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法律视野>法律常识>

2017司法法律知识考试的题目汇编(2)

李婉分享

  司法法律知识考试试卷多选题

  1.《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关于本条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属于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B.“他人”属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

  C.“侮辱”、“诽谤”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D.“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属于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2.下列哪些案件不构成过失犯罪?

  A.老师因学生不守课堂纪律,将其赶出教室,学生跳楼自杀

  B.汽车修理工恶作剧,将高压气泵塞入同事肛门充气,致其肠道、内脏严重破损

  C.路人见义勇为追赶小偷,小偷跳河游往对岸,路人见状离去,小偷突然抽筋溺毙

  D.邻居看见6楼儿童马上要从阳台摔下,遂伸手去接,因未能接牢,儿童摔成重伤

  3.因乙移情别恋,甲将硫酸倒入水杯带到学校欲报复乙。课间,甲、乙激烈争吵,甲欲以硫酸泼乙,但情急之下未能拧开杯盖,后甲因追乙离开教室。丙到教室,误将甲的水杯当作自己的杯子,拧开杯盖时硫酸淋洒一身,灼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未能拧开杯盖,其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

  B.对丙的重伤,甲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

  C.甲的行为和丙的重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甲对丙的重伤没有故意、过失,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4.关于犯罪停止形态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总经理)召开公司会议,商定逃税。甲指使财务人员黄某将1笔500万元的收入在申报时予以隐瞒,但后来黄某又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缴纳应缴税款。单位属于犯罪未遂,黄某属于犯罪中止

  B.乙抢夺邹某现金20万元,后发现全部是假币。乙构成抢夺罪既遂

  C.丙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儿后,惧怕承担刑事责任,又将婴儿送回原处。丙构成拐卖儿童罪既遂,不构成犯罪中止

  D.丁对仇人胡某连开数枪均未打中,胡某受惊心脏病突发死亡。丁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5.下列哪些选项中的双方行为人构成共同犯罪?

  A.甲见卖淫秽影碟的小贩可怜,给小贩1000元,买下200张淫秽影碟

  B.乙明知赵某已结婚,仍与其领取结婚证

  C.丙送给国家工作人员10万元钱,托其将儿子录用为公务员

  D.丁帮助组织卖淫的王某招募、运送卖淫女

  6.关于禁止令,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因盗掘古墓葬罪被判刑7年,在执行5年后被假释,法院裁定假释时,可对甲宣告禁止令

  B.乙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缓刑,因附带民事赔偿义务尚未履行,法院可在禁止令中禁止其进入高档饭店消费

  C.丙因在公共厕所猥亵儿童被判处缓刑,法院可同时宣告禁止其进入公共厕所

  D.丁被判处管制,同时被禁止接触同案犯,禁止令的期限应从管制执行完毕之日起计算

  7.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立功?

  A.甲是唯一知晓同案犯裴某手机号的人,其主动供述裴某手机号,侦查机关据此采用技术侦查手段将裴某抓获

  B.乙因购买境外人士赵某的海洛因被抓获后,按司法机关要求向赵某发短信“报平安”,并表示还要购买毒品,赵某因此未离境,等待乙时被抓获

  C.丙被抓获后,通过律师转告其父想办法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丙父最终找到同案犯藏匿地点,协助侦查机关将其抓获

  D.丁被抓获后,向侦查机关提供同案犯的体貌特征,同案犯由此被抓获

  8.警察甲为讨好妻弟乙,将公务用枪私自送乙把玩,丙乘乙在人前炫耀枪支时,偷取枪支送交派出所,揭发乙持枪的犯罪事实。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私自出借枪支,构成非法出借枪支罪

  B.乙非法持有枪支,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C.丙构成盗窃枪支罪

  D.丙揭发乙持枪的犯罪事实,构成刑法上的立功

  9.甲、乙等人佯装乘客登上长途车。甲用枪控制司机,令司机将车开到偏僻路段;乙等人用刀控制乘客,命乘客交出随身财物。一乘客反抗,被乙捅成重伤。财物到手下车时,甲打死司机。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等人劫持汽车,构成劫持汽车罪

