地选择

  养殖场所应水源充足,排水方便,能自灌自排,水质清新,无污染,土质中性或微酸性,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

  池塘建造

  ⒈池塘规格

  面积50~100平方米,池塘四周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100厘米,池塘挖成后应把池壁夯实,用50厘米×50厘米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50厘米。

  ⒉防逃设施

  养殖池周围用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⒊进排水设施

  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设在鱼溜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通过调节PVC管高度任意调节水位。

  ⒋鱼溜(集泥坑)

  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与排水底口相连的鱼溜,面积约为池底面积的5%,比池底深30~50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彻成。

  放养前准备

  ⒈池塘清整

  泥鳅放养前10天,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⒉蓄水施肥

  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苗种投施

  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1500~2000尾/平方米。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60~8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塘前作“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把苗种缓缓放出。

  饲养管理

  ⒈前期培育阶段(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

  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也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采取少量多施的方法,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控制在3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每20万尾泥鳅种用1公斤黄豆磨成15公斤豆浆,每天早晚各泼洒1次投喂。

  ⒉后期培育阶段

  泥鳅苗种规格达到2厘米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0厘米。除继续培肥水质外,还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量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则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日常管理

  ⒈调节水质 加注新水,每周换水1~2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

  ⒉巡塘 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⒊定期预防病害 勤打扫、清洗饵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⒋防害防逃 注意防止敌害入侵和泥鳅逃跑,要经常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埂。

  病害防治

  ⒈气泡病

  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引起。症状 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防治方法 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公斤化水后全池泼洒。

  ⒉车轮虫病

  症状 病泥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粘液增多,镜检有车轮虫。防治方法 0.7×10⁻⁶溶液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⒊赤鳍病

  由短杆菌感染所致。有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防治方法 用1×10⁻⁶溶液浓度的漂白粉全池泼洒。当泥鳅长至体长5厘米时,完成泥鳅苗种培育阶段,进入成鳅养殖阶段。

  4、水霉病

  该病菌的早期不易被发现,当肉眼能发现时,菌丝已侵入泥鳅伤口,并向外长出外菌丝,簇拥成棉絮状,俗称“毛霉病”或“白毛病”。因为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分解酶,可将病鳅肌体组织降解而分泌出大量黏液,加重病情,使之食欲大减,衰弱而死。由于水霉菌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宽,即5~26℃均能生长繁殖,其最适繁殖水温是13~18℃,常在春、秋季节或冬季繁殖,只要鱼类皮肤有创伤即可被感染。

  5、打印病

  1、症状。病泥鳅身体上病灶浮肿,呈椭圆或圆形,红色患部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上印章。7~9月为主要流行季节。

  ⒉防治。用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10⁻⁶。

  6、寄生虫

  症状:泥鳅患寄生虫病时,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漂浮水面。

  防治方法

  ⑴车轮虫、舌杯虫可用0.7ppm 硫酸溶液全池泼洒治疗。

  ⑵三化虫可用0.5ppm 晶体敌百虫溶于水中进行全池泼洒。

  泥鳅胀气病的发生原因与预防

  饲料因素 泥鳅前段时间刚开始摄食,经过越冬期,泥鳅体质较弱,整个越冬期都处于停食阶段,泥鳅的肠壁比较薄,加上较长时间没有蠕动,消化能力还很弱。所以即使养殖户没有大量投喂,也易出现胀气的现象。 水质因素 越冬期后,泥鳅塘内的水质较浓,水体中有机质、杂质偏多,有的池水手感发黏或发涩,这样的水质,水体中的气体含量往往偏高,容易引起泥鳅发生“胀气”,即泥鳅肠道内充满了小气泡,增加了泥

  鳅的浮力。所以,较小的泥鳅会出现侧身躺在水体表层的现象。生活在此水体中的泥鳅,摄食时水中的气体伴随着饲料进入肠道内,这就是为什么饲料投喂量小也容易胀气的原因。水体条件过差极易发生气泡病。

  泥鳅吃食引起胀气,从外表看,泥鳅的肚子滚圆,肚皮朝上躺在水中,可以看到肚皮黑一块白一块,黑的就是饲料;剖开泥鳅肠道,可以看到饲料排在泥鳅肠道内,稍用力,即从肛门溢出。许多养殖户对此不以为然,但大量胀气现象的发生,又会引起泥鳅肠炎病的暴发,因此要提前预防泥鳅肠炎病的发生。

  防治建议

  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水质发黏或发涩时及时换水;

  定期改良底质,控制底泥排放气体,减少水体中气体的含量;

  前期投食量要少,不要多喂,并逐渐增加饲料投喂量,阴雨天减少饲料投喂量。

  (8)浅池藕养

  栽培浅池藕并混养泥鳅,是水产生产中收人比较高的一种模式。以栽种雪莲藕为例,按年亩产池藕8000斤、泥鳅400斤计算,市场价藕在1元/斤、泥鳅在35元/斤以上,每亩藕池年可收人11200元以上。具体生产技术如下。

  藕池建造

  藕池要选在阳光充足的位置。池深60厘米,池壁斜度60度,将池底整平压实。在池底、池壁上铺平塑料薄膜,用2-3厘米厚的混凝土抹平。将水泥斜板立在池壁上,用水泥将缝抹好。

  整地施肥

  池建好后回填好土,高20厘米左右。排藕前,将土杂肥5000千克、硫酸钾50千克、尿素20千克与盖土混合均匀后均匀撒开。在清明到谷雨时进行排藕,每亩用藕种350千克左右,行距为150~200厘米,株距为60以上。排藕前向种藕喷400~500倍的50%多菌灵药液,闷一天后备用,以防腐烂病发生。排藕后及时灌水,水深4~5厘米。

  田间管理

  与其他莲藕种植方式相同,采藕时可用水枪将泥冲起,藕自然浮出水面,简单快捷。

下一页更多泥鳅养殖技术的相关精彩内容!

155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