  B.甲等人构成抢劫罪,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C.乙重伤乘客,无需以故意伤害罪另行追究刑事责任

  D.甲开枪打死司机,需以故意杀人罪另行追究刑事责任

  10.关于刑讯逼供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系机关保卫处长,采用多日不让小偷睡觉的方式,迫其承认偷盗事实。甲构成刑讯逼供罪

  B.乙系教师,受聘为法院人民陪审员,因庭审时被告人刘某气焰嚣张,乙气愤不过,一拳致其轻伤。乙不构成刑讯逼供罪

  C.丙系检察官,为逼取口供殴打犯罪嫌疑人郭某,致其重伤。对丙应以刑讯逼供罪论处

  D.丁系警察,讯问时佯装要实施酷刑,犯罪嫌疑人因害怕承认犯罪事实。丁构成刑讯逼供罪

  11.①纳税人逃税,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一律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②纳税人逃避追缴欠税,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③纳税人以暴力方法拒不缴纳税款,后主动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④扣缴义务人逃税,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上述观点的正误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第①句正确,第②③④句错误

  B.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C.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D.第①②③句正确,第④句错误

  12.关于毒品犯罪的论述,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的,无论数量多少,都应追究刑事责任

  B.缉毒警察掩护、包庇走私毒品的犯罪分子的,构成放纵走私罪

  C.强行给他人注射毒品,使人形成毒瘾的,应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D.窝藏毒品犯罪所得的财物的,属于窝藏毒赃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法条竞合,应以窝藏毒赃罪定罪处刑

  63.国家工作人员甲与民办小学教师乙是夫妻。甲、乙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达300万元。甲、乙拒绝说明财产来源。一审中,甲交代300万元系受贿所得,经查证属实。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构成受贿罪

  B.甲不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C.乙不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D.乙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14.关于刑事诉讼的秩序价值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通过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B.追究犯罪的活动必须是有序的

  C.刑事司法权的行使,必须受到刑事程序的规范

  D.效率越高,越有利于秩序的实现

  15.二审法院发现一审法院的审理违反《刑事诉讼法》关于公开审判、回避等规定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关于该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体现了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B.体现了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的要求

  C.表明违反法定程序严重的,应当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D.表明程序公正具有独立的价值

  16.关于拘传,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对在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拘传,并在笔录中注明

  B.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C.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D.对于被拘传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连续讯问24小时

  17.关于非法证据的排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可以根据当事人等申请而启动,也可以由法庭依职权启动

  B.申请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的,应当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

  C.检察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

  D.只有确认存在《刑事诉讼法》第54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时,才可以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18.在符合逮捕条件时,对下列哪些人员可以适用监视居住措施?

  A.甲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

  B.乙正在哺乳自己婴儿

  C.丙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D.丁系聋哑人

  19.审理一起团伙犯罪案时,因涉及多个罪名和多名被告人、被害人,审判长为保障庭审秩序,提高效率,在法庭调查前告知控辩双方注意事项。下列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A.公诉人和被告人仅就刑事部分进行辩论,被害人和被告人仅就附带民事部分进行辩论

  B.控辩双方仅在法庭辩论环节就证据的合法性、相关性问题进行辩论

  C.控辩双方可就证据问题、事实问题、程序问题以及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辩论

  D.为保证控方和每名辩护人都有发言时间,控方和辩方发表辩论意见时间不超过30分钟

  20.关于对法庭审理中违反法庭秩序的人员可采取的措施,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警告制止

  B.强行带出法庭

  C.只能在1000元以下处以罚款

  D.只能在10日以下处以拘留

  21.关于技术侦查,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适用于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

  B.必须在立案后实施

  C.公安机关和检察院都有权决定并实施

  D.获得的材料需要经过转化才能在法庭上使用

  22.关于证人出庭作证,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需要出庭作证的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出庭作证,适用证人作证的规定

  B.警察就其非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出庭作证,不适用证人作证的规定

  C.对了解案件情况的人,确有必要时,可以强制到庭作证

  D.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作证的,只有情节严重,才可以处以拘留,且拘留不可以超过10日

  23.《刑事诉讼法》规定,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关于该规定的理解,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该规定意味着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可以公开审理

  B.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派代表到场是公开审理的特殊形式

  C.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经同意派代表到场是为了维护未成年被告人合法权益和对其进行教育

  D.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经同意派代表到场与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并不矛盾

  24.关于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条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

  B.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

  C.初次犯罪

  D.没有受过其他处罚

  25.关于可以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案件范围,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交通肇事罪

  B.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刑讯逼供罪

  26.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在行政执法中应当自觉践行。下列哪些做法直接体现了执法为民理念?

  A.行政机关将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的费用由2元降为1元

  B.行政机关安排工作人员主动为前来办事的人员提供咨询

  C.工商局要求所属机构提高办事效率,将原20工作日办结事项减至15工作日办结

  D.某区设立办事大厅,要求相关执法部门进驻并设立办事窗口

  27.程序正当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程序正当要求的体现?

  A.实施行政管理活动,注意听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见

  B.对因违法行政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主动进行赔偿

  C.严格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实施行政管理活动

  D.行政执法中要求与其管理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公务员回避

  28.合理行政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哪些做法体现了合理行政的要求?

  A.行政机关在作出重要决定时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

  B.行政机关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

  C.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所采取的措施符合法律目的

  D.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已生效的行政决定

  29.甲县宋某到乙县访亲,因醉酒被乙县公安局扣留24小时。宋某认为乙县公安局的行为违法,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扣留宋某的行为为行政处罚

  B.甲县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

  C.乙县法院对此案有管辖权

  D.宋某的亲戚为本案的第三人

  30.某工商局以涉嫌非法销售汽车为由扣押某公司5辆汽车。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工商局可以委托城管执法局实施扣押

  B.工商局扣押汽车的最长期限为90日

  C.对扣押车辆,工商局可以委托第三人保管

  D.对扣押车辆进行检测的费用,由某公司承担

  31.田某认为区人社局记载有关他的社会保障信息有误,要求更正,该局拒绝。田某向法院起诉。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田某应先申请行政复议再向法院起诉

  B.区人社局应对拒绝更正的理由进行举证和说明

  C.田某应提供区人社局记载有关他的社会保障信息有误的事实根据

  D.法院应判决区人社局在一定期限内更正

  32.村民甲带领乙、丙等人,与造纸厂协商污染赔偿问题。因对提出的赔偿方案不满,甲、乙、丙等人阻止生产,将工人李某打伤。公安局接该厂厂长举报,经调查后决定对甲拘留15日、乙拘留5日,对其他人未作处罚。甲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受理。下列哪些人员不能成为本案的第三人?

  A.丙

  B.乙

  C.李某

  D.造纸厂厂长

  33.区公安分局以涉嫌故意伤害罪为由将方某刑事拘留,区检察院批准对方某的逮捕。区法院判处方某有期徒刑3年,方某上诉。市中级法院以事实不清为

  由发回区法院重审。区法院重审后,判决方某无罪。判决生效后,方某请求国家赔偿。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区检察院和区法院为共同赔偿义务机关

  B.区公安分局为赔偿义务机关

  C.方某应当先向区法院提出赔偿请求

  D.如区检察院在审查起诉阶段决定撤销案件,方某请求国家赔偿的,区检察院为赔偿义务机关

  34.规划局认定一公司所建房屋违反规划,向该公司发出《拆除所建房屋通知》,要求公司在15日内拆除房屋。到期后,该公司未拆除所建房屋,该局发出《关于限期拆除所建房屋的通知》,要求公司在10日内自动拆除,否则将依法强制执行。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拆除所建房屋通知》与《关于限期拆除所建房屋的通知》性质不同

  B.《关于限期拆除所建房屋的通知》系行政处罚

  C.公司可以对《拆除所建房屋通知》提起行政诉讼

  D.在作出《拆除所建房屋通知》时,规划局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35.法院应当受理下列哪些对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提起的诉讼?

  A.黄某要求市政府提供公开发行的2010年市政府公报,遭拒绝后向法院起诉

  B.某公司认为工商局向李某公开的政府信息侵犯其商业秘密向法院起诉

  C.村民申请乡政府公开财政收支信息,因乡政府拒绝公开向法院起诉

  D.甲市居民高某向乙市政府申请公开该市副市长的兼职情况,乙市政府以其不具有申请人资格为由拒绝公开,高某向法院起诉

  司法法律知识考试试卷材料分析题

  (一)

  材料一: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点,加大监督力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行为。(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谓公正司法,就是受到侵害的权利一定会得到保护和救济,违法犯罪活动一定要受到制裁和惩罚。如果人民群众通过司法程序不能保证自己的合法权利,那司法就没有公信力,人民群众也不会相信司法。法律本来应该具有定分止争的功能,司法审判本来应该具有终局性的作用,如果司法不公、人心不服,这些功能就难以实现。(摘自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问题: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总体要求,谈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推进严格司法的意义。

  答题要求:

  1.无观点或论述、照搬材料原文的不得分;

  2.观点正确,表述完整、准确;

  3.总字数不得少于400字。

  (二)

  赵某与钱某原本是好友,赵某受钱某之托,为钱某保管一幅名画(价值800万元)达三年之久。某日,钱某来赵某家取画时,赵某要求钱某支付10万元保管费,钱某不同意。赵某突然起了杀意,为使名画不被钱某取回进而据为己有,用花瓶猛砸钱某的头部,钱某头部受重伤后昏倒,不省人事,赵某以为钱某已经死亡。刚好此时,赵某的朋友孙某来访。赵某向孙某说“我摊上大事了”,要求孙某和自己一起将钱某的尸体埋在野外,孙某同意。

  二人一起将钱某抬至汽车的后座,由赵某开车,孙某坐在钱某身边。开车期间,赵某不断地说“真不该一时冲动”,“悔之晚矣”。其间,孙某感觉钱某身体动了一下,仔细察看,发现钱某并没有死。但是,孙某未将此事告诉赵某。到野外后,赵某一人挖坑并将钱某埋入地下(致钱某窒息身亡),孙某一直站在旁边没做什么,只是反复催促赵某动作快一点。

  一个月后,孙某对赵某说:“你做了一件对不起朋友的事,我也做一件对不起朋友的事。你将那幅名画给我,否则向公安机关揭发你的杀人罪行。”三日后,赵某将一幅赝品(价值8000元)交给孙某。孙某误以为是真品,以600万元的价格卖给李某。李某发现自己购买了赝品,向公安机关告发孙某,导致案发。

  问题:

  1.关于赵某杀害钱某以便将名画据为己有这一事实,可能存在哪几种处理意见?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关于赵某以为钱某已经死亡,为毁灭罪证而将钱某活埋导致其窒息死亡这一事实,可能存在哪几种主要处理意见?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3.孙某对钱某的死亡构成何罪(说明理由)?是成立间接正犯还是成立帮助犯(从犯)?

  4.孙某向赵某索要名画的行为构成何罪(说明理由)?关于法定刑的适用与犯罪形态的认定,可能存在哪几种观点?

  5.孙某将赝品出卖给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猜你感兴趣:

1.2017年中小学法律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2.2017年公务员普法知识考试的题目

3.2017司法教育考试卷的题目是什么

4.2017年法律知识的考试